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玉皇閣的歷史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5-16

彌勒玉皇閣的歷史

彌勒玉皇閣的歷史DonNico2016-10-22

玉皇閣風景區 位於彌勒縣城西部,距縣城一公里左右,佔地面積480餘畝,森林覆蓋面達96。4%,其中,大雄寶殿,玉皇殿、觀景塔為風景區核心保護區;核心保護區外480畝範圍為規劃控制區;其餘地帶為外圍保護區。風景區現已建成的主體硬體設施有:通慧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玉閣、西玉閣等。這裡風景秀麗,綠樹成蔭,曲徑通幽,廟宇飛簷翹角,雕龍畫棟,栩栩如生,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慕名來此觀光及拜佛者絡繹不絕。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正史清乾隆《彌勒州志》載:“錦屏山:城北二十里,上有玉皇閣,下有彌勒寺。”《新纂雲南通志》雲:“天啟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錦屏,募資興建彌勒寺,州內佛教盛行。”彌勒寺於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竣工,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座落於縣城北郊風景秀麗的錦屏山上,寺院分東殿、西殿、玉皇殿(上殿)、下殿,有祖堂、觀音樓、天府、地獄等,因塑有彌勒佛為供奉主佛故名。當時有僧數百,除修行外還耕作,兼營釀造、榨油。時有寺廟田,如布王戈、馬龍、土木基等村均屬佛寺山莊,每年收租數百石。寺南大照壁上有唐代書法家狂草書寫的“飛雲流霞”四個大字,筆力蒼勁、流利,堪稱佳作。壁下從巖縫中噴出一股“佛泉”,傳說飲此水可祛病消災、延年益壽。歷代名人、教徒、香客、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觀光者,大都丟銅錢入泉眼後飲水祈福。古人留下了“青飛巖下水,綠覆樹頭天”的佳句,有“錦屏瀉玉”之美稱。清乾隆皇帝御賜寺政三寶:金漆托盤、檀香木雕佛像、清潔佛珠,一時聲名大振,善男信女朝拜如流,騷人墨客亦常到此遊憩,他們或狀物言志,或即景抒情,留下了不少詩章。清鹹同年間,遭兵燹之災,寺廟殘破。後歷經多次重建,修葺,方保綠水青山之錦屏。民國民間,無奈戰亂兵痞襲擾,僧尼散盡,殿宇傾頹。1958年,東、西殿曾一度作廊,後在風雨飄搖中倒塌。寺院廟宇所剩無幾。1987年至1990年,首次對彌勒寺(現今的大智院)掃按原規模仿建,使大平盛世的一樣香火嫋嫋不息。1994年以來,佛教界遵依廣大佛教信徒的心願,主導由佛教協會向民間和企業募集資金對彌勒寺的廟宇、佛像進行復建改造。1999年12 月,高19。99米、世界上最大的彌勒大佛在錦屏山的心臟部位建成,它既體現了佛中有佛的意義,又標誌著錦屏山風景區經風歷雨數百年後展開迷人慈祥的笑顏:大肚能容天下事,慈心永護世間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