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液四月份旅遊那好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5-15

張液四月份旅遊那好嚴2762719782016-04-18

大佛寺

位於張掖市西南部,創建於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O98年),原名迦葉如來片寺,是甘肅省境內最大的西夏建築遺存。現存建築有大佛殿、藏經閣、土塔三處。大佛殿高33米,面闊9間,規模宏大,內有釋迦牟尼的側身像,即大臥佛,臥佛為木胎泥塑,金裝彩繪,全身…

木塔寺

位於張掖市縣府南街,現張掖中學校園內,原名為萬壽寺。初建於北周,後經隋、唐、明、清歷代重修,現存木塔重建於 1926年,是張掖市五行塔之一。塔高九級,每級八角上有木刻龍頭,口含寶珠,下掛風鈴。其建築技巧集木工、鐵工、畫師技法於一體。塔主…

鎮遠樓

鎮遠樓俗稱鼓樓,位於張掖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於此,是河西走廊現存最大的鼓樓。樓於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磚包的高臺上,臺基寬32米,高9米,基座至樓頂30多米。樓為三層木構塔形,飛簷翹角,雕樑畫棟,結構精巧,造型雄偉壯觀。基座有“十…

馬蹄寺

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落有馬蹄印而得名。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石窟始建於北涼,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 其獨特之處在於千佛洞有500…

山丹軍馬場

即祁連山區大馬營草場,位於張掖地區山丹縣南,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馬場。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養馬歷史。山丹馬是以當地蒙古馬和西域良馬雜交培育而出的,體形勻稱,粗壯結實,雄健膘悍,耐粗…

山丹新河驛

山丹新河驛,位於山丹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漢明長城腳下,是新建成的旅遊景點。山丹縣內長城遺址儲存完好,312國道穿越城牆豁口,東西兩邊城牆綿延,新河驛即位於長城與公路交叉口2642號里程碑以東2。5公里處。這裡曾是明清時期的古驛站,現存遺址為一正方形土…

肅南康隆寺獵場

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康樂區紅石窩鄉境內,距肅南縣城80公里,距張掖市91公里。場區面積2400平方公里,是甘肅省對外開放的三大國際狩獵場之一。獵場主要由高山裸岩、高山灌叢和森林草原組成,海拔在2000——4500米之間。康隆區草原豐茂,天然林參天蔽日,…

道巷廟

亦稱老君庵,位於東街道德巷底,建於清代。整個建築有山門,老君殿,三霄殿,喜神殿,大乘閣。雖不是金瓦紅牆,但有造型奇特的與老君殿正對山門、建於高達一米多的土臺上為一攢尖頂八勢亭樓。殿前連有捲棚,殿內塑有捧卦盤騎青牛的老君像。這是道教獨有的…

甘州古塔

《甘州府志》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連片葦溪,遍地古剎”,這是張掖的特有風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塔,幹姿百態,煞是壯觀。張掖是絲綢之路的重鎮。佛教傳入我國後,很快興盛起來。佛寺林立,佛徒眾多,晨鐘暮鼓,香菸燎繞,頗引一些虔誠…

諸葛樓

座落於張掖青年西街。始建於何時無考。整個廟宇建築別緻,走進大門,迎面是一座三間大殿,四面有迴廊相通,雕樑畫棟,莊嚴肅穆。諸葛樓建於土墩上,木構歇山脊頂,高樓衝凌霄漢,是宋元嚮明清過渡的風格。殿內正面是諸葛塑像,身穿八卦服,手執羽扇,莊重…

東山寺和西武當

東山寺位天張掖城東三十餘華里的合黎山中,是晉代著名學者郭荷的隱居處。有門、有院、有殿、卻無僧、無道。全靠香客和遊山玩景者維護殿堂的安全。殿堂雕樑畫棟,裝飾豐富多彩,特別是殿頂上“二龍戲珠”、“三星高照”的雕塑,造型別致。門額上書寫“靈宮…

黑水國遺址及漢墓群

位於張掖西北12.5公里處。南北長15公里,東西長10公里,是新石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有漢代墓葬群,約4平方公里。多數墓葬已被沙埋沒,凡未被沙漠埋沒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盜掘。1956年國家地質勘查隊進行勘查後,認定遺址底…

許三灣城及墓群

許三灣城及墓群位於甘肅省高臺縣新壩鄉許三灣村,為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遺址。許三灣城址平面為方形,城東西長66米、南北84米,南面開門,有甕城。城內有建築基址。城周圍有墓群三處,有帶礫石封土的墓葬3000…

牘侯堡

位於張掖城東南15公里處的鹼灘鄉新溝村,建於漢代。途經新溝,舉目東望,巍然而獨存者即為牘侯堡。相傳匈奴鑄金人祀天於此。牘侯堡平面近方形,南北長172米,東西寬152米。牆殘高6米,底寬6.8米,頂寬5.5米,以北垣最為完整。四角有園形角墩,直徑底8,…

