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古茶場的茶場傳說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10-15

玉山古茶場的茶場傳說蛋蛋yA0G 2016-06-02

據傳,晉時玉山茶農過著“半年種茶,半年挑鹽,無米過年”的困苦生活,若遇動亂年代,發生天災兵禍,茶葉銷路受阻,生活就更加艱辛。有許遜者,以傳播道教文化遊歷於此,喝到當地特醇香的山茶而流連忘返,他見茶樹遍佈山野,茶農為茶葉堆積成山賣不出去而愁容滿面,就住了下來,為茶農解決困惑。他與茶農座談,研究改進加工工藝,製成“婺州東白”,接著派道徒帶上“婺州東白”四處施茶,送各個道觀品茶,得到一致好評。從此,四方茶商紛紛前來收購,玉山古茶場“婺州東白”暢銷各地。“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雲:“產茶者十三省四十二州,婺州東白者為名茶,大盤山、東白山產者佳,列為貢品”。

宋時,玉山茶農為紀念許遜的功績,尊稱許遜為“真君大帝”,在茶場山之麓建造茶場廟,塑像朝拜,並在茶場廟附近設定茶場。從此玉山古茶場成為榷茶之地,歷代設官監之,以進御命,稱之為“茶綱”。 元時,因蒙古人入主中原,玉山茶葉交易一度衰弱。到了明代,官府在玉山古茶場設立“巡檢司”,對茶場實施管理。茶葉等級分為“貢茶、文人茶、馬路茶”等,併產生了諸如“分茶”、“鬥茶”等趣味性的品、鑑、觀茶遊戲,還評出了茶葉質量最好的茶農為茶博士。

據記載,明正統八年(1443),玉山茶葉、白朮外銷獲利,有“上半年靠茶葉,下半年靠白朮”之說,並形成了以茶為中心的重要聚會——“春社”和“秋社”,當地茶農來到茶場,祭拜茶神,並在茶場內舉行觀社戲、掛燈籠、迎龍燈、豎大旗等民俗文化活動,內涵相當豐富。 清初,據康熙年間《東陽縣誌》載:“茶皆官收官賣,官給本錢於民,而後收其茶,民間不得私市。”至清中期,朝廷委派東陽縣衙對玉山古茶場進行管理,在茶場內建放 “奉諭禁茶葉洋價稱頭碑、奉諭禁白朮洋價稱頭碑、奉諭禁糧價稱頭碑”等碑文。

玉山古茶場的茶場傳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