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有幾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1-09-15

應該很少吧。。

中國古代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有幾個?youzuge2013-07-18

連中三元第一詞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

以清代為例,舊時科舉考試全過程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這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較高級別的國家考試叫做鄉試,在省城進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後稱舉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級是會度,在禮部舉行,赴考者是舉人,考中之後稱貢生,第一名是“會元”;殿試則在皇上的金鑾殿舉行,皇帝親自主持赴考者是貢生,此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中,有17人能夠連中三元,他們是:

唐朝的張又新、準元翰;

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若叟、馮京;

金朝的孟宋獻;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黃觀、商輅;

清朝的錢檠、陳繼昌和戴衢亨。

此外,歷史上也出過兩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萬曆年間,浙江永嘉人王名世連中武科三元,官授錦衣衛千戶。他博通經史,工詩善書,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為“三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秉性剛介,不媚權貴, 頗有直道君子之風。

其二是清朝順治年間,也是浙江人王玉璧,連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參加武秀才考試,射箭第一,號稱“神射手”,故人們贊其為“武四元”。他雖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釋卷,文筆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譽。

王曾是北宋名臣,相傳其父見破舊經籍,必加整修,片言隻字,不敢丟棄。一晚,孔子託夢給他:“你如此敬惜我的書,我讓曾參投胎做你的兒子”。未幾,夫人果有身孕,生下一兒,因取名為曾。二十出頭的王曾在鄉貢考試中名列第一,即所謂“解元”。此後,被推薦進京,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再居榜首,稱之為“會元”。接下來,還有一揚由宋真宗親自出題的殿試,題為《有教無類賦》。王曾交卷後,其中有“神龍異稟,猶嗜慾之可求;織草何知,尚薰蕕而相假”等警句,甚得皇帝激賞,擢為第一名,這樣,青年王曾便成為宋朝開國以來第一個集解元、會元、狀元於一身的“三元”,攀登到了科考金字塔的塔尖上。

捷報傳回王曾的故鄉,官民俱引為千載難逢的榮耀。青州知州特地去他的故里,給掛上“三元坊”的金匾。好事者則繪以桂圓、荔枝、核桃各三枚合成的紋圖,取圓諧“元”,而寓三數,意為“連中三元”。

連中三元的意思是一個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傳統寓意紋樣。用荔枝、桂圓和核桃各三枚表現,因這三種果實都為圓形,取其“圓”與“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準三個闢銅錢或三個元寶米表示。寓意“連中三元”。清代科舉制度,分三級考試,中試者的第一名分別給以“解元”、“會元”、“狀元”的頭街,如應試舉子在三級考試中,連取三個第一名,即所謂“連中三元”,這在封建社會是無上的榮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