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舌顫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2-10-22

針灸治療舌顫尋醫問藥_002來自: 尋醫問藥網 2015-07-12

【概述】

舌顫,又稱“戰舌”。即舌體顫動,不能自停。本症多因動風或酒毒所致。舌淡紅或淡白而蠕蠕微動,多屬心脾兩虛,血虛生風。舌紫紅而顫動,多屬肝風內動,熱極生風。舌紫紅或紫黯,挺出顫動,多為酒精中毒。

本症應與“弄舌”相鑑別,“弄舌”是指舌頭不由自主的伸出口,立即縮回。弄舌多發生於小兒,常因疳積或脾胃積熱所致;本症主要指伸舌時舌頭顫動不已!不能控制。成人發病時常舌顫與弄舌並見,比如酒精中毒。

舌顫多涉及現代醫學中的帕金森綜合徵、肌萎縮側索硬化、中毒等病。

【常見證候】

(l)肝風:伸舌時舌體扇動,伴有高熱、煩躁、神昏,舌質紅或紫絳,舌苔黑,脈弦數;舌顫,伴有四肢顫動,行走不穩,或眩暈,頭痛,甚至卒然仆倒;舌質顫動,舌體輕度萎縮,手足、區域性肌肉萎縮,形體消瘦,甚至舌強言語不利。

(2)血虛:伸舌時舌體顫動,舌色淡紅,伴有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食少倦怠,健忘,脈細弱。

(3)酒毒:舌體顫動,舌體伸出口外,舌色紫紅,手指顫動,健忘,嚴重者可出現幻覺,面部紫紅,舌苔厚,脈滑數。

【症狀分析與鑑別】

(1)肝風舌顫:由以下三個方面因素引起。①熱邪傷陰,熱極生風,風火相煽,筋脈失養導致舌顫,伴有高熱、煩躁、神昏,舌質紅或紫絳,舌苔黑,脈弦數等熱邪傷陰之象。治療宜清熱平肝熄風。②肝陽化風,或素人肝腎陰虛,不能制約亢IjH,陽化成風,風性善行而數變,故見肢體麻木,四肢顫動,行走不穩,肝腎陰虛導致肝陽上亢,眩暈,頭痛,甚至卒然仆倒。治療宜滋養肝腎。③肝腎虛損,滋養無源,故見手足、區域性肌肉萎縮,形體消瘦,甚至舌強言語不利,病情一般較長,不易治癒。

(2)血虛舌顫:本證多因久病體衰,或婦人產後,或大出血後,血虛失養所致。因肝主筋,肝經絡舌,脾主統血而絡舌本,心主血而開竅於舌,心脾血虛,血虛則筋肉失養,發為舌顫。在臨床上常伴有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食少倦怠,健忘等心脾兩虛之症。

(3)酒毒舌顴:本證由於飲酒過度,長期無節制,導致酒毒侵人經脈,走竄於經絡,灼傷陰精,而引起舌顫。並伴有手指顫動,健忘,嚴重者可出現幻覺,面部紫紅等筋傷津虧之證。

【針灸對症治療】

主穴:廉泉、啞門、通裡、湧泉。

配穴:肝陽化風加太沖、陽陵泉;熱邪傷陰加勞宮、中衝;肝腎虛損加肝俞、腎俞、太溪;血虛加氣海、血海、膈俞;酒精中毒加百會、湧泉。

操作:諸穴均按常規消毒後,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0。 5~0。8寸,輕度捻轉,使舌根部產生痰麻脹之感。通裡直刺0。3~0。5寸,留針時,不宜作屈肘動作。啞門向下頜方向緩慢刺人0。5~l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傷延髓。湧泉直刺0。 5~0。8寸。太沖、陽陵泉針用瀉法。熱邪盛者中衝可點刺放血。肝俞、腎俞、太溪、氣海、血海、膈俞針用補法。酒精中毒嚴重者百會施用重灸法,湧泉針用瀉法。背部穴位不宜針刺過深,以免傷及內臟。

方義:廉泉、啞門為區域性取穴,可祛除病邪,疏調舌絡。湧泉為循經取穴,能疏調舌絡氣血,而治療舌顫,湧泉尚有開竅醒神之功。心開竅於舌,故取手少陰心經之絡穴通裡,亦可作用於舌,可祛邪活絡,清瀉心火。太沖配陽陵泉平肝熄風潛陽;勞官、中衝以瀉熱止顫;肝俞、腎俞、太溪補益肝腎,滋陰潛陽止顫;百會、湧泉醒腦開竅。

【按語】

舌為心之苗。臨床上,心神健旺則舌動靈活,語言暢利;心神不清則舌謇舌顫,語言障礙;心血足則舌色紅活;心血虛則舌色黯淡。針灸治療本病可以三稜針點刺放血,取得滿意療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