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河南的民俗旅遊論文該怎麼寫??拜託大家幫幫忙~我們要5000字呢...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6-22

關於河南的民俗旅遊論文該怎麼寫??拜託大家幫幫忙~我們要5000字呢...匿名使用者 2013-12-15

明清濫伐森林對海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摘要]歷史上的海河流域山區曾經草深林密。明中葉以後,北京城的營建、燒炭、冶煉、戰爭破壞、濫建寺廟塔觀及毀林開荒等,致使這裡的森林資源遭到毀滅性破壞。不僅累積了沉重的環境代價,而且導致了嚴重的生態問題。

[關鍵詞]明清;海河流域;森林破壞;環境變遷

海河流域地處京畿要地,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經濟發達地區,區內有北京、天津以及石家莊等26座大中城市,地位特殊而重要。歷史上這裡曾有著草木暢茂、禽獸繁殖、水源豐沛、氣候調勻的生態環境。自明中葉以後,由於自然氣候的變異和人為破壞,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本文試圖從生態歷史學角度說明,人為破壞山區森林對海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巨大影響,從地域生態的歷史變化揭示生態環境變遷的規律,以期對海河流域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所借鑑。

自古以來,海河流域的太行山、燕山就以林木資源豐富享有盛名,歷史上雖然屢經破壞,但直到明初,這裡仍有大面積森林覆蓋。馬文升在《為禁伐邊山林木以資保障事疏》中述及明成化(1465—1487年)以前森林的分佈狀況:“自偏頭、雁門、紫荊,歷居庸、潮河川、喜峰口,直至山海關一帶,延袤數千餘里,山勢高險,林木茂密,人馬不通”[1](卷63)。說明直到成化年,恆山、太行山北段以至燕山山脈,仍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文獻中記述各山脈不同地段的森林也復不少。

丘浚在《守邊議》中記述恆山山區之蔚州(今蔚縣)、渾源,說:“渾、蔚等州,高山峻嶺,蹊徑狹隘,林木茂密”[1](卷73),是明初以來阻遇蒙古內犯的天然屏障。蔚州所屬美峪口、九宮口、五龍山等處,皆山險林深,盛產成材大木。蔚州以南接太行山北段(包括北京西山),明初森林分佈也很多,張鳴鳳《西遷注》中說,這裡“林麓蒼黝,溪澗鏤錯,內中物產甚饒”[2](P165)。

北京西山以南,紫荊關左近之易州(今易縣)、淶水、滿城等地山區,是易州柴炭山廠的所在地,各種林木尤其是櫟樹等雜木相當豐饒。紫荊關而外,廣昌(今淶源縣)與靈丘也是“山谷幽邃,林木茂密”[3](卷92)。自紫荊關迤邐而南,歷倒馬、龍泉等關以至靈壽、平山,山林蓊鬱,蔚為大觀。靈壽、平山曾一度為工部柴炭山廠的廠地。其東真定府治真定城(今正定縣),明代設有竹木稅課廠,專門抽分木材交易的商稅,經過這裡的商木均販自平山、靈壽以至山西五臺。太行山南段,井陘縣的蒼巖山“峰巒疊翠,高出雲表”,百華山“林壑深邃,石磴崎嶇”;贊皇縣的十八盤嶺“山勢嵯峨,林木鬱茂”[4](卷14《直隸五》)。

燕山山區,西段隆慶(今延慶縣)、永寧(今屬延慶)地方,自金元以來就有“松林數百里”之說。由於這裡林深樹茂,車騎都不方便,“中有間道,騎行(只)可一人”[1](卷218《書直隸三關圖後》)。懷柔的黃花鎮、紅螺山,“二百年來,松楸茂密,足為藩蔽”[5](卷7《關鎮雜記》),明永樂(1403—1424年)時曾為宮中用柴主要的取給場地。密雲之霧靈山(今屬興隆縣),“山之左右,峰巒攢列,深松茂柏,內地之民多取材焉”[4](卷11《直隸二》)。元朝、明初曾在這裡設伐木官,進行大規模的採伐。宣德九年(1434年),明政府招募商人中鹽輸糧密雲黑峪口倉,以接濟集聚這裡的採木軍夫及工匠的月支口糧[6](卷110)。由霧靈山而東,歷古北、喜峰等口以至山海關,山巒層疊,其山之北“松林數百里”,“其山之南,則五穀、良材、良木,無所不有”[4](卷10《直隸一》)。明永樂初,建遵化鐵冶廠,“採樵燒炭,則薊州(今薊縣)、遵化、豐潤、玉田、灤州、遷安”[7](卷82《食貨記》),說明這些地方林木茂盛,足可供當時鐵廠的燃料需用。所有這些雖是不繫統的記載,但也足以反映明初海河流域山林的面貌,說明海河流域山區仍然保持著較好的森林環境,生長著大片的森林。