民勤會館

在張掖二中院內,是一座古典寺院建築。是民勤縣商人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作為聚會議事祭神的地方。大殿是會館的主體建築,古樸斗拱,儲存完整。在一條中軸線上分佈著大殿,陪殿,廂房,鐘鼓樓,牌坊等,既對稱,又陪襯,高低錯落,氣勢雄偉。構成了…

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位於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祈豐鎮,是一處規模較大的佛教石窟群。始建於北涼時期(401年-433年)。洞窟依山勢開鑿於文殊山前山和後山的崖壁上,分佈於南北1.5公里、東西2.5公里的範圍內。現存窟龕100多個,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禪…

山西會館

位於張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趙世貴、趙繼禹、張朝樞等建。張掖是古絲綢路上商貿雲集的重鎮,從山西、陝西等地來的客商,在張掖開辦了幾十家大商號,他們為了鞏固和擴大自已經營的實力範圍,於是結幫會、設會館,將始建於雍正二年的關…

張掖市森林公園

張掖森林公園地處河西走廊綠州平原中部,處於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北面有遠景龍首山當戶,在北部田園村舍環圍,南面遠景祁連茫茫,中景沙丘連綿,而南面九龍江沙棗林鬱鬱蔥蔥,園內沙灘、陽光、森林、湖水等緊靠市區,自成天地、環境優雅、意境深遂、是理…

四善橋

座落在張掖城北門外。取義於財、官、丁、壽四善,清嘉慶初年提督蘇寧河建造。是護城河(亦稱城壕)上的一座下有青石構築底座,上有牌樓的石孔拱橋,甚為壯觀。這座橋有石雕,上刻龍虎互相搏鬥、獅子滾繡球以及梅蘭菊竹等圖案。這些浮雕均衡相稱,刀工粗放,…

東大山自然保護區

東大山自然保護區是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東經100度45分-100度51分,北緯39度0分-39度04分,距張掖市城東30km處,呈西北西走向。東大山是中生代以來發育成的斷塊山,屬阿拉善臺塊的一部分,在大地貌上具有斷塊山的一般特徵。保護區各類森林是河西走廊北山…

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省高臺縣境內,東經99度23分-100度06分,北緯39度15分-39度49分,面積48。53平方公里。黑河流域中游,地勢平緩,水源充足,並建有多座水庫,成為鳥類理想的繁殖越夏、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其主要保護物件為候鳥及其自然生態系統。區內多人工林及沙…

屋蘭古城

古張掖郡轄十縣,屋蘭即為其中之一。屋蘭亦作屋闌。《甘州府志·風俗》稱:“屋闌今屋笆也,西漢以名縣,東漢晉魏訛闌(蘭)。《漢書地理志》記載:張掖郡有屋蘭縣。《讀史方輿紀要》上說:“其位置在張掖縣東北,東與漢張掖縣相鄰。屋蘭得名自當地居民的稱…

龍首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省山丹縣境內,東經100度55分-101度,北緯38度55分-38度58分之間,面積25。6平方公里。龍首山為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海拔在2100-3439米之間,氣候屬大陸性荒漠氣候和大陸性草原氣候。 其主要保護物件為青海雲杉及其森林生態環境。區內…

西來寺

座落在張掖城內西南隅,今西來寺巷。據《甘州府志》載:此寺建於明朝,它前身為慈雲精舍,是普覺靜修國師阿扎木蘇(西土人)所創。國師念甘郡自育無番藏經,奏請當朝康熙皇帝準頒紅字藏經108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將自己的住房慈雲精舍改為寺。建…

聖容寺

位於縣城西南隅,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成化初年內縣城東北移建今址。寺內佔建築群結構精巧,色彩斑斕,古樸典雅,雍榮華貴,其斜面與平面上繪滿了佛像和雲彩,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1981年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郎廟

座落在張掖青年東街。解放前設甘泉鎮公所,縣民眾教育館,現改建為張掖市食品公司。廟內,東有清源殿,西有武烈宮,明天順三年(1459年)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公輸殿(即魯班廟),在武烈宮西,祖師廟在武烈宮東。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清康熙…

八矽墓營

八矽墓營在民樂縣東南15公里處。東為山丹霍城古址,西為背背山,簸箕凹山,亂疙瘩山等5個丘陵,佈滿古墓。沿山腳為土穴墓,少數為子母磚室墓和埋葬兒童的甕棺葬。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券頂,單室。出土彩繪木器有車,塔,案,陶器有罐,耳杯,鼎,銅器有弩機…

甘泉公園

位於張掖市縣府北街北端,始建於1984年,佔地面積299畝。南北中軸線上各開一園門。南門為正門,前接縣府北街,北門前臨環城北路,兩門內由寬甬道連通。甬道上,南連蔭牆,北建拱橋,東西二湖在橋下相通。進南門後,左側(西)有草坪、花苑、噴泉及方塘,塘北…

紅崖山水庫

位於石羊河下游,是沙漠地區座中型窪地蓄水工程,也是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水滿時節,碧萬頃,庫底游魚淺翔,水面眾鳥棲戲,大漠環綠水,青山映碧波,瀚海明珠令人心曠神怡。近年又興建了海濱娛樂城、歌舞廳,開辦遊艇、沙灘浴等服務專案。水庫周圍綠林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