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古代故事的四字詞語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9-08

來自古代故事的四字詞語星星雨88 2007-10-29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作者: hqe636 2006-3-3 18:42 回覆此發言

————————————————————————————————————————

2 回覆: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好像不對哦!!

作者: 222。186。112。* 2006-10-30 11:41 回覆此發言

————————————————————————————————————————

3 回覆 2: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百科 吧內搜尋 | 幫助

進入貼吧 貼子搜尋 按作者搜尋

百度貼吧 > hqe636吧 > 瀏覽貼子 吧主:

快速回復 貼吧投訴

1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作者: yfr615 2006-11-21 21:25 回覆此發言

————————————————————————————————————————

4 回覆: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kkkkkkkkkkkkkkkkkkkk

作者: 221。226。40。* 2006-11-22 20:02 回覆此發言

————————————————————————————————————————

5 回覆: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背水一戰的主人公是韓信

作者: 221。226。40。* 2006-11-22 20:04 回覆此發言

————————————————————————————————————————

6 附屬國感小

謝謝你

作者: 221。226。40。* 2006-11-22 20:05 回覆此發言

————————————————————————————————————————

7 回覆: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謝謝,可我要的是歷史故事

作者: 60。164。58。* 2006-12-11 13:00 回覆此發言

————————————————————————————————————————

8 回覆: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怎麼沒有故事?

作者: AWP03 2006-12-23 08:59 回覆此發言

————————————————————————————————————————

9 回覆: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作者: 58。42。3。* 2006-12-25 17:46 回覆此發言

————————————————————————————————————————

10 回覆: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作者: 58。42。3。* 2006-12-25 17:47 回覆此發言

————————————————————————————————————————

11 怎麼沒有歷史故事啊???

我想看的是歷史故事,可是怎麼沒有故事呢???希望你們把故事亮出來,讓我們看看啊!!! 歷史歷史 歷史歷史 故事故事 故事故事,我要看歷史故事!!!(~_~) *_* !_! @_@ ^_^

作者: 222。140。234。* 2006-12-25 20:17 回覆此發言

————————————————————————————————————————

12 回覆: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

作者: 221。236。231。* 2006-12-28 20:02 回覆此發言

————————————————————————————————————————

13 回覆: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百發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見外臣李克討論治國安邦之道,文侯對李克道:“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魏國尚不夠強大,想要設定國相幫我治理國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們過去的舉止表現就可以確定了。看其平時喜歡親近哪些人;富裕時能給予別人什麼;顯貴時能舉薦什麼人;處於逆境時幹什麼事;貧困時不要什麼。從這五個方面進行審察,心中就有數了。”魏文侯聽後高興地說:“聽了你的話,選誰為國相之事,可以確定了。” 李克告別文侯後,來到翟璜家裡,翟璜問:“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選薦國相,最後選定誰做國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憤然變色說:“我有哪一點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為我所推薦;君王為鄴城之事憂愁,我又薦舉了西門豹前往治理;國君要討伐中山國,是我舉薦了樂羊子而取勝;攻克中山之後,無人守衛,是我舉薦了先生您去任職;世子缺少老師,也是我推薦了屈侯鮒。你說,哪一點我不如魏成子?”李克聽後義正辭嚴地反問:“當初把我推薦給國君,你難道不是為結黨營私以求做大官嗎?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雖享有俸祿千種,但9/10用於為國招賢,1/10用於個人生活。他從東方招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此三人皆屬天下奇才,君尊為師,向他們學習治國之道;而你所推薦的五個人,君王只是當臣來用。由此可見,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聽了李克一席話,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兩個跪拜大禮說:“翟璜實在是無知,剛才說了不少錯話,願向您學習。”

來自古代故事的四字詞語網友cc3d014 2007-11-12

兩敗俱傷

從前有兩個人,一個叫管莊子,另一個是管與。有一次打獵的時候,他們看見兩隻老虎為了搶人肉吃而打起來,管莊子迫不及待想殺了那兩隻老虎,管與馬上阻止他,還說:「老虎很喜歡吃人肉,人肉可以說是它們的美食,現在兩隻老虎都搶著吃人肉,一定會爭得你死我活,力氣比較小的那隻肯定會被比較強的那隻打死。最後,比較強的那隻也一定會傷痕累累。等到那時候,我們不用花什麼力氣就可以把兩隻老虎都打死,這不是做了一件事就能獲得雙倍好處嗎?」果然,兩個人很輕鬆地就把兩隻老虎抓住了。

邯鄲學步

據說,趙國的首都邯鄲的人走路的姿態很好看,動作非常優雅、輕快。燕國有一個少年聽到這個傳說,非常羨慕邯鄲人,就走了很遠的路去趙國,想學習邯鄲人走路的方法。

剛開始,他整天站在街頭,仔細研究每個人走路的姿態,再慢慢模仿他們,可是都沒有成功。後來,他想可能是受到過去走路習慣的影響,所以,他決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從那時候起,他更專心研究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不過,再怎麼努力他還是學不會,最後他只好放棄。

