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麼泡茶啊,說點有依據的吧?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0-13

古代人怎麼泡茶啊,說點有依據的吧?邱宇強 推薦於2016-03-18

古代人如何採茶,製茶,辨茶,泡茶?

一、 採茶。

採茶貴在時間。太早味不全,遲了散神。以穀雨前五天最好,後五天次之,再五天更次。茶芽紫最好,面皺次之,團葉又次之。徹夜無雲,早上帶露採摘最好,中午採摘次之,陰雨天氣不宜採摘。生長在山谷中的茶葉最好,竹子下的次之,爛石中的又次之,黃沙礫中的茶樹最差。

二、造茶。

新採的茶,揀去老葉和支梗、碎屑。用直徑二尺四寸的鐵鍋,取一斤半鮮茶,大火燒熱鍋後,下茶急炒。火不能小,等茶熟後才能退火,用篩子輕抖幾遍,再次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烘乾。其中的玄微,難以言顯。火候均停,色香全美,玄味未究,神味無窮。

三、辨茶。

茶的妙處,在於始造之精,儲存得法,泡時得宜。好壞在於開始用鍋炒,清濁在於火候。火烈清香,鍋寒神倦,火猛生焦,柴疏失翠。炒時間長則過熟,時間短則還生。熟變黃,生則黑。炒得好就香,不好就苦澀。發白、發紅沒什麼,沒有焦氣最好。

四、藏茶。

茶造好後,放在舊盒中,外面用紙封口。過三天,等到性已恢復,用小火烘得很乾,等冷卻後儲存在壇中,築壓實,以箬襯緊。將花筍箬和多層紙封住壇口,用火煨熱,冷後定壓,置入茶甕中,切忌臨風近火,臨風容易變冷,近火易燒黃。

五、火候。

烹茶首先在於火候,爐火要旺,茶瓢放在上面,扇子輕輕地煽,等到有聲就重煽。這是文武之道。過於文,水性揉,揉則水為茶降。過於武,火性烈,烈則茶水為水制,都不足以中和,不是茶家的要旨。

六、湯辨。

湯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是形辨,二是聲辨,三是氣辨。形是內辨,聲是外辨,氣是捷辨。像蝦眼、蟹眼、魚眼、連珠,都是萌湯。直到煮沸像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才純熟。像初聲、振聲、驟聲,都是萌湯。直到無聲,才純熟。像浮氣一縷、二縷、三四縷及縷亂不分,水氣亂繞,也是萌湯。直到氣直衝貫,才純熟。

七、湯有老嫩。

湯用嫩不用老。因為古人造茶要先碾,後磨,再羅。羅後茶成為飄塵飛粉。於是製成龍鳳圖案,用水泡茶神便浮,這就是用嫩不用老。現在造茶,不再羅碾,全是完整的,湯須純熟,元神才能顯出,所以說湯須五沸,茶奏三奇。

八、泡法。

水燒開後,先往壺中倒一點水,排去冷氣後把水倒掉,再將茶放入。茶的多少要適宜,不要過多。茶多了味苦香沉,水多了色清香淡。泡兩壺後,又用冷水洗一次,使壺冷卻,不然會降低茶的清香味道。罐熱,則茶神不健,壺清,則水性常靈。稍等一會兒茶水衝好了,才倒出來,酌不宜早,喝不宜遲。早了茶味沒有出來,遲了妙馥先消。

九、投茶。

投茶也有序,母火其宜。

先放茶,後加水,叫下投。

加一半水,再投放茶。然後把水加滿,叫中投。

先加水,後放茶,叫上投。

春秋宜採用中投,夏天用上投,冬天採用下投。

十、飲茶。

飲茶以客少為好,人多喧鬧失去雅趣。

獨自飲茶叫神,二人對飲叫勝,三四人共飲為趣,五六人同飲叫泛,七八人飲茶叫施!

十一、香、色、味等。

1、香,茶有真香、蘭香、純香幾種。表裡如一叫真香,不生不熟叫清香,火候均停叫蘭香,雨前純具叫真香。還有含香、漏香、浮香、間香的不是正香。

2、色,茶以青翠色最好,濤以藍白色的最佳。黃、黑、紅、昏都不入等級。雪濤最好,翠濤中等,黃濤最下。

3、味,味以甜潤為主,苦澀為下。

4、點染失真,茶有真香、真色、真味。一經點染,便會失真。如水中加鹽,茶中加其它料,碗中放果品,都會失真。

十二、茶具、茶道。

桑萱翁煮茶用銀瓢,說過於奢侈,後來用瓷器,又容易爛,最後還是銀器。山寨農舍,只能用錫瓢,最忌用銅鐵器。

茶道之精髓,在於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就是茶道!

古代人怎麼泡茶啊,說點有依據的吧?奇聞趣事廣播站 2021-01-04

古代人喝茶太講究了,竟然用這種水泡茶,太稀有了

古代人怎麼泡茶啊,說點有依據的吧?11555kk 2011-12-04

上面的人說的,我就不多加重複了,不過現在,中國的茶藝流派比較混亂吧,各個流派都在說自己的好,每個流派的過程都不一樣。哪個適合自己就選哪個。

古代人怎麼泡茶啊,說點有依據的吧?宏逸白茶 2011-12-05

煮茶法

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其過程陸羽在《茶經》中已詳加介紹。大體說,首先要將餅茶研碎待用。然後開始煮水。以精選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與水交融,二沸時出現沫餑,沫為細小茶花,餑為大花,皆為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繼續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湧,稱為三沸。此時將二沸時盛出之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視人數多寡而嚴格量入。茶湯煮好,均勻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點茶法

此法即宋代鬥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但茶末與水亦同樣需要交融一體。於是發明一種工具,稱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銀、鐵製,大部分用竹製,文人美其名曰“攪茶公子”。水衝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擊,這時水乳交融,浙起沫餑,潘潘然如堆雲積雪。茶的優劣,以餑沫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幹,自然稱為“咬盞”。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乾果,直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採果,別具佳趣。點 花茶 法 為明代朱權等所創。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數枚直接與末茶同置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