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黨工委如何將兩新組織與文明城建立相結合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體育
  • 2021-10-19

街道黨工委如何將兩新組織與文明城建立相結合新芹睿2017-04-19

以靜安區為例:

多年來,靜安區堅持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兩手抓”,一方面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樓宇經濟,經濟外向型程度比較高。另一方面惠及民生的社會建設不斷加強,各類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從靜安的實際情況來看,以稅收總收入計算,外資、私營企業的貢獻達到近90%。同時,為“白領”、“白髮”人群和各類弱勢群體提供專業服務的社會組織已達到430餘家。可以說,在靜安各種品質的商業商務樓宇中,集聚了大量的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和“高學歷、高技能、高收入”的人群,他們是靜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建設者和貢獻者。據統計,靜安區目前“兩新”組織已超過10000家,從業人員13多萬。因此,如何有效團結凝聚這支城區建設的重要力量,填補傳統基層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在這一領域的空白,促進“兩新”組織快速健康成長,進一步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成為靜安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迴避、必須破解的課題。2013年,靜安區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和深化對“兩新”組織文明建立的探索。

一、靜安區“兩新”組織文明建立的基本情況

(一)“兩新”組織文明建立前期探索和實踐

靜安區在“兩新”組織黨建方面的探索比較早,2000年前後就探索了“支部建在樓上”的新時期黨建工作新方法,當時靜安區“兩新”組織文明建立工作積極依託“兩新”組織黨建的引領,首先在新經濟組織中進行了嘗試,抓住文明單位建立這個社會認知度高、將企業參與積極性高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載體作為切入口,把新經濟組織納入文明單位建立體系,與傳統單位同步指導、同步建立、同步考評、同步表彰。具體操作上,沿用了市、區兩級文明單位考評標準,按照新經濟組織的實際情況進行考評,對某些指標的裁量結合區情進行了整體把握和調整,應該說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區域“兩新”組織的建立積極性,發揮了“兩新”組織的文明建立主體作用,激發了“兩新”組織的建立活力,從而帶動區域整體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去年為例,全區2011-2012年度的市、區兩級文明單位中,新經濟組織文明單位共有74家,佔全區文明單位總數的24%。比上一屆增加36家,所佔比例上升了9%。

2006年開始,隨著社會團體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社會團體自身發展出現了新的需求,區文明辦會同區社團局制訂了《靜安區文明社團建立管理規定》和《靜安區文明社團考評標準》。隨著新社會組織型別的拓展,2008年靜安區將社團文明建立活動覆蓋到社會組織的更廣範圍,並開始將文明社會組織納入區級文明單位序列,每兩年一次,參照文明單位考評指標和社會組織規範化建設5A級評估指標,重新編制了《靜安區文明單位(社會組織)建立管理規定》和《靜安區文明單位(社會組織)考評標準》,“標準”堅持把建立工作與社會組織規範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建立工作與加強黨建工作創先爭優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把建立工作與提升社會組織的法律責任、道德責任、社群責任、環境責任有機結合起來。具體操作上,“標準”由“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堅持三個文明建設一起抓”、“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堅持抓好黨員模範帶頭作用”、“ 規範管理,科學決策,堅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堅持靈活、多樣、務實、有效的建立方式”、“注重環境建設,堅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等5個一級指標以及9個二級指標、33個三級指標和5個特色指標構成,並明確了社會組織規範化建設評估登記三A級以上(含三A等級)的社會組織建立准入條件,由區文明辦、社團局、業務主管單位、第三方評估機構、市民巡訪團組成的考核小組上門對申報單位進行考核。透過聽彙報、看材料、做訪談等形式,對社會組織進行全面、公平、科學的核實和考評。2006年以來,先後評出區級文明社團、文明社會組織共計44家,這些社會組織經過多年耕耘,許多已經成為靜安區社會建設領域的排頭兵和領路人。