明中葉以後,海河流域山林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雖然前後原因互異,但由此造成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元、明、清建都北京,皇城的大規模建設也是破壞山林的重要原因。自永樂改建北京,宮殿、皇陵及王府官邸等工程次第興建,工程浩繁,耗資鉅萬。營建工程所用木材,固然多采之四川、湖廣、江浙南方諸省,但取給太行、恆山林區的成材大木也所在不少。如正統初修正陽門城樓,就曾發數千軍卒,“令於蔚州、保安(今涿鹿縣)等處山廠採木,編筏自渾河運至貯小屯廠”[8](卷43)。嘉靖中修建朝門午樓,又下令於“山西、真定採松木”[9](卷190)。成化以後,京城風俗日奢,官民之家爭起第宅,引起材木價格上漲,擁有大宗資本的木商一時應運而生,“大同、宣府規利之徒,官員之家,專販筏木”,以牟取暴利。這些木商“往往僱覓彼處軍民,糾眾人山,將應禁樹木任意割伐”,然後運販京城,“一年之間, 豈止百十餘萬”[1](卷63《為禁伐邊山林木以資保障事疏》)。五臺山在明代是林木茂盛的風景勝地,永樂之後,人山伐木者“千百成群,蔽山羅野,斧斤為雨,喊聲震山”,“川木既盡,又入谷中”,致使五臺山林木也被“砍伐殆盡,所存百之一耳”[10](卷5《侍郎高胡二君禁砍伐傳》)。到萬曆年間,五臺山已是一片禿山光嶺了。繼官方採伐之後,又經過私人的採伐、盜伐,凡是交通比較方便的地方,山林基本上掃蕩一空。

明清為供應內廷柴炭使太行山森林遭到了摧毀性破壞。燒炭是供應內府及民間生活的需用,無須巨木,也不擇樹類,但採伐數量巨大,範圍主要在北京附近山區,故地處京畿之地的海河流域山區林木首被其難。永樂定都北京後,皇家所用的柴炭初“則於白羊口(明屬昌平州)、黃花鎮、紅螺山(均屬今懷柔縣)等處採辦”[7](卷72《職官志》)。宣德四年置易州山廠,“專燒薪炭供應內府”。到景泰元年,因易州山廠“取用已久,材木既盡,乃命移廠於真定府平山、靈壽等處採之”[8](卷188)。景泰七年,“仍移山場於易州”。山廠初建時所出柴炭數額,史書沒有留下記錄,據《明會典》卷二○五記載:天順八年歲辦柴炭430餘萬斤,成化元年650餘萬斤,三年增至1740餘萬斤。成化三年的歲辦數額,等於天順八年的4倍。此後歲辦數額雖無系統記載,但總趨勢有增無減是肯定的。如成化二十年時,惜薪司柴炭歲例2400萬斤,光祿寺1300餘萬斤,合計達到了3700萬斤。山廠歲納柴炭年增一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宮中內監的不斷增加。明代初期,內監數目還不多,成化年間已增至一萬餘人,及至明亡時,“宮女至九千人,內監至十萬人”,人愈眾用柴益多,故“宮中用馬口柴、紅螺炭,以數千萬斤計”[11](卷39《國用一》)。除歲辦之外,每逢營建宮室或其他工程,臨時性的派辦也復不少。歲辦之外有派辦,歲辦、派辦之外更有加耗,因此,每年上解的柴炭要多達上億斤[12](p66)。據研究,易州山廠每年上解木炭需用木材10—12萬立方米,消耗森林1300—1600公頃[13](p16)。自永樂遷都北京至明亡的223年中,僅宮中總計要燒掉2200—2700萬立方米木材,消耗森林29—36萬公頃。如果將其他衙門和北京城內的軍營、寺廟以及貧民百姓所消耗的木材、木炭都計算在內,那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了。難怪為了滿足皇家的需要,“民之執茲役者,歲億萬計”。明代在臺基廠只是抬運木柴的人,就有三千之多[9](卷205《工部》)。“第山之生材有限,而民之採取無窮,山麓既盡,取之危崖,危崖既盡,取之虎穴矣”[14](卷2《輿地·物產》)。由於過度的採伐,以致太行山林木“日稀”。至清代,宮廷所用炭材不得不“取之口外地區了”。於此可見,明代燒製木炭對太行山森林破壞的嚴重程度。

關於河南的民俗旅遊論文該怎麼寫??拜託大家幫幫忙~我們要5000字呢...匿名使用者 2013-12-15

河南省寶豐縣政府獲悉,該縣將建設一個馬街書會民族民俗文化旅遊園。,民族民間,民俗資源,旅遊發展,原生態,民俗文化 河南民俗風情2007-03-24 19:16 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節” 或“青龍節”。這天,河南農村的婦女一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 在這個節日裡,人們到田野裡採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煎臘肉,蒸棗饃,改善生活。。。 河南民俗風情 群英薈萃的馬街書會 奇異壯觀的和尚頂燈舞 別出心裁的靈寶罵社火 古風猶存的開封鬥雞 郊遊踏青的首山酒會。。。民風濃郁的洛陽民俗博物館 豐富多彩的小吃 品種繁多的開封夜市 最高的禮儀——米酒待客 酥香軟爛的道口燒雞 鹹香宜人。。。 古城開封民風淳厚,古俗盛存。通宵達旦、熱鬧異常的小吃夜市是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之一。古樓廣場是最大的夜市所在地。。。。“說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節裡一項重要的民俗活 動。從形狀上說,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錐粽、菱粽、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