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的故事 2個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7-27

書法家的故事 2個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彌珹Pl 2012-03-24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字子敬,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 王獻之從小便跟著父親王羲之學字。相傳,王獻之曾向其父請教習字的秘訣,父親指著院中十八口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些水缸裡面,你把十八口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王獻之心裡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也寫得不錯,決心顯點本領給父親看看。於是便從頭練起基本功來。他天天照父親的字,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了兩年,才拿給父親看。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天天練各種各樣的鉤,足足練了兩年。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響。媽媽評論說:“有點像銀鉤吶。”從第五年開始,王獻之才天天練完整的字,足足寫上四年,才把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了仍然搖頭、嘆氣,見到有個“大”字,嫌架勢上緊下松,於是在下面點了一點,成為“太”字。王獻之把字拿給母親看,母親一張一張地端詳,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後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一點像王羲之。”王獻之簡直驚得發呆了,原來母親指的那一點,正是父親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點啊!

王獻之慚愧已極,煩悶地走出家門,來到城門口,看見一位老婆婆在烙餅賣。老婆婆烙好一張,就用竹筷挑起,一下撩進背後竹匾裡,一張張疊得很齊整。王獻之見了十分驚訝,便上前問那老婆婆:“你頭也不回,怎麼撩得這麼準呀?”老婆婆回答:“這沒什麼,也不過像王羲之寫字,熟練罷了。”王獻之猛然醒悟,大受啟發,於是回家繼續下苦功練字。有一天,王羲之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後,猛然間拔他手裡的筆桿,沒有拔動,感嘆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他知道王獻之寫字有了手勁了,這才悉心教導他。

據說,王獻之完完全全寫光了院中十八大缸墨水。到後來,他也成為名震晉代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英俊豪邁,饒有氣勢,對後代影響很大。與王羲之齊名,被人們並稱為“二王”。

書法家的故事 2個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粉夢天使一粉芙 2012-03-25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邪監沂(今山東臨沂),後遷會稽,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擅書法,世稱“書聖”。

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稱病棄官,攜子操之由會稽蕺山徙居金庭。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且與許詢、支遁諸名士,遍遊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後,書法興起。其後裔多擅書畫,作品掛滿廳堂、書房,人稱“華院畫堂”。後人定村名為“華堂”,沿稱至今。王羲之遺蹟遍及全縣各地。嵊西獨秀山為王羲之讀書處,山上觀音殿懸有“右軍舊遊地”匾額;山麓建桃源鄉鄉主廟,奉王右軍為鄉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東的清隱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嶺等,均為王遊憩之地,至今尚有遺蹟可尋。

東晉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右軍祠於墓前,並於觀旁建書樓、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觀晉右軍書樓墨池記》。隋大業七年(611年),其七世孫智永和尚囑徒尚杲(吳興永欣寺少門),專誠赴金庭祭掃,並撰有《瀑布山展墓記》,立碑墓前。明永樂年間,張推官樹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晉王右軍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孫秀清於金庭觀左建“晉王右軍墓道”牌坊,現尚完好。

說到對鵝的喜愛,比較突出的,要算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了。這裡就有一段故事:

據說,品性高潔的王羲之對做官沒有多大興趣,就離開嘈雜煩悶的京城,來到了風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紹興一帶居住時,經常漫步在水鄉澤國,觀察群鵝。一隻又一隻的鵝啊,羽毛整潔美麗,體態雍容華貴。它們有的浮游,有的高歌,有的嬉戲。……·他入迷地看啊,看啊,有時竟忘了回家吃飯。

有一天,他驚喜地發現,有隻鵝長得不同尋常,它的羽毛象雪一樣白,頂冠象寶石一樣紅,尤其是叫聲分外悅耳動聽,他非常喜愛,立即派人到附近去打聽,想把這隻鵝買下來,就是多出一倍的錢,也在所不惜。一瞭解,原來鵝的主人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老人家身邊沒有什麼親人,只有這隻白鵝做伴。她雖然家裡很窮,這隻鵝卻怎麼也捨不得。王羲之知道了這些情況後,完全體諒老人的心情,表示不買這隻寶貴的鵝了。為了進一觀察,他決定登門拜訪。

再說這位老婦人,當她聽說是書法家王羲之要到她家來參觀時,高興極了,可是拿什麼來招待貴客呢?老人家正在犯愁,忽然院子裡響起了“哦——啊——”的叫聲。噢,有了,為了招待客人,老人就把心愛的白鵝殺了,做了一道美味的菜餚,等待王羲之的到來。

不一會兒,王羲之邁著匆匆的步伐走進這簡陋的茅屋。當他了解到熱情慷慨的主人把僅有的一隻心愛之物拿來待客時,眼睛溼潤了:他為這隻鵝的死感到可惜,更為主人的盛情所感動……於是,他要人找來墨筆,在隨手帶來的六角竹扇上揮毫寫字,遞與老婦人,囑咐說:“老人家,我沒什麼感謝您的,請把這個扇子拿到市上,賣上一百錢,用來貼補生計吧。”老人推辭不要,羲之深情地說:這是我孝敬你老人家的一點心意啊!

