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不少古塔建的又高又窄,且內部樓梯十分陡,這樣有什麼講究?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4-30

為什麼中國不少古塔建的又高又窄,且內部樓梯十分陡,這樣有什麼講究?小白馬1級2018-08-17 回答

中國古塔的形式分析

中國傳統建築講究院落組合,少有往高空發展,而惟獨塔。塔的挺拔高聳的姿態,對佛寺組群甚至城市輪廓面貌都起著一定的作用,從而成為今天的地標性建築。同時,中國建築大都形體變化較少,惟獨塔卻可以採用多種結構,也有變化多端的造型,在中國建築史中獨樹一幟。

1中國古塔的傳入及演變

1。1“窣堵坡”到“塔”

“塔”是中國人的稱呼,在印度則稱為“窣堵坡”(Stupa)。窣堵坡的原意是墳墓,早期是用來埋葬國王屍體的,後用來供養佛陀之舍利(sarira,佛的遺骨)。[1]窣堵坡由下而上依次由臺座、覆缽、寶閘和相輪四部分所構成的實心建築物(見圖1)。

隨著西漢後期佛教傳入中國,早在公元2世紀末,已出現中國式塔的萌芽。[2]據記載,我國現存最早的塔大約是建於十六國的中後期,但尺寸僅有幾十釐米,因而還算不上是真正的建築,但它的造型是最接近印度原型的塔了。它的下部是八角柱形基礎,中部上斷為主體,刻有八個拱券佛龕,每龕內有一佛,塔身上部刻有覆蓮、相輪、華蓋。以後的密簷式佛塔就是這些小石塔的相輪演化而成的。[3]

1。2塔的中國化

但是,塔進入中國後,又融入了中國建築的形式,創造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塔的形象。中國的塔雖然仍藏舍利,但塔的功能、結構和形式,結合中國建築的傳統,創造了樓閣式木塔,塔內不但供奉佛像,還可以登高遠眺。原來的窣堵坡縮小了,安置於塔頂之上,稱為“剎”。在民族化的過程中,結合中國原有的建築形式和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又衍化出多種形制,但最主要的有樓閣式和密簷式,還有亭式塔、華塔,以及一些複合式塔等多種式樣。至於如金剛寶座式塔和藏傳佛教、小乘佛教的群塔組合,則又是它們的再次衍化。[4]所以,塔到了中國,含意又有所擴大,凡貯藏佛舍利、佛像、佛經之所,或高僧墳墓上的建築物,一般具有集中式平面和高聳的體形,同時在頂上具有一套“塔剎”裝飾者,都可稱之為塔。[5]

2中國古塔的結構用材與形式分析

2。1木構的樓閣式塔樓閣式塔是仿我國傳統的多層木構架建築的,它出現較早,歷代沿用之數量最多,是我國佛塔中的主流。[6]據記載,這樣的塔首見於東漢末年,是窣堵坡和中國東漢已有的木構樓閣相結合的產物。南北朝時雖盛行一時,數量最多,但目前無一留存。塔中使用了木建築的柱、枋和鬥,並且逐層向內收進。從結構和外觀上看,都已經是中國化了。最典型例項以遼代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為代表,是國內現存唯一最古與最完整的木塔(見圖2)。

隋唐時期,修建佛塔的材料雖仍以木材和磚石為主,但由於木構架的塔易於損壞,不能長久保留,所以用磚石代替木材建塔,並模仿木塔的形式,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由此,材料的使用也由全部用木材,逐漸過渡到磚木混合和全部用磚石,完全用木的樓閣式塔在宋代以後已經絕跡。

2。2磚石造的密簷式塔

對於磚石結構的運用,三國除承襲漢時主要用於墓室的傳統之外,已經開始用於地面建築了,最初多是用來建築石室和闕,這就為晉代以後用磚建造佛塔奠定了基礎。中國現存最早的塔就是一座磚塔,是現存北

魏時期唯一的地面建築,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平面的塔,這就是位於河南登封市的嵩嶽寺塔(見圖3)。整座塔除了塔剎部分用石雕以外,全部用灰黃色的磚砌成。塔的底層較高,塔身以上,用疊澀做成十五層密接的塔簷。其與樓閣式木塔不同,僅做禮拜物件,而不供登臨遊眺。每層簷之間只有短短的一段塔身,每面各有一個小窗,但多數僅具窗形,並不採納光線。整個塔的總體輪廓呈飽滿的拋物線形,十分秀麗。它的出現不但標誌者中國磚構技術的重要進步,也說明我國密簷塔的建築已經達到了成熟的水平。

