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8、牙痛,口不能張2年多、中醫治療一例喘證,覆杯而愈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2-10-25

2022-5-8、牙痛,口不能張2年多、中醫治療一例喘證,覆杯而愈夏末蔚曳9680 2022-07-16

黃某,女,37歲。以牙痛,口不能張2年多來診。

19歲時智齒萌出,周圍牙齦紅腫疼痛,口腔科以智齒冠周炎治療好轉,後又時有發作而治療尚可控制。

數年前開始持續發作,經不斷用抗生素等治療,僅稍有減輕,而腫痛從未完全消退。

期間不斷延請中醫治療,先後用玉女煎、清胃散、防風通聖散類治療,亦無效果。

無奈時口腔科以智齒位置倒長,將患齒拔除。患齒拔除後,症狀逐步好轉,且消失了一段時間。

不料後來又長出一顆新牙,導致前症復發。除中西醫常規治療外,痛甚時依靠區域性封閉,使疼痛暫時緩解。

在這樣的過程中,症狀不斷加重,牙齦時常溢膿,口張開度受限不斷加重,漸致口不能張,口腔科不僅因其嚴重慢性感染,也因其肌痙攣強直,對再度斜倒萌出之畸齒無法拔除。患者在極度痛苦時來我處求治。

患者神情萎頓,面色少華。口不能張,以壓舌板助開,僅能張至容下筷子之度,再稍壓即疼痛難忍,而搖頭拒絕。

用棉籤伸入,剛觸到左下智齒部即疼痛不已,根本無法看到口腔情況。

患者家屬介紹,近幾月來已完全不能進幹食入口,每日只以稀粥及湯類維持,已不能發出稍大聲音,只能輕微斷續說話。脈遲,舌象不能檢視。

這是一例辨病易而辨證難的患者。

病是牙咬癰,後又繼發了牙癰等疾,即西醫之由智牙冠周炎繼髮根尖膿腫等。但為什麼中西醫疊治不效,且病情發展到言語、進食都嚴重困難的地步了呢?

這除了病者素體的特殊性,如畸牙取後又長同樣畸牙等情況外,醫者的思維禁錮顯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辨證常規認為牙咬痛、牙癰均因熱毒蘊結於真牙處。

因而火熱內熾,上攻真牙,血敗肉腐是其主要病機,所應當採用的當然是清洩內熱、敗火解毒之類的治法了。

而正是僵化思維下的教條化認識導致了長期治療的失敗。

我在辨證時卻注意了幾點:

第一,患者以畏於劇痛而口完全不能開為突出主症;

第二,久經苦寒清洩治療,不僅不效反而不斷加重;

第三,面色少華,神疲萎頓而無半點火熱之象;

第四,撬口細察時無明顯之燻人口臭;

第五,脈遲。

據此,一可排除熱毒內蘊,二符合寒性收引、寒凝痛劇的病理特徵。

因此,將其病機辨為:寒凝經絡,拘急收引。

處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

麻黃10g,炮附片30g,北細辛12g,地龍10g,蜂房10g,生地黃30g,白附子10g,川牛膝10g,石膏30g,麥冬12g,羌活10g,全蠍10g(衝)。水煎,日1劑。