(二)“兩新”組織文明建立當前呈現的特點

一是“兩新”組織發展的生態環境較好。靜安區除了一系列促進非公企業發展壯大和鼓勵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專案的政策外,對“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也非常重視,透過抓體制創新、隊伍創新、方法創新、理念創新、管理創新和標準創新,形成了“由屬地黨組織牽頭,以樓宇為單位”建立黨組織和黨員服務點的新經濟組織“樓宇黨建”工作新模式,依託對社會組織實行“1+5+X”樞紐式管理模式,建立黨建工作機構,透過“建、聯、臨、掛、派”等方式,形成了上下聯通、左右聯動的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網路。正是在這種區域化大黨建格局支撐下,我們積極依託區委組織部、區社建辦的支援,按照“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為紐帶,以凝聚為共識,以建立為載體”的工作思路,整合各方力量,努力為“兩新”組織參與文明建立打造一個比較良性的生態環境。透過樓宇“兩新”組織專職黨群工作者、社會組織黨建聯絡員把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傳達到“兩新”組織,注重以“黨建”引領“建立”,注重由“建黨”向“黨建”觀念轉變,透過發揮樓宇黨員服務點、社群(街道)綜合黨委、社會組織聯合會等組織的作用和文明商務樓建立活動的立體推動,對有建立意願的“兩新”組織加強聯絡、宣傳和引導,解決了以往“兩新”組織因沒有獨立黨組織或者缺乏緊密指導而不願參與文明建立的現實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兩新”組織參與建立的積極性,拓展了全區文明建立的覆蓋面,同時也透過文明單位建立這個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凝聚更多先進的“兩新”組織為加強和完善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是“兩新”組織參與建立的意願較強。以2011-2012年度為例,靜安區新經濟組織文明建立申創單位達到了99家,比上屆增加了43家。而今年區級文明社會組織的申報中出現了井噴現象,有申報意願的社會組織比例達到了符合申報條件總數的30%以上。在以往的實踐中我們感到,一方面,靜安“兩新”組織對文明單位建立認可度普遍較高,非常重視文明建立對企業經濟社會效益和組織文化、組織形象等方面帶來的積極影響,把文明單位建立視作自身在行業內樹立領跑標杆地位的重要舉措,這也是他們爭創文明單位的主要內在動力;另一方面,一旦獲得了文明單位稱號,他們將會接受更多的來自同行的監督和社會的監督,反過來推動企業或組織進一步的發展。

三是“兩新”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較高。“兩新”組織尤其是規模較大的新經濟組織本身就十分重視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開展文明單位建立後,企業自身需求和文明建立要求得到了銜接,企業社會責任透過文明單位建立找到了載體和抓手,特別是在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提升員工素質、踐行誠信責任等方面成效顯著。比如東方投資監理公司、眾恆資訊公司在組織志願服務、開展企業誠信實踐上積極性較高。又如,外資企業玫琳凱公司,有一支擁有200多名志願者的隊伍經常性參與社會志願服務。而新社會組織本身就是為了滿足社會管理和服務的需求而產生的,體現出組織宗旨、工作專案與社會責任的高度一致,透過文明單位建立活動社會組織的社會地位和認可度不斷提高,許多組織積極性被極大調動,開始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比如柏萬青志願者工作室由最初靜安公園“三位一體”志願服務專案發展到現在13個大項,內容涵蓋助老、助學、幫困、導醫、平安、心理疏導、社會幫教、矛盾調解等多方面的志願服務,成為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一支生力軍。

二、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

雖然靜安區已經逐漸形成了覆蓋全區“兩新”組織的建立網,但“兩新”組織由於它的分散化、社會化和趨效益化等特性,在具體建立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去年年底,相繼走訪瞭解十餘家“兩新”組織尤其是非公企業單位的文明建立情況之後,我們感到一方面“兩新”組織非常看重文明單位這個榮譽品牌,另一方面又表現出種種不適應,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傳統的文明單位建立考核指標難以準確度量“兩新”組織文明建立實效。

