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的原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9-12

血液透的原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15 回答

血液透析法又稱人工腎,它是血液淨化術的一種。在目前全世界依賴透析維持生命的50萬患者中,85%是靠血液透析,因而極為常用。透析療法運用於臨床已 70多年了,國內上世紀60年代個別地區的個別單位開展,目前已在許多城市的醫院裡開展此項技術。血液透析的開展給慢性腎衰的治療開拓了新的途徑,對於減輕患者的症狀,延長生存期均有一定的意義。據資料報道,國外維持性血液透析5年存活率為50~70%,其存活期最長者已達24年。 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依據半滲透膜兩側平衡的原理,當膜兩側的溶質濃度不同時則其滲透濃度也不相同,溶質就會從濃度高的一側透過半滲透膜移向濃度低的一側;而水分就會由濃度低的一側流向濃度高的一側;最後達到動態平衡。在血透時,將動脈端血引入透析器,經半透膜的透析作用,清除血中蓄積的代謝產物、小分子毒物及過多的水等,然後血液又由靜脈端迴流入體內。 進行血液透析前首先應建立血管通路,目前國內在慢性腎衰的血透中常用動靜脈外瘻法和動靜脈內瘻法。動靜脈外瘻法是選橈動脈和伴行的皮靜脈分別插管,兩者在面板外接合,形成動靜脈體外分流。其優點為手術簡單,連線透析器方便。缺點是長期使用易發生感染,同時易產生血管炎症、血栓及區域性面板壞死、導管脫落出血等。動靜脈內瘻法的優點是感染機會少,活動方便,對血管損害相對少,但至少需等待8~12周到靜脈動脈化後才能使用,過早使用併發症多。缺點是每次透析需穿刺血管,必需用血泵。由於頻繁穿刺易有血腫形成和血管栓塞。 慢性腎衰患者的透析指徵為:血肌酐707微摩爾/升(8毫克/毫升)以上;血尿素氮達35.7毫摩爾/升(100毫克/毫升),具有明顯的尿毒症症狀;內生肌酐清除率<0.167毫升·秒-1/1.73平方米(10毫升/分);合併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有尿毒症性心包炎者;有明顯神經系統症狀者。 慢性腎衰患者的透析禁忌證為:休克或低血壓;難以控制的出血;顯著的心臟擴大伴心肌嚴重受損;嚴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嚴重糖尿病;體重25公斤以下的兒童及70歲以上的老人。 血液透析後能降低血中的尿素氮和肌酐,因而能改善全身症狀,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是也不是萬全的,透析後會出現一些併發症,常見的有如下幾種:① 感染:與消毒不嚴有關。②貧血加劇:貧血在尿毒症患者中與中分子毒素有關,而血透主要清除小分子物質,中分子清除不力;透析過程中反覆抽血:檢查;每次透析器中的血液也不能完全迴流。上述綜合因素能加劇貧血。③透析失衡綜合徵:將有專題介紹。④低血壓:一般以血容量不足最為常見,長期使用低鈉透析液,透析器預充量大,動脈放血速度過快或超濾脫水過多時常見。這些併發症只要積極預防和治療是可以避免和糾正的。

血液透的原理 幾孤風月 1級 2018-11-16 回答

血液透析是一種較安全、易行、應用廣泛的血液淨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質透過半透膜,從高濃度溶液向低濃度方向運動。血液透析包括溶質的移動和水的移動,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腎)內借半透膜接觸和濃度梯度進行物質交換,使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向透析液移動,透析液中的鈣離子、鹼基等向血液中移動。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這時透析器管內的尿素就會透過人工腎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較大,不能透過膜孔。這種小分子物質能透過而大分子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的物質移動現象稱為彌散。臨床上用彌散現象來分離純化血液使之達到淨化目的的方法即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徑平均為3奈米,所以只允許分子量為1。5萬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質透過,而分子量大於3。5萬的大分子物質不能透過。因此,蛋白質、致熱源、病毒、細菌以及血細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腎替代腎臟就必須從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腎只能利用滲透壓和超濾壓來達到清除過多的水分之目的。現在所使用的人工腎即血液透析裝置都具備上述這些功能,從而對血液的質和量進行調節,使之近於生理狀態。

液透析是一種較安全、易行、應用廣泛的血液淨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質透過半透膜,從高濃度溶液向低濃度方向運動。血液透析包括溶質的移動和水的移動,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腎)內借半透膜接觸和濃度梯度進行物質交換,使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向透析液移動,透析液中的鈣離子、鹼基等向血液中移動。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這時透析器管內的尿素就會透過人工腎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較大,不能透過膜孔。這種小分子物質能透過而大分子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的物質移動現象稱為彌散。臨床上用彌散現象來分離純化血液使之達到淨化目的的方法即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