上方服完3劑,口能稍張,疼痛明顯減輕。原方再服3劑後,即能張口隨意進食,語言恢復正常。

患者家庭經濟十分困難,自行停藥。

4個月後再次來診,雲此間僅短暫小發2次,均較輕微,不似原來長期日夜不斷之疼痛和口不能張。

這一現象再度反證了辨證的正確。

患者陽氣虛弱,稍受風寒,未徹底痊癒之經絡即會立即收引攣急而症作,但終因自身已可動員的力量推運經氣,將所受之風寒驅除,故又可自行緩解。

再給原方5劑,以圖鞏固。以上兩例病患就治療方法而論,都是採用了直決病所、單刀直入的治法。

而在臨床辨證時,又是因為採用了全息思維法才使單刀直入法得以採用。

所謂“全息”,是反映物體在空間存在時的整個情況的全部資訊。全息思維,即透過對事物的某點資訊的掌握和剖析,以獲得其總體情況的一種思維方法。

如臨床“有一分惡寒,就有一分表證”“少陽病但見一證便是”等,就是運用全息思維以把握病情的典型。

本文所舉兩案,案一,透過毒氣傷肺這個單一致病資訊,不僅清楚地認識了看似全無關聯的各種症狀產生的原因,同時也對虛證卻遣用攻逐痰火的礞石滾痰丸提供了使用決心和勇氣。

案二則透過劇痛、口不能張這個資訊,辨識了患者的“寒”性病理本質,因而才有了一反常規的溫經逐寒治法的使用。

這裡,“劇痛”這一特徵性資訊,是將我們引入本患屬寒凝經絡,拘急收引這一“全息”認識的關鍵。

顯然,兩例都是透過全息思維獲得正確的病機認識後,才敢於採用單刀直入治法的。

沒有對單個資訊的敏銳捕捉和深入認識,就不能進入全息認識的視野,而欲求進入全息視野,必須依靠隨時注意採用全息思維。

人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時,因為找不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常常會漫無目的地圍繞著這個問題提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使一個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使一個大問題變成了多個大問題。

其實,如果採用全息思維法,集中尋找和研究最能反映問題實質的某一點資訊,再由這一資訊擴充套件開來,縱橫檢視,則會使該問題眾多看似無關甚或相矛盾的資訊反映皆獲得邏輯歸屬,從而深入認識到問題的整體和實質,並可隨之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謂“落一葉而知秋意”,是說全息認識能以最為簡潔的方法把握外在世界。

而所謂“一滴血而見全身”,則是說全息認識能以最為簡單的辦法瞭解人體內在變化。

可見,全息法是我們認識事物和臨床診斷所常採用的一種方法。

而遺憾的是,全息思維法卻不是每個臨床醫者都會採用的。

因而才有了固守教條,漫無重心,心無定見,對特徵性資訊視而不見等情況的發生。

疑難病症病情的複雜性,現象的虛假性,症狀屬性的矛盾性和個體的特殊性,十分需要透過全息思維加以辨析和把握。

因此,面對這類患者時,千萬不要忘記了這一思維方法的採用。

1、當我們感受到被拒絕,而和對方保持距離時,對方很可能體驗著同樣的感覺。

我們互相鏡映著對方,在孤獨和恐懼中同時搖擺。

2、捷徑當然還是有的。

但是到了最後,用來傍身的,一定是那些沒有捷徑的、讓我們耗費無數心血、千辛萬苦去學習、去磨鍊,才能得到的東西。

我們投入的時間、精力、智力、財力越多,這個准入門檻就越高。

別人沒辦法進來,那就是你獨有的優勢。

3、尤其警惕那些一上來就格外親密的人。

因為這是反人性的,他要麼是在假裝,要麼是有什麼目的。

就算他沒什麼壞心思,你也不要太把這份熱情,當成純真的友誼,看看就完了。

4、有些人說話一半留一半,很容易誤人子弟。

比如【富貴險中求】這句,有一些人只說這麼一半,就導致很多人只知道這半句話,就這半句還到處拿出去說。

而他不知道的是,這話還藏著下半段,並且後面才是重中之重。

完整的這話其實是:富貴險中求,也在險中丟;求時十之一,丟時十之九。

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穩紮穩打,別什麼人家一句什麼富貴險中求你就輕易的信了。

等最後全盤皆輸時,懊悔都來不及。

5、《夏目友人帳》中有句話:

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為你成長了,但其實沒有。

成熟應該是變得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

成長是自己披上盔甲,抵禦著現實的風雨,風雨會磨平我們的鋒利稜角,卻不會襲擊我們的溫柔善良。

當我們看到許多人的冷酷、刻薄,我們一定討厭,一定不喜歡這樣的人。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喜歡,那我們需要做的,並非改變他人,而是提醒自己,不能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如同那句話:永遠不能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世界無情,我們不無情,世界冷漠,那也是世界的事情。

世界,還是需要溫柔的晚風、溫柔的話語。

願我們,溫潤歲月,執著善良。

男,73歲。

氣喘1個月。

2022。02。06初診:

患者訴1個月前出現氣喘,咳嗽,無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在我院治療後,症狀好轉。

但是依然氣喘,夜間為甚,不咳嗽,無痰,無發熱,無鼻塞流涕,無打噴嚏,口乾不欲飲,口不苦,納可,大便正常,睡眠欠佳,右關弦,左沉細,舌胖大暗,苔黃,唇暗。

中醫辨證:

太陰病夾飲夾瘀。

擬方:

茯苓30g,桂枝15g,蒼朮20g,炙甘草10g,薏苡仁45g,苦杏仁10g,牡丹皮10g,桃仁10g,赤芍15g,中藥3付,每天一劑,沖服(煎法),口服。

2022。02。10二診:

氣喘減輕,無咳嗽,無口乾,能入睡,脈沉細,舌胖大,水滑,苔黃膩,濁。

擬方:

