《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兩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啊?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08-12

《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兩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啊?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12-01 回答

古人做學問的時候用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

青少年時期花的時間到老了才有所成就。

書本上獲得的知識畢竟感覺有限。

深入透徹的理解這件事還要親自實踐。

半畝大的方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清澈明鏡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天光和雲影一起閃耀浮動。

要問方塘中的水怎麼會這樣的清澈。

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的為它輸送活水。

《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兩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啊?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12-01 回答

冬夜讀書示子聿

南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學問總是竭盡全力的,即使這樣,也是從年輕開始就下苦功夫,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最終要想認識事物或事理的本質,還必須依靠親身的實踐。 半畝大的方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清澈明鏡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天光和雲影一起閃耀浮動。

要問方塘中的水怎麼會這樣的清澈。

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的為它輸送活水。

《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兩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啊?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12-01 回答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終生為之奮鬥, 往往是年輕時開始用功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 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想徹底明白書本上深刻的道理必須要親身實踐。《冬夜讀書示子聿》

《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兩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啊? 不會飛的鳥 1級 2011-12-01 回答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第二首

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註釋:

這首詩富於啟發而有歷久常新。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雲影。要問這池塘怎麼這樣清澈?原來有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啊!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比喻學習,要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

鑑 : 鏡子。

徘徊:此處指來回閃動。

渠 : 它,指方塘。

出處:

中華詩詞-南宋-朱熹

賞析:

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讀書後,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

《觀書有感》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抄錄下來,與大家共同分析欣賞。希望對無心向學,不讀書看報,只知玩玩樂樂的青年朋友,有所啟迪勉勵。

原詩四句:“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它實寫的是明麗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反覆讀上幾遍,會覺得愈讀愈愛讀!你看,半畝的一塊小水塘,在朱熹筆下是展開的一面鏡子(一鑑開),起筆就恬靜而幽雅得讓人立時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讀者遐想,這面“鏡子”中映照著天上徘徊的雲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麼靜謐可愛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個問題,這水為什麼如此清澈呢?他高興地自問答道,因為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

這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卷,已經令人讀後清新明快了,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一看題目,是觀書的感想,頓時這美的意境昇華,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與讀書融合了。

原來,大學者朱熹在讚美讀書有所領悟,心靈中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以水塘和雲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為何這樣澄明呢?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詩,給我們諸多啟示,多讀一點好書,會讓自己思想永遠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啊!

介紹:

【作者】

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今屬江西)人。紹興十八年(1148)

進士,任同字主簿。淳熙時,曾知南康軍,提舉浙東茶監公事,光宗時,知漳

州,入為秘閣修撰。寧宗初,官煥章閣待制。後被人攻擊為偽學,落職致仕。

所著《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今存。

【註釋】

①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朱熹

父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雲:“清曉方塘開一境。

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鑑:鏡。古人以銅為境,包以鏡袱,用時開啟。

②這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得,怎麼會。如許:這樣。 ④蒙衝:戰船。一毛輕:

輕如一根羽毛。

【品評】

有人以為詩是形象思維的產物,所以只宜於寫景抒情而不宜於說理。這有

幾分道理,但不能絕對化。因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現出來,從而使得它

與景和情同樣富於吸引力。同時,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勝的。(枚乘《七發》正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古今詩作中並不缺乏成功的

哲理詩。

朱熹是劉子翬學生,他父親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許由於父、師的影響,他

在道學中對文學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也寫出過一些富於生活氣息的好詩。如

這兩首當然是說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斷有所發展提高才能活躍,免得停滯和僵化。後一首寫人的修養往往有

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裡澄澈,無句無束,自由自

在。這兩首詩以鮮明的形象表達自已在學習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啟發性,也

並不缺乏詩味,所以陳衍評為“寓物說理而不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