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是怎樣解釋“小孔成像”的?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09-08

墨翟是怎樣解釋“小孔成像”的?北京創典文化 2020-01-02

小孔成像是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螢幕與燭之間,螢幕上就會形成燭的倒像的現象。如果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古代人民從大量的觀察事實中認識到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並透過小孔成像實驗證明了光這一性質。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小孔成像在我國研究歷史久遠,前後沿續近2000年,最早涉及該現象的當屬先秦時期的墨家,墨家以研究自然現象著稱,在其代表作《墨經》中就記述了小孔成像的現象。

在戰國末期的諸侯國韓國,有一個人請了一位畫匠為他畫一張畫。畫匠告訴他,這幅畫需要很長時間,因此讓他回家耐心等候。3年後的一天,畫匠終於告訴他,他要的畫現在畫成了。這個人來到畫匠家一看,只見8尺長的木板上只塗了一層漆,什麼畫也沒有。於是,他非常氣憤,認為畫匠欺騙了他。

畫匠說:“請不要生氣,看這幅畫需要一座房子,房子要有一堵高大的牆,再在這堵牆對面的牆上開一扇大窗戶,然後把木板放在窗上。每天早晨太陽一出來,你就會在對面的牆上看到這幅圖畫了。”

這個人半信半疑,照畫匠的吩咐修了一座房子。果然,在屋子的牆壁上出現了亭臺樓閣和往來車馬的影象,好像一幅絢麗多彩的風景畫。

尤其奇怪的是,畫上的人和車還在動,不過都是倒著的!這個人端詳著這幅畫,一時間,不知是喜還是憂。

其實,對於倒像現象,此前的墨翟已經透過成像實驗,並對之作出了合理的解釋。

墨翟是春秋末戰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也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後來其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其中就有關於倒像的記述。

墨家的小孔成倒像實驗非常有趣:在一間黑暗的小屋朝陽的牆上開一個小孔,人對著小孔站在屋外,屋裡相對的牆上就出現了一個倒立的人影。為什麼會有這奇怪的現象呢?

墨家解釋說,光穿過小孔如射箭一樣,是直線行進的,人的頭部遮住了上面的光,成影在下邊,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成影在上邊,就形成了倒立的影。

墨家還利用光的這一特性,解釋了物和影的關係。飛翔著的鳥兒,它的影也彷彿在飛動著。對此,墨家分析了光、鳥、影的關係,揭開了影子自身並不直接參加運動的秘密。

墨家指出,鳥影是由於直線行進的光線照在鳥身上被鳥遮住而形成的。當鳥在飛動中,前一瞬間光被遮住出現影子的地方,後一瞬間就被光所照射,影子便消失了;新出現的影子是後一瞬間光被遮住而形成的,已經不是前一瞬間的影子。

對於小孔成像現象,元代天文數學家趙友欽經過精心思索和研究,他設計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實驗程式。

首先在樓下兩間房子地板中各挖兩個直徑4尺多的圓井,右邊井深4尺,左邊深8尺,在左井裡放置一張4尺高的桌子,這樣兩井的深度就相同。然後做兩塊直徑4尺的圓板,板上各密插1000多支蠟燭,點燃後,一塊放在右井井底,一塊放在左井桌上。

接著在井口各蓋直徑5尺,中心開小方孔的圓板,左板的方孔寬1寸左右,右板的方孔寬半寸左右。這時,就可以看到樓板上出現的都是圓像,只是孔大的比較亮,孔小的比較暗。

趙友欽用光的直線傳播的道理,說明了東邊的蠟燭成像於西,西邊的成像於東,南邊的成像於北,北邊的成像於南。由於1000多支燭是密整合圓形的,所成的像也相互連線成為圓像。

在光源、小孔、像屏距離不變的情況下,所成的像形狀不變,只有照度上的差別:孔大的“所容之光較多”,因而比較亮;孔小的“所容之光較少”,因而比較暗。

如果把右井裡東邊的蠟燭熄滅500支,那右邊房間樓板上的像西邊缺半,相當於日月食的時候影和日、月食分相等一樣。

如果在左邊中蠟燭疏密相間,只燃點二三十支,那像雖是圓形分佈,但是各是一些不相連線的暗淡方像。如果只燃一支燭,方孔對於燭光源來說不是相當小,因而出現的是方孔的像;把所有的燭重新點著,左邊的像就恢復圓形。

在實驗中,趙友欽又在樓板上平行於地面吊兩塊大板作為像屏,這時像屏距孔近,看到的像變小而明亮。接著去掉兩塊吊板,仍以樓板作為像屏,撤去左井裡的桌子,把蠟燭放到井底,這時左井的光源離方孔遠,左邊的樓板上出現的像變小,而且由於燭光弱,距離增加後亮度也變弱。

從這些實驗結果,趙友欽歸納得出了小孔成像的規律,指出了光源的遠近、強弱和小孔、像屏的遠近之間的關係:

像屏近孔的時候像小,遠孔的時候像大;燭距孔遠的時候像小,近孔的時候像大;像小就亮,像大就暗;燭雖近孔,但是光弱,像也就暗;燭雖遠孔,但是光強,像也就亮。

實驗的最後一步是撤去覆蓋井面的兩塊板,另在樓板下各懸直徑一尺多的圓板,右板開4寸的方孔,左板開各邊長5寸的三角形孔,調節板的高低,就是改變光源、孔、像屏之間的距離。

這時,仰視樓板上的像,左邊是三角形,右邊是方形。這說明孔大的時候所成的像和孔的形狀相同:孔距屏近,像小而明亮;孔距屏遠,像大而暗淡。

趙友欽從實驗中得出了小孔的像和光源的形狀相同、大孔的像和孔的形狀相同的結論,並指出這個結論是“斷乎無可疑者”。用如此嚴謹的實驗,來證明光的直線傳播,闡明小孔成像的原理,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充分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墨翟是怎樣解釋“小孔成像”的?新北方線上 2021-04-30

第一時間:古人中的發明家,小孔成像,竟是墨子發現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