2。3磚石塔模仿木塔

然而,在中國木結構高度發達的惰性作用下,尤其南宋以後,即使是磚砌、石造甚至鐵鑄、陶塑的佛塔建築也處處模仿木塔,終於也沒能發展出磚石材料本性應有的傳統與風格。最典型的例子是建於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的泉州開元寺雙石塔(見圖4),其用石頭詳盡地模仿木構件,簡直就是把石頭當木頭來使用,所有柱枋、鬥、椽子以至瓦壟、瓦頭,統統用石頭雕出。設計者完全沒有意識到不同材料對形式美的不同表達,因而使得磚石佛塔尚未表達出木樓閣佛塔造型的內在邏輯根據,已失去對其模仿的意義了。所以,磚石建築的審美特色與風格已消失殆盡。以至於以後凡磚石佛塔以至殿堂,都處處模仿木構,而且愈來愈甚,最終中斷了中國磚石建築發展的前途和歷史,實在是一種遺憾。

3佛教與中庸之道的影響

佛教來到中國一邊宣傳人生在世,一切皆苦,人生就是無邊的苦海;一邊又為人們描繪了來世的天國幸福。因此,教育人們只有一切以佛教教義為準則,修煉心性,排除慾念,方可進入“涅槃”,修成正果。“舍利塔”是用來掩埋“舍利”的,那層層向上挺拔的塔身,一反中國傳統建築向平面展開,反而將人們目光引向上蒼,訴說著佛門教徒擺脫現實苦難,嚮往天國幸福的至誠願望。然而,中國傳統建築多是向平面展開的組群

佈局,少有強調單座建築,甚至強調建築高聳入雲的。這不僅是因為中國古建築由於受土、木結構承重力的侷限,更是由於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傳統建築均強調組群的統一、和諧,建築單體平易、容易接近,甚至貼近地面。最終透過水平面的鋪開來烘托宏偉、浩大的氣勢,而抑制單體建築的凌空出世。即使對於這些不得不向高空發展的佛塔,也以多重的水平線來削弱其拔高之勢。從而,在立面上取得一種垂直與水平構圖的“中庸”之美。正如圖5所示,在中國無論是密簷式塔、樓閣式塔,還是由此繁衍而出的喇嘛塔、金剛寶座塔,在強調垂直構圖的同時又用大量的水平線條去中和、削弱它,反映了中國人矛盾、複雜、折衷的心理特徵。

4結束語

總之,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正如同佛教的教義和中國的傳統哲學相結合而創造出中國的佛教教義一樣,佛教建築也在中國傳統建築的基礎上,創造出中國特有的佛教建築。只不過不同的是,樓閣式塔是將窣堵坡大大縮小,置於中國式的樓閣之頂;密簷式塔則是將窣堵坡的相輪特別誇大,並轉化為中國式的密接屋簷。兩者都是印度窣堵坡的中國化,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古代工匠在吸收異域文化的同時不放棄民族化的生動創作過程。

為什麼中國不少古塔建的又高又窄,且內部樓梯十分陡,這樣有什麼講究?夢…該醒了1級2011-12-25 回答

看看這幾本書有用嗎,中國西部古建築講座。中國古建築密碼古建。築設計。再說一下嗎,個人認為他從國外外流傳進來就是又高又窄的,這也是為了瞭望,祭祀的而設計的,用為高所以要窄些這是當時材料與風格的原因,至於樓梯陡估計也與瞭望有關吧,陡的話人進來後在樓上好攻擊樓下的且是為了節省空間。

為什麼中國不少古塔建的又高又窄,且內部樓梯十分陡,這樣有什麼講究?匿名使用者1級2012-03-12 回答

中國的塔是精神的象徵,不同的層數有不同的意義,登塔並不是為了望高,而是某種精神象徵,是精神文明的代表,按個人意見中國古塔應該是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性建築。所以內部樓梯很窄,僅為建造、清掃時的方便。

為什麼中國不少古塔建的又高又窄,且內部樓梯十分陡,這樣有什麼講究?匿名使用者1級2011-12-25 回答

這種樓塔叫“樓閣式”,是仿照我國傳統的多層木構架建築,數量多,是我國古塔建築的主航。採用大型磚石仿木結構,如大雁塔。這種塔特點是層與層之間距離大,每層設門窗、斗拱,塔有飛簷,塔內有樓梯,可以登高遠眺。有樓梯和樓梯陡峭不是重點,攀爬而上是有遠眺的功能,有將就的是塔的層數,都為單數一 三 五 七 九 十一 十三,這是因為奇數屬陽。而其它種類的塔像“密簷式 ”和“喇嘛式” “花塔” 一般為實心沒有拾級而上的樓梯。

為什麼中國不少古塔建的又高又窄,且內部樓梯十分陡,這樣有什麼講究?匿名使用者1級2011-12-25 回答

看一座塔,不能單純地看它的外形,應當從內部構造與外部式樣兩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實際上中國的塔不全是高層建築,也就是說不全是樓閣式塔,而樓閣式塔則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國大量的塔是用磚造的,是磚塔。而且絕大部分的塔是不可能登人的,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塔,當然不可以一概而論。

為什麼中國不少古塔建的又高又窄,且內部樓梯十分陡,這樣有什麼講究?匿名使用者1級2011-12-25 回答

塔一般不是用來攀登的,它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塔是十三層,代表功德圓滿、智慧。功德越高,塔越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