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皋陶還使用一種叫獬郢的怪獸來決獄, 這句話中決獄是什麼意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體育
  • 2021-08-03

《路史》記載,大業娶黃帝父親所屬的少典氏族之女女華為妻,生子名叫繇,即歷史上著名的傳說人物皋陶。皋陶名繇,字庭堅。《帝王世紀》上說他生於曲阜少吳之墟。曲阜,偃地,舜帝因而賜皋陶為偃姓。皋陶在舜帝時,當上了大理之官,負責氏族政權的刑罰、監獄、法治。傳說皋陶的外貌青綠色,就像一個削皮的瓜;他的嘴唇像鳥喙,這是至誠的象徵,能明白決獄,能洞察人情。在任舜的大理時,制定了五刑之法。傳說皋陶還使用一種叫獬郢的怪獸來決獄。這種獬郢就是羊,但它只有一隻角。據說它很有靈性,有分辨曲直、確認罪犯的本領。皋陶判決有疑時,便將這種神異的動物放出來,如果那人有罪,獬郢就會頂觸,無罪則否。這一種辦法還很有效,史書上說皋陶為大理,天下無虐刑、無冤獄,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懼,紛紛逃離,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極為欣賞皋陶的成績,便把他封於皋,所以繇又叫皋繇。上古陶字讀音與繇相同,所以又寫作皋陶、咎陶、咎繇,實際上都是一音之轉,而通常寫法則作皋陶。

相傳皋陶在掌管司法時,“劃地為牢”,成為最初監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場所,我國從此有了監獄。從此,“皋陶造獄,劃地為牢”正式流傳下來,而造獄的先驅皋陶,則被尊為獄神,被全國上下多數監獄立為自己的神靈。

過去的獄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參拜獄神,剛剛被關進來的犯人也要參拜,當出獄時,被釋放的囚犯再次朝拜獄神,即使死刑犯在臨刑前,也要朝拜獄神一次,然後才被正法。

在過去人們的眼中,監獄是個陰陽分界的地方,死囚的最後一段路程就是在監獄中度過的,因此,誰都不願讓以前死囚身上的“晦氣”沾染到自己。拜獄神,就是請求他的保佑,只是不同人參拜的目的不同:獄官參拜獄神表示自己是替天行道,管教犯人,讓獄神保佑自己一切平安;囚犯參拜則是為了求獄神保佑自己能夠健康地活著出去;死囚朝拜則是求獄神保佑自己早日投胎做個好人,不再受血光之災。因此,“皋陶”是以前監獄中最受尊敬的神靈。

皋陶幫助夏禹當上了中原華夏部落政權的大領袖。夏禹對他非常感激,指定他為接班人,正準備讓位給他,但這時皋陶卻去世了。皋陶死後,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市,這裡古有皋陶墓,世人又稱為公琴。

決獄就是斷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