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戒臺寺的"活動松"有什麼獨特之處?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7-15

北京戒臺寺的"活動松"有什麼獨特之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01-01

千佛閣前的“活動松”,是一棵高達25米的油松,相傳是元代時的住持月泉高僧手植。此松樹呈傘形,枝杈牽連交錯,特點是用手牽動其任何一枝,它全身的枝幹都會搖動起來,“引一枝而全身發”。

清乾隆皇帝每次到戒臺寺,都要搖動活動松,以此取樂遊戲。乾隆為這棵奇鬆起名“活動松”,並先後3次為它題詩,其中有詩句“搖動旁枝老幹隨”,皆刻在此樹西南側的一塊圓頂石碑上。但後來的活動松已不是乾隆皇帝看到的那一棵,而是清光緒年間補栽的。

“活動松”為什麼能活動呢?原來它的主幹和大枝都向東傾斜,整個樹體重心不穩,所以一枝動則全身搖。

閣內正中供有高大的毗盧遮那佛銅像。兩側磚牆鑲以琉璃壁飾,遍佈閣龕。每龕內都供有一尊高10釐米的木雕小佛像,共計1680尊。

“千佛閣上坐神佛,納得天下福滿門。”千年香樟木雕彌勒佛,作為戒臺寺唯一一尊露天佛,為一整塊千年香樟木根雕,雕工精美,形態可掬,盤腿而坐,袒胸露腹,自然形態惟妙惟肖。

彌勒大佛伴隨古剎的晨鐘暮鼓,用恆久的笑容看盡了這塵世的春來秋去,常得日月之光,納天地靈氣,立於千佛閣上修得萬佛之心,用萬世不變的歡喜笑顏,用大肚笑納天下事,也容載著天下人的希望。更用笑容感染著人們開心做人,開心做事,開心地生活。

從千佛閣遺址往北拐,首先看到一個兩進的四合院,清恭親王奕A曾在這裡隱居10年。院內幽雅清靜,自清代以來,這裡以種植丁香、牡丹聞名,尤其黑牡丹等稀有品種,更是錦上添花,故稱牡丹院。牡丹院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它將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形式與江南園林藝術巧妙融合。

沿千佛閣左後的石梯登臨而上,可到達另一層高臺,即戒臺寺最高的建築觀音殿,面闊3間,正中一間供有觀世音菩薩像,左右兩間為恭親王奕A的書房。

在戒臺寺觀音殿前臺基的邊緣,圍護有一道青石欄,在石欄柱頭上從北向南排列有17頭大石獅子和8頭幼獅,其中有繡球嬉戲,有給幼獅餵乳,有掌托幼獅等各種造型。

這組石獅子雕刻細緻,線條清晰,刀法流暢,舒緩有致,甚至比盧溝橋的獅子更顯清秀細膩,與頤和園十七孔橋的石獅子類似,是戒臺寺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精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