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父母墓在什麼地方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3-20

孔子父母墓在什麼地方idadqchh2012-12-17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是一個諸侯爭霸、社會動亂的時代,孔子的一生顛沛流離,周遊列國,想以自己的仁政學說說服那些野心勃勃的諸侯化干戈為玉帛,結果事事不如意,到處碰壁。救國平天下的抱負不能實現,他只能在68歲高齡時回到闊別14年的家鄉,潛心整理古代的典籍並記錄當地的歷史儘管他的社會學說不為當時的諸侯理睬,但他的淵博知識和偉大人格感動了一大批青年,這些青年一生追隨孔子,雖經常困厄幹窮途,卻日日絃歌不斷。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後,魯國上下哀悼,當政的魯哀公親自寫了悼文,抱怨蒼天為何如此不公,連這麼一個老人都不願留在他的身邊,拋下他一個孤零零地忍受心中巨大的愧疚。但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認為魯哀公在孔子生前並未重用他,死後追述孔子的德行是不合禮節的,他們遵循一種古老的信仰,從四面八方持奇木異樹來到老師的墓地,栽種在墳軍的周圍,形成了最原始的孔林,這也同當時的葬俗有密切的關係。

對於人死後的處理方式,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而逐漸成了一件大事。在原始社會初期並不存在喪葬事宜,人自然而然地生,自然而然地死,有的隨意掩埋,有的只是聽之自朽,既不封土,也不於食樹。直到春秋時代晚期,才出現了墳丘形式的墓葬。相傳孔子3歲時,他的父親就病故了,葬在了防山上,母親怕孔子前往祭拜,影響學習,一直沒告訴他父親葬在何處。直到孔子17歲時母親病故,孔子才從鄰居那兒知道了父親的葬處。為了便於祭祀父母,孔子主張將父母合葬在一起,並築起墳丘,孔子成為第一個在父母墓上封土為墳的人。到了春秋晚期至戰國時代,隨著葬禮觀念的加強及高臺夯土技術的發展,在墓坑上堆築高大的陵體,已普及中原。

奇怪的是孔子死後,據說仍是葬後而不起墳土。孔子的弟子們也許擔心天長日久找不到老師的墓地,故而不約而同攜帶著樹種來到孔子葬地,圍繞著墓地種植下樹木,以為老師墓地的標誌。與此同時,不少弟子還為老師守墓。比如孔子最為器重的弟子之一子貢,是一個了不起的外交家和富商,他在老師墓前蓋了一座茅屋,為老師守墓六年。這些弟子守墓時,必是年年植樹。現在的孔子墓地東邊,有一個被稱為“楷亭”的涼亭建築,亭內石碑上刻有一棵古老的楷樹。相傳在孔子死後,子貢將一棵楷樹苗種植在老師的墓旁,後來這裸樹長成參天大樹。清康熙年間遭雷火焚死,後人便將這棵楷樹的枯乾影象刻在石上,築亭紀念孔子弟子們用植樹的方式來表達對恩師的思念之情。

子貢六年為老師守墓,當他哭辭孔子墓時,絕不會想到老師以後會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他之所以堅持守墓和栽種楷樹,除了寄託對老師的哀思外,恐怕也是擔心有朝一日,他千里迢迢來憑弔老師,卻找不到老師的墓地而無處祭奠。的確,孔子身後也寂寞了幾百年。他躺在弟子及後人栽植的樹林裡,始終只有墓而沒有起墳堆。直到東漢桓帝時,朝廷才以官方名義修了孔子墓。此後歷代帝王不幽滋賜給祭田、墓田,重修和擴建,才形成了現在的古木參天、遮天蔽日的孔林規模。孔子的墓地上也堆起了馬背形的封土,稱為‘馮盟封”,是一種特殊尊貴的築墓形式。

確實應該感謝孔子的弟子們,他們用植樹的方式寄託自己對恩師的思念,才使我們後人能知道這位古代聖人的葬身之地。孔子在叢林環繞中長眠了2400餘年,孔子墓不稱孔陵而稱孔林.恰如其分地把孔子同那些功業傲天下的帝王們區分開來,因為他畢竟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聖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