當前,文明單位的考核指標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文化建設、科學管理、社會責任、創新理念和業務水平六類指標內容。其中,思想教育、創新理念、業務水平等方面的考核多側重在傳統的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比如創先爭優活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等。這些工作透過組織化的手段很容易佈置下去,體制內的單位也很容易就能完成,但“兩新”組織單位由於組織性質限制、黨建力量相對薄弱、缺乏有效指導和缺乏足夠重視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這方面工作難以推進。

相反,“兩新”組織的企業文化建設、社會責任履行等方面成效明顯,但這方面在考核指標中的體現仍較單一。而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之間也存有較大差別,經濟組織開展文明建立側重經濟效益,社會組織開展文明建立側重社會效益。比如,社會組織的文明建立活動的“業務績效”指標內容也很難用量化的方式來考核。因此,傳統的體制內單位和“兩新”組織開展文明建立工作區別較大,況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之間也很難統一標準,目前靜安區已經在編制兩套獨立性指標體系用於考評,真正體現出各型別單位的先進性。

(二)新社會組織在先天條件上無法滿足更高一級文明單位建立的基本要求。

社會組織是近年來的一個新生事物,正處於萌芽發展期,多陣列織由少數幾個領軍人物和核心員工組成,運作方式大多是透過專案,藉助招募社會力量開展工作。據初步統計,目前靜安區430餘家各類社會組織中,平均員工數不到5人。考慮到社會組織發展的實際,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了社會組織參與文明建立的積極性,區文明辦在《靜安區文明單位(社會組織)建立管理規定》中,沒有對員工數等硬體條件作出准入性限制。按照這個規定,只要獲社會組織規範化建設評估等級三A級以上新社會組織就完全可以參與區級文明單位建立,並取得稱號。但當一些優秀的社會組織想參加更高級別的文明單位申創時,建立鏈出現了斷裂,基本都被30人最低職工數的要求排除在外,這導致了社會組織文明建立中的“玻璃天花板”現象:看到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感覺能夠做到,但在實際工作卻無法實現。因此,我們建議是否可以在現有建立管理規定的框架下給予新社會組織更加寬容的條件,也可以為新社會組織度身定製一套建立管理規定並納入文明單位建立體系中。

三、試點專案的開展情況

靜安區在“兩新”組織文明建立工作探索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此基礎上,今年下半年以來,與專業研究機構合作,啟動了對“兩新”組織文明建立考評指標的研究,分別從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兩大類開展研究,按照研究計劃。

(一)總體思路。按照“和諧建立”的根本理念,以現有的市級文明單位考評標準和區級文明單位(社會組織)考評標準為基礎,以新經濟組織和型社會組織運作的基本規律和普遍特性為藍本,開展兩新組織文明建立考評指標的編制研究。透過總結經驗,深入調研,藉助外腦,並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等方式,進一步凸顯考評標準的導向性、適用性和可評性,指標編制形成後將結合市、區兩級文明單位建立考評進行試點和完善,最終形成針對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不同特點的兩套考評指標體系。

(二)以指標編制為契機進一步規範建立考核。由於靜安區文明社會組織建立是從2006年開始,與文明單位考評的時間相互錯開,今年原本應該開展2012-2013年文明社會組織的建立考評,但為了真正把文明社會組織納入文明單位的建立體系,併為今後納入市級文明單位考評做好接軌準備,同時也為了對今年新編制的考評指標進行試點獲取經驗,我們將把今年文明社會組織的考評延後到明年,與傳統的文明單位建立考評一同進行,並使用新編制的考評標準。與之配套的,年底前,我們還將啟動區級文明單位、區級文明小區考評標準的修訂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區級精神文明建立各項工作指標的編制修訂工作,進一步規範各項建立工作。

(三)考評指標編制的大致方向。一是對一些傳統稱謂和提法參照“兩新”組織的習慣進行修改;二是把對黨組織的要求具體到黨員個體;三是對一些硬體建設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四是取消一些已經名存實亡的提法並增加新的內容;五是有些指標針對“兩新”組織特別是其中的現代服務業企業、社會組織而言導向性不如對傳統生產型企業來的明顯;六是在特色指標中增加體現“兩新”組織特點又符合精神文明建立要求的特色指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