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的民間藝術簡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3-31

泰安的民間藝術簡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22-01-22 回答

山東快書 自明代開始萌生,初以竹板擊節演唱,內容多是《水滸傳》中武松行俠仗義的英雄故事,故稱“說武老二”。因說唱緊湊,開門見山,通俗易懂,笑料多,很快流傳開來,並逐漸形成各自的演唱風格。1954年命名為“山東快書”。有傅(永昌)派、高(元鈞)派、楊(立德)派3大流派,區內以傅派竹板快書見長。其特點,颱風穩重,語言明快,伴奏精彩,表情生動,善於用聲和動作表演,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傅氏被譽為“活武松。”建國後,他與高元鈞合作,改“葷口”為“淨口”,去掉庸俗動作和淫穢詞語,增加健康有益的內容,提介倡演員衣帽整潔,摒棄“歪戴帽子邪瞪眼,裸半邊膀子穿短衫”的舊颱風,使山東快書藝術健康發展。

山東琴書 舊稱“揚琴”,原為莊戶人家以“風陽歌”基調說唱故事的“莊稼耍”,後逐漸形成琴書。1941年,曲藝界確認茹興禮、殷田昌、賀金城為山東南路琴書創始人。茹派演唱,語言通谷幽默,表演誇張有趣,最善唱巧口。初為全衣座唱,後改為邊走邊唱加動作,在唱法上,大腔大韻里加小腔小韻,個別書目還換用新韻。講究“實口、”“實詞、”“三字錦”、“五字蹦”,能落地“砸坑”。樂器有琴、箏、墜琴及三絃、二胡等。

山東柳琴 久傳魯南、蘇北一帶,由拉魂腔的一種曲調發展而來,伴奏樂器為柳琴故名。因唱法自由,長於抒情又稱“怡心調”。建國前逐漸形成地方戲,在新泰、寧陽等地流行已久。其唱詞為段落重複體,可夾敘夾議,要求押韻。敘述故事有曲前腔,似與人熱情招呼訴衷腸,感染力頗強。進入故事後,演員可因情節、情緒的變化而變換節奏。每個段落的最後3個字,重複演唱加拖腔,尾音翻高八度,形成本段情緒

泰安的民間藝術簡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9-10-19 回答

泰山皮影戲,糖炒栗子,剪紙藝術,奇石

泰安的民間藝術簡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3-27 回答

自己找去

泰安的民間藝術簡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3-18 回答

皮影

泰安的民間藝術簡介 君不知 1級 2012-02-05 回答

泰安的民間美術——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我把別的東西改了改,湊合著用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