可是,因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乾二淨,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走路,只好一路爬著回去。當別人看到他的樣子,都忍不住笑他。

投筆從戎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檔案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

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完璧歸趙

戰國時代,趙王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寶玉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後非常想要據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趙國,對趙王說秦國願意以十五個城與趙國交換這塊玉。趙王心裡非常捨不得,但是因為趙國國勢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興,就派兵攻打趙國。為了這件事,趙王傷透了腦筋。

大臣藺相如知道這件事以後,就自告奮勇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他心裡知道秦王雖然喜歡這塊玉,事實上根本不想用十五個城來交換。到了秦國後,藺相如就抱著和氏璧、大聲對秦王說:「如果大王您不顧信用,想要搶我手上這塊寶玉,我就一頭撞上皇宮裡的柱子,相信寶玉一定會粉碎!」秦王聽了雖然很生氣,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壞寶玉,因此一點都不敢輕舉妄動。後來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時候,派人連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雖然惱怒,但是因為知道自己行事不夠光明正大,怕傳出去成為笑柄,只好把藺相如放了。

利令智昏

戰國時代,各諸候國之間為了爭奪土地,經常發動戰爭。秦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佔領了韓國的一塊土地野王。在野王鄰近有另一塊土地上黨,他們的地方官員看到野王輕易地就被秦軍攻下,怕上黨也守不住,就寫信給趙國,表示願意歸順,希望得到趙國的庇護。

趙國的君臣們對於要不要接受上黨的歸順,意見不一,大家展開激烈的爭論。平原君趙勝說:「上黨這麼大塊的地方,我們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為甚麼不要呢?」平陽君反對說:「就是因為不花力氣得到好處,輕易要了,恐怕會招來大禍。」趙王因為不想失去這塊到嘴的肥肉,便支援平原君的主張,並且派他去接收上黨,把它劃為趙國的領地。秦國知道後,認為趙國存心和自己作對,就命令白起率大軍去攻打趙國。結果趙國的四十萬大軍全部被秦軍殲滅,國都邯鄲也被圍困,後來平原君帶毛遂去楚國,說服楚王聯趙抗秦,最後楚國出兵,才解除了趙國的邯鄲之圍。

趙王和平原君因為貪圖眼前可以獲得上黨土地的利益,而差點導致趙國滅亡。後人便形容他們的行為是「利令智昏」。

防微杜漸

東漢和帝時,竇太后親臨朝政,並由太后的兄長竇憲掌握大權,官員們爭著逢迎巴結,因此政局混亂不堪。竇氏家族仗勢橫行鄉里,魚肉百姓,沒有人敢揭發他們的惡行。當時的司徒(相當丞相)丁鴻藉著日蝕出現的機會,向和帝密奏說:『太陽是君王的象徵,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蝕出現,是象徵做臣子的侵奪君王的權力,陛下千萬要小心。在歷史上記載,日蝕出現了三十六次,國君被臣子殺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為臣子的權力太大了!』他控訴竇憲仗著太后的權勢,包攬朝政,獨斷專行,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接著他又說:『日蝕的出現,是上天在警誡我們,我們就應該注意危害國家的災禍發生。穿破岩石的水,一開始都是涓涓細流,長到天上的大樹,也是由剛露芽的小樹長成的。人們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禍患。如果陛下能親自處理朝政,從小地方著手,在禍患還在萌芽的時候消除它,這樣就能夠安定漢室王朝,國泰民安。』」

漢和帝聽從了丁鴻的建議,革掉竇憲的官職,消減竇氏家族的勢力。朝廷除去了隱患,國勢便開始有了好轉。

呆若木雞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鬥雞的行家,由於他的名聲太響亮了,於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鬥雞。

十天之後,齊王問他:「鬥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這回鬥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一個月後齊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行。又過了十天後,紀渻子告訴齊王鬥雞訓練好了,那隻鬥雞非常厲害,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天下無敵的鬥雞!后羿射日 對牛彈琴 聞雞起舞 程門立雪 畫蛇添足 班門弄斧 熟能生巧 完璧歸趙 自相矛盾 赴湯蹈火 天衣無縫 紙上談兵 貪得無厭 畫餅充飢

名落孫山 還有許多,我就不說了。

來自古代故事的四字詞語一男一女丶観汃 2016-04-18

三顧茅廬,圍魏救趙,七步成詩,孟母三遷

來自古代故事的四字詞語qqrrm 2007-10-30

成語基本都有故事在裡面啊。

來自古代故事的四字詞語哆啦標標 2007-10-29

沉魚落雁

負荊請罪

人面桃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