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盡其用 的成語小故事 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1-08-01

東港,是一個樸實討海人聚集的典型漁村。討海人與漁產相關的行業佔居人口的大多數,「大海」挑起了維繫這個村落的情感與維持每個家庭生計的重責大任。

或許您不曾想過,當遠洋漁船所捕獲的中大型魚貨,除了大部分鮪魚、旗魚供外銷賺取外匯外,其餘如鬼頭刀、破雨傘和少量的鮪魚、旗魚等等,當魚販把有價值的魚肉切割乾淨後,所剩下沒有用處的魚骨頭、魚頭、魚尾等怎麼處理呢?是不是當成垃圾丟掉了呢?告訴您,在三十多年前,那些看似沒有用處的魚骨、魚頭、魚尾,可是我一家十幾口人得以溫飽的寶貝啊!

回想起小時候,記憶所及的國小一年級開始,父親就騎著鐵馬在漁港四處蒐購曬乾的魚骨頭,而所蒐購到的大部分是鬼頭刀。當遠遠看見父親將一簍簍的魚骨載運回家,合力搬下車後,哥哥們就自動戴起手套,搬來柴砧,坐在小板凳上,調整好位置,手握柴刀,費力地將整尾的魚骨頭剁成一段段約二十公分大的小段,剁魚骨的聲音此起彼落。而當時的我也沒有閒著,趕緊手拿釘耙,將剁好的魚骨耙到院子,讓魚骨攤平在院子的空地上,再次接受大太陽的曝曬。濃濃的魚腥味四處飄散,招惹來成群的蒼蠅,蒼蠅的到來又引來附近的麻雀爭相追逐啄食,農家曬稻穀,我們家曬魚骨,曬的同樣是使我們得到溫飽的「ㄍㄨˇ」。當黃昏時候,我們就得將散滿院子空地的魚骨耙集蓋上帆布;當烏雲蓋滿天空的時候,父母親便忙著吆喝,我們便七手八腳的快速地將散滿院子空地的魚骨耙集,用手或畚箕收集倒到布袋裡,綁緊袋口後堆放在屋內,等隔天或天情的時候再次倒出來繼續曝曬。當魚骨完全乾燥了,就是曝曬階段的完成,我們就將魚骨裝進布袋內,運送到工廠加工。說到工廠,那只是向碾米廠租用的一間倉庫,就在碾米廠的後方。藉著碾米的馬達帶動機具,把乾燥後由上方倒入機具中的魚骨輾碎、研磨成細細顆粒狀的魚粉,那如細沙般的魚粉,聞起來味道比魚鬆還要香。原本濃濃的魚腥味竟變成如此香甜的味道,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因為是租用碾米工廠的馬達,所以總要碾米廠休息後我們才能開工,因此父親每次工作完回到家都已經是深更半夜或雄雞初唱時分。

初製成的魚粉,還要經我們兄弟用細網篩過後,才能裝進大型的紙袋,秤過重量,縫合袋口,完成所有的加工過程。我們用來裝魚粉的這種紙袋原是裝水泥的袋子,水泥用完後,這些丟棄的袋子經過我們的巧手重新組裝後,又是一樣可用的物品。這些看似沒有用的東西,還是可以發揮最高的價值。

加工完成的魚粉,就由父親憑三寸不爛之舌銷售到各養雞場。養雞場業者再將魚粉混合其他的穀類飼料餵養生蛋雞。每次父親送貨到養雞場回來,總會帶回一些雞蛋,而這些雞蛋都有兩個蛋黃,當時在我們這些小孩子看來,是很新鮮而且奇怪的現象,對於一個蛋竟有兩個蛋黃,一直百思而不得其解。

時間的推移,我從耙魚骨的工作推向剁魚骨的工作,再推向到工廠去幫忙。而就在我上國中二年級,父親魚粉的生意停了下來。雖然身上不再有濃厚的魚腥味,不再拿釘耙耙魚骨,不再費力地剁魚骨,父親不再拿雙蛋黃的雞蛋回家,但是,那一段全家人一起工作的快樂童年,全都鮮明的在腦海中。到現在,我常常要到魚市場,為的是聞一聞那濃濃的魚腥味,閉上雙眼,「嗯!好香啊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