炒附片15g先煮1小時,乾薑15g,炙甘草10g,桂枝10g,燀苦杏仁10g,姜半夏20g,細辛9g,赤芍15g,茯苓30g,白朮20g,五味子10g,紫蘇子10g,炒萊菔子15g,中藥7付,每天一劑,水煎,口服。

按語:

一診擬方:

苓桂術甘湯合桂枝茯苓丸加薏苡仁、杏仁。

患者主要症狀為氣喘、口乾不欲飲、睡眠欠佳。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氣喘的成因,患者舌胖大,右關弦,口乾不欲飲這些表現都提示著中焦脾胃氣機的失常。

從而導致了脾胃升清降濁功能失常,影響肺的宣降功能,脾為土,肺為金,脾土為母,肺金為子,母病及子,故喘由此生。

其次,患者氣喘是夜間為甚,兼見胖大舌,左脈沉細,提示陽氣的不足,夜間陽氣隨大自然內收,機體正氣更無力抗邪,邪盛正虛,故夜間喘更甚。

綜上,在六經辨證體系中,證屬太陰病。

方選苓桂術甘湯合桂枝茯苓丸,因患者唇暗,舌苔黃,口乾不欲飲,脈弦等表現,都是水飲日久化瘀化熱之象,故合桂枝茯苓丸方。

按照以往我可能會選擇小青龍湯這首治療外寒內飲的方,老師用苓桂術甘湯治喘為我們拓展了新思路。

這裡桂枝的用意並不是解表,而是患者中陽不足,水氣上逆,桂枝可以平衝降逆,這是抓住了苓桂術甘湯的主證“心下逆滿,氣上衝胸”。

方中桂枝溫通陽氣、平衝降逆;

茯苓、蒼朮、炙甘草利水、補中、除溼;

又輔予薏苡仁健脾、杏仁平喘,一升一降,使“身體的圓圈”得以運轉。

桂枝茯苓丸臨床中的運用廣泛,六經辨證證屬太陽陽明太陰合病的一首方。

不僅僅能用於婦人症病,還能用於瘀血引起的各種疾病,方中桃仁、丹皮化瘀;

赤芍養血和血;

桂枝溫通血脈,更助化瘀;

血不利則為水,故用茯苓利水。

另外,“少腹急結”也是使用桂枝茯苓丸的一大特徵,此類病人腹診的時候往往臍周有壓痛,有牴觸感,也有可能摸到條索狀的東西,這些就是瘀血,是有形的病理產物,此處需要注意的是桂枝茯苓丸方證絕對不僅限於少腹。

正所謂舊血不去新血不來,桂枝茯苓丸稱得上是活血第一方。

二診擬方:虛化小青龍湯合三子養親湯加茯苓、白朮。

按語:二診患者症狀減輕,擬方有效。

又考慮患者脈沉細,舌胖大,水滑,故六經辨證為太陰病,水飲上衝。

同時患者除了苔黃、濁,並無其他明顯熱象,表明苔黃為水飲鬱而化熱所致,故我們醫者辨證是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現象,我們需要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這裡的“標”是兩診都見的舌苔黃,“本”是中焦脾胃運化的失常,導致水溼、痰飲瘀積化熱,故我們治療的是病人的中焦,而不是盲目的清熱。

現患者正氣不足,陽氣虛,若單用小青龍湯會耗傷正氣,故加四逆湯溫陽固本,形成了虛化小青龍湯。

患者病情有所好轉,但仍見氣喘故予三子養親湯、茯苓、白朮以助降肺氣,健脾利水。

總結:患者初診睡眠欠佳,但並沒有用到安神的藥,而是隨證治之,當“身體的圓圈”能夠轉起來了,表明陰陽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則百病自消。

《傷寒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和苓桂術甘湯雖然都為太陽太陰合病的一首方,但又不盡相同,臨床辨證應加以鑑別。

咳喘還可以在六經辨證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單味的藥,除了蘇子、白芥子、萊菔子,還可加紫苑、冬花,貝母等以助藥力。

老師常教我們先辨六經再辨方證,這需要我們瞭解每首方背後的病機,而這些病機,正是六經辨證體系裡所蘊含的“八綱”。

林佳明點評:本文為廣東19岐黃班何俊毅師弟跟診總結,透過隨訪患者氣喘目前未在發作,行文流暢,對中醫有自己獨特理解,同時運用經方純中醫治療喘證有獨特的療效,胡老先生就有用柴胡湯桂枝茯苓丸治療哮喘案例,基於中醫辨證思維的運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