書法家的故事 2個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7829316378 2011-05-19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邪監沂(今山東臨沂),後遷會稽,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擅書法,世稱“書聖”。

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稱病棄官,攜子操之由會稽蕺山徙居金庭。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且與許詢、支遁諸名士,遍遊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後,書法興起。其後裔多擅書畫,作品掛滿廳堂、書房,人稱“華院畫堂”。後人定村名為“華堂”,沿稱至今。王羲之遺蹟遍及全縣各地。嵊西獨秀山為王羲之讀書處,山上觀音殿懸有“右軍舊遊地”匾額;山麓建桃源鄉鄉主廟,奉王右軍為鄉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東的清隱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嶺等,均為王遊憩之地,至今尚有遺蹟可尋。

東晉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右軍祠於墓前,並於觀旁建書樓、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觀晉右軍書樓墨池記》。隋大業七年(611年),其七世孫智永和尚囑徒尚杲(吳興永欣寺少門),專誠赴金庭祭掃,並撰有《瀑布山展墓記》,立碑墓前。明永樂年間,張推官樹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晉王右軍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孫秀清於金庭觀左建“晉王右軍墓道”牌坊,現尚完好。

說到對鵝的喜愛,比較突出的,要算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了。這裡就有一段故事:

據說,品性高潔的王羲之對做官沒有多大興趣,就離開嘈雜煩悶的京城,來到了風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紹興一帶居住時,經常漫步在水鄉澤國,觀察群鵝。一隻又一隻的鵝啊,羽毛整潔美麗,體態雍容華貴。它們有的浮游,有的高歌,有的嬉戲。……·他入迷地看啊,看啊,有時竟忘了回家吃飯。

有一天,他驚喜地發現,有隻鵝長得不同尋常,它的羽毛象雪一樣白,頂冠象寶石一樣紅,尤其是叫聲分外悅耳動聽,他非常喜愛,立即派人到附近去打聽,想把這隻鵝買下來,就是多出一倍的錢,也在所不惜。一瞭解,原來鵝的主人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老人家身邊沒有什麼親人,只有這隻白鵝做伴。她雖然家裡很窮,這隻鵝卻怎麼也捨不得。王羲之知道了這些情況後,完全體諒老人的心情,表示不買這隻寶貴的鵝了。為了進一觀察,他決定登門拜訪。

再說這位老婦人,當她聽說是書法家王羲之要到她家來參觀時,高興極了,可是拿什麼來招待貴客呢?老人家正在犯愁,忽然院子裡響起了“哦——啊——”的叫聲。噢,有了,為了招待客人,老人就把心愛的白鵝殺了,做了一道美味的菜餚,等待王羲之的到來。

不一會兒,王羲之邁著匆匆的步伐走進這簡陋的茅屋。當他了解到熱情慷慨的主人把僅有的一隻心愛之物拿來待客時,眼睛溼潤了:他為這隻鵝的死感到可惜,更為主人的盛情所感動……於是,他要人找來墨筆,在隨手帶來的六角竹扇上揮毫寫字,遞與老婦人,囑咐說:“老人家,我沒什麼感謝您的,請把這個扇子拿到市上,賣上一百錢,用來貼補生計吧。”老人推辭不要,羲之深情地說:這是我孝敬你老人家的一點心意啊!

書法家的故事 2個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網友c6de6f2 2012-05-25

墨成池

東漢大書法家張芝,年輕時學習書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奮練字,廢寢忘食,幾天就寫禿了一支筆,一個月就要用掉幾錠墨。

每天寫完字後,張芝就到自家後院的池塘裡洗筆洗硯,久而久之,池水竟變黑了。

智永和尚的“退筆冢”

隋唐時代的著名書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據說他曾住在永欣寺樓上,刻苦學書三十年。他身邊備有一個大竹簍,將寫禿的筆扔進竹簍裡,整整裝滿了五簍,後來將禿筆取來埋在一起,稱為“退筆冢”。經他親手臨寫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別散在江南各寺廟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智永終於成為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每天來求他寫字的人絡繹不絕,把他家的門限都踏穿了,於是用鐵皮包上,被人稱為“鐵門限”古人說:“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寫照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