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的端午節習俗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8-13

陸良的端午節習俗亞圖卓凡張生 2016-05-26

正月十六鬧元宵,陸良歷來把正月十五叫做過“小年”,正月十六才正式過元宵節。每年正月十六這天,全縣各鄉鎮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大量湧進縣城,吃過晚飯後,一般5、6點鐘大家就扶老攜幼一家老小到大覺寺、石佛寺燒香拜佛,然後到縣城南門外逛南大橋(俗話走百病),一直持續到當晚的12點鐘左右。在整個時段裡,陸良城的小廣場、西華公園、盤江街、真理街、南大橋人頭攢動,可謂用人流如潮來形容。

人們從小廣場、南門街、開發區從師古街方向湧向南大橋,相隔百多米的南大橋新舊兩座大橋上人山人海,由於人員眾多,人們只能緩慢從舊橋走到新橋,又從新橋折返,在橋上,都會紛紛向橋下水裡丟幾個預先準備的小石子,老年人則會口中唸唸有詞祈禱:“石子丟下河,清吉又平安”、“從今以後,百病全消”,有的人還燒香燒紙祈福求清吉平安。

一些年輕人則會不停的點燃爆竹丟進河中,年輕人圖的是個熱鬧是個高興,姑娘小孩則放焰火滿心的歡喜,大點的小孩手提燈籠,一路歡笑,小些的孩子坐在大人肩膀上東瞅瞅西望望滿足好奇。

從南大橋到真理街再到南門街的鼓樓附近,一公多里的街道兩邊小販們擺放無數的糕點小食品、米線涼粉、熒光棒等小玩具攤位,人們一般都會秤個少則一兩斤、多則四五斤數斤路邊攤位上的糕點回家大人小孩一家人享用,有的買了糕點香糖邊走邊吃,儼然成了一道走“食”風景。

回到家中到齊後一家老小就吃涼粉涼米線,慢慢享受那種辣而爽的滋味,有人初略統計,就近30多年來,每年正月十六到南大橋逛的人不下10萬之眾,當晚縣城各鄉鎮用車拉進城賣掉的糕點不下200噸之多。

有時,各鄉鎮民間也自發組織龍燈隊,耍遍四城大街,獅子、高蹺、悍馬、蚌殼配合表演,喧囂嘈雜的喊叫聲、鑼鼓聲、鞭炮聲不絕於耳,直到夜漸漸沉睡。次日又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恢復平靜,這就是陸良稱為正月十六鬧元宵。

然而,元宵節的風俗還未完,接下來,待夜深人靜時,年輕小夥伴們相約到早已“踩點好”的菜地、魚塘、藕池裡“偷菜”、“撈魚”、“挖藕”,如同走進自家的菜園、魚塘和藕池,這個習俗叫“偷青”,偷者心安理得、覺得是應該的,而被偷的人家也毫無怨言,發現了也不能罵人,因為按照風俗說,你家菜地裡的菜被偷你罵了,偷菜的人一切都會好、所有的不順利的黴運都會被你罵跑掉,而你自己因為罵人到會不好,所以當晚在菜地裡偷菜一般情況下不會被罵,除非你是獅子大開口想偷菜發財。

偷了菜後,小夥伴們集中到哪家煮了吃,或各自湊一點油鹽柴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自炊自飲,通宵達旦。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的便利,陸良周邊的麒麟、師宗、羅平、石林等縣市區,甚至連省城昆明都有人來陸良過元宵節,規模和影響非常之大。

陸良正月十六過元宵之習俗由來以久,究竟從什麼時候形成,又為何偏偏要選擇在正月十六才過元宵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是明朝軍隊付友德、藍玉、沐英帶領30萬大軍收復雲南,因晚到了一天沒過上正月十五,第二天正月十六補過一說,並從此延續。但據從事歷史民俗研究多年80多歲的李昌華老先生考證,陸良正月十六過元宵習俗大約形成於清中期,經民國一直沿襲到現在。

在閱讀前人文章的基礎上,又查閱大量史書,發現元宵節最早出現於漢代,據史載:漢文帝平諸呂之亂於正月十五日乃將此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修改曆法,制定太初曆時又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並從正月十五延至十六晚上,在京城張燈、放焰火,因此,正月十六過元宵節並非異俗,而是古已有之。

又據,湖南長沙人沈榜在萬曆十八年(1590年)任順天府宛平知縣時編著的《苑署雜記》卷十七之《土俗》中說,元宵遊燈市,每年正月初十起至十六日止,結燈者,各持所有,貨於東安門外北大街,名曰燈市。十四日曰試燈、十五日曰正燈、十六日曰罷燈。正月十六日夜,婦女群遊走橋摸釘、祈免災咎,前令人持一香闢人,名曰走百病。凡有橋之所,三五相率一過,取度厄之意。或雲終歲今無百病,暗中舉手摸城門釘一,摸中者以為吉兆。是夜弛禁夜,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俱不閉,任民往來,廠衛校尉巡守達旦。

從陸良縣地方誌辦公室編撰的《乾隆陸良州志點校朱注》“歲時”篇註釋說,“除夕‘打醋碳以祛邪等等,打醋碳就是將小石頭置於火盆燒透,以醋液淬之以祛邪。本人認為這些小石頭當時是要放到正月十六“走百病”時丟棄。正像陸良端午節陸良人脖子、手腕上(小孩腳上)戴的百索子(彩色染成的棉線)一樣,要到六月二十四“火把節”才燒燬一樣。

綜上所述,由於雲南陸良地處邊疆,歷史上有幾次大移民,其中最大規模的移民是明朝初期洪武年間,慢慢的就有了文化大融合、與當地夷民風俗大融合,加之、歷史程序多和平、少戰亂,自然環境優越,民風淳樸、文化傳承有序,數百年來,漢族與當地少數民族大融合,形成了文化、風俗的融合。當今社會,正直太平盛世,所以,陸良正月十六過元宵節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陸良一直延續。

陸良的端午節習俗青菜愛豆腐 2019-03-03

在陸良,端午節會多一些其他的節日“專案”,我們都知道,農曆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這一天陸良各家門上會懸掛菖蒲艾蒿,以其芳香辟邪去穢。

用五色線繫於小孩手腕或腳腕處,稱戴“百索子”。百索子不可隨意脫去或丟棄,必須到農曆的六月二十四“火把節”的時候,才能把“百索子”放到火把上焚燒,這意味著讓火焰把瘟疫、疾病沖走由此可以保安康。

用雄黃酒塗於耳鼻上,以驅百毒,並以艾梗蘸雄黃酒灑於室內外防蟲毒。

吃的就多了,有包子、餃子、芽豆、煮熟的帶皮雞蛋等,親友間相互饋贈。

陸良的端午節習俗

習傳是日蛤蟆躲災,聽不到叫聲。

陸良的端午節習俗清爽又清新的小奇異果 2021-02-09

品味中華風俗節日——端午節的習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