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周村古鎮有沒有什麼歷史古蹟?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1-09-28

我想知道周村古鎮有沒有什麼歷史古蹟?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0-12-16 回答

皇姑頂遺址在周村東南的20華里的范陽河北岸,愛國遺址在周村西南郊淦河西岸,曾

周村古商城

出土較多泥質黑陶片,鬲足,(此處一字見傳真件)片,瓦片,鋪地磚,豆把,石器,紅陶(此處一字見傳真件),罐口沿,鼎足,器蓋,器把,碗,盆,盤,豆,石斧,紡綸,動物骨骼等。該兩處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並且延續到秦漢時期。在周村東南20裡的商家遺址,曾出土大量紅燒土和陶片,瓦片,花紋磚,骨骼,高柄豆殘片和钁,為商周到漢代時期的遺址。

武強古城

位於今周村城區東北13公里處,屬北郊鎮。夯土,磚瓦等建築遺蹟尚存。為南北朝劉宋時期到隋開皇十八年的武強縣縣治,歷時178年。其村名固玄莊,即從“故縣”二字演化而來。

土鼓古城

西漢設土鼓縣,縣治在今周村城區西南21公里,因當地盛產土鼓藤而得名。高齊時併入衛國縣。土鼓縣廢后,在故城周圍相繼建立了四個村莊,而以居者姓氏相區別,鄉人過去統稱為古城。

千佛寺廟群

在大街北首濯河東岸,其主體建築千佛閣始建於唐朝,為二層磚樓,硫璃彩瓦,斗拱飛簷,四角懸有風鈴,磚刻八個大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內供釋迦牟尼三身佛,橫三世佛。另設有三義殿,供祀劉備,張飛等。

絲市街

形成於明朝初年,為蠶絲市場。全長300米左右。明清時期,方圓數百里為桑蠶生產基地,有桑樹數十萬餘株,蠶繭生絲的交易中心就是周村,當年這裡有十幾家絲店。河南,山西,河北甚至日本,俄羅斯的客人薈集於此,因此取名絲市街。

銀子市

銀子市街北起絲市街,南至魁星閣,兩側皆為磚砌樓房。形成於清朝前期,為商業金融市場。全國著名的大德通,大德恆,大德川,三晉元等都在此設有分號,錢如流水,匯通天下。最興盛時有錢莊票號128家之多。

炳靈公廟

炳靈公廟位於王村東門裡,始建於明代以前,明清兩代都曾重修。原有主殿五間,東西廊各四間,奉祀岱嶽儲君炳靈公,另有十八羅漢,七十二地煞為配祀。傳說明朝戶部尚書畢自嚴四川平亂時,得到炳靈公暗中相助,平亂得勝。畢自嚴回鄉後為謝神恩,捐資重修廟宇,為炳靈公重塑金身。今西祀殿和三官閣尚存。

董公祠

又名孝仙祠,位於周村東郊的董永山上。始建於明代以前。前院供祀玉皇大帝及太白金星諸神,王母娘娘,觀音菩薩。後院正殿供祀漢代孝子董永,上懸“人間楷模”匾額,兩側為土地神殿和送子娘娘殿,並有一頭耕牛塑像。西北角為織女閣。織女手持金梭,膝前有一對兒女依偎。據《長山縣誌》記載,董公祠周圍數里之內,冬不降霜,夏不落雹,為一異象。廟北十字路口有一古槐,樹下立“槐蔭碑”。明中期,董公祠內設槐蔭書院,當地的四位進士劉一相,曲遷喬,韓取善,韓萃善曾同時在此讀書,後出仕為官後同時返鄉拜謁孝仙,各賦詩一首明志抒情。鄉人將詩作勒石立於祠內,人稱“四進士碑”。

石隱園

在萬卷樓西北側,是畢府的花園,當年這裡濃廕庇地,流水淙淙,奇石林立。玄象,靈壁,魁星,月窟,菡蒿,鳳翔,垂雲,太僕,秋鷹,峨豸各具神態,號稱“十友”,因而取名石隱園。蒲松齡設帳畢府時,每年夏天都設榻於此,吟詩論鬼,談狐講妖,構思了許多精彩篇章,今遺蹟尚存。

尚書府

尚書府位於王村鎮西鋪村,系明末戶部尚書畢自嚴故居的一部份。康熙中期,薄松齡曾在此設帳教書30餘載,71歲時才撤帳還鄉。在這裡寫下了文學鉅著—《聊齋志異》。

尚書府始建於明末。現有府第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房屋百餘間,為三進院落。前院正房為“綽然堂”,匾額為畢自嚴所題。三間正房為當年蒲松齡教書,著書和住宿的地方。中院北面為“振衣閣”,是當年畢府存放官服的地方,振衣閣前有一株“蝴蝶松”,枝丫平伸,樹冠如傘,宛若一隻振須展翅的蝴蝶。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