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西古鎮的飲食文化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7-28

餘西古鎮的飲食文化令悅來SF 2016-05-30

餘西地處南北交匯要衝,歷史上隸屬揚州、蘇州,為江海名邑,鹽商重鎮。自西漢以來,外來移民不斷,商賈雲集,南北文化交匯相融。飲食文化吸取淮揚菜、蘇菜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餘西江海菜系風格。其中餘西特色麵點,譽滿天下。

作為餘西特色麵點之一的“曹家盤餅” ,在我們通東地區早己聞名遐邇。“曹家盤餅” 用料考究、配方獨特、精工製作、味美香酥、富有營養、易於消化。餅體橢圓、餅面盤旋,火色均勻、色澤棕黃,內質盤層清晰、入口松酥香甜,為正宗餘西傳統特產。

“曹家盤餅” ,又名“曹頂盤餅” 。史載,餘西場亭戶曹大賓莊客,業制面,生兒髮旋三頂,遂名“頂” ,亦為“鼎” 。後為抗倭而應徵入伍,曾於江上火燒倭船,城下築柵抗敵,屢立戰功。嘉靖三十六年(1557) 4月,曹頂追擊倉惶敗逃的倭寇時,在平潮單家店北首,因天雨路滑,戰馬滑倒跌入壕中,逃倭乘機反撲而遇難,噩耗傳出,天地同悲!家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抗倭英雄,除在平潮、南通兩地建造“曹公亭” 和“曹公祠” 外,因曹頂髮旋三頂,又特製作“曹家盤餅” 。

作為餘西特色麵點的“南通跳面” ,又叫“曹頂面”、“ 切面”、“ 小刀面” ,其加工工藝講究,加以適當佐料,美味可口。“南通跳面” ,載譽已久。在明朝嘉靖年間,曹頂於南通城山路旁開設了麵食店,主營麵條,後曹頂抗倭為國捐軀,為紀念曹頂,南通人將“跳面” 稱為“曹頂面” ,此面隨曹頂名載史冊,一直流傳至今。

作為餘西特色麵點的“餘西肉包” ,又叫“仙人包子” ,據說是為了紀念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相傳呂洞賓曾跨鶴四至呂四(別稱鶴城),其間曾在通州餘西場的古鎮街上賣過包子。一天,鄰近鄉民照例到餘西鎮上趕集,回家的時候總忘不了到呂洞賓包子店,買點包子放在挎籃裡捎回去給自己的兒女吃。但有一男子,買包子是給家中老母親吃的,呂洞賓知道後,非常敬重這位孝子,說什麼也不肯收下孝子的包子錢,特拿了一隻包子給他,免費贈送。孝子回到家,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老母親,老母聽後卻說:“呂洞賓賣包子,不收分文,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 這肯定不是好包子” 。說著,老母就要把鮮嫩的包子扔掉。孝子見了忙接過包子,準備放在自己嘴裡吃了。說時遲,那時快,老母一把搶過孝子嘴邊的包子,扔在了地上。這時在旁的一隻狗,看見地上有香噴噴的包子,猛然-躍,就把包子吃進了肚裡。頃刻間,狗子立地成仙,飛身上天了。原來呂洞賓把一隻吃下去能成仙的包子送給了那孝子。老母見此情景,後悔不己,痛恨自己辜負了呂洞賓的一片好心。是呂洞賓讓狗子成了仙,如果狗子反過來再咬呂洞賓的話,那它就不識好人心了。以上便是歇後語“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的由來!

狗成仙的訊息,在餘西場上不脛而走。呂洞賓包子店每天總是門庭若市,“仙人包子” ,從此便名揚四海。

每當人們在細細品嚐餘西特色麵點“ 曹頂盤餅”、“曹頂面” 和“仙人包子” 時,總不由得被古鎮那濃郁的江海飲食文化氛圍所吸引。

餘西古鎮的飲食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