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鄉翻似爛柯人引用典故爛柯人用意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體育
  • 2021-09-10

到鄉翻似爛柯人引用典故爛柯人用意是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6-09 回答

1。 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迴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2。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

3。 出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4。 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懷美酒振奮精神。

到鄉翻似爛柯人引用典故爛柯人用意是什麼 特蘭克斯 1級 2016-06-09 回答

爛柯的傳說 (1)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縣)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邊大石上正在下圍棋,於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邊地上,住足觀看。看了多時,童子說“你該回家了”,王質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柯)已經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鏽的凸凹不平了。王質非常奇怪。回到家裡後,發現家鄉已經大變樣。無人認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石室山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 後來,後人就把“爛柯”作為圍棋的一個別名。 爛柯的傳說(2)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縣)去打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到棋終時,王質發現手裡的斧頭柄(柯)已經爛了。下山回到村裡,才知道時間已經過去了一百年,同時的人已經死盡(見《述異記》)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 (傳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新安郡在今 浙江衢州,故事中所說的石室山,因為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已經被人們稱為爛柯山了。故事說晉代王質砍柴的時候到了這山中,看到有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質就到近前去聽。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 ,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飢餓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麼還不走呢?”王質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沒有了。 王質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人世間的 鉅變。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出逢席上見贈》中 “到鄉翻似爛柯人”一句,就引用了這個典故。詩人用王質自比,表達了他遭貶離開京城二十多年後,人事的滄桑鉅變所帶給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覺。 古人喜歡用神話去解釋那些神秘陌生的事物。雲霧繚繞的深山,常常會被人們想像成不問塵世煩憂的仙人的居所。這故事中,時間對山中的童子們是寬容的,而對人間卻是冷漠 的。其中所寄託的一種蒼涼的意味,也使歷來讀到它的人們不由得發出悵惘的嘆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