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天安門廷杖和獻俘是怎樣的?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12-22

明清時期天安門廷杖和獻俘是怎樣的?北京創典文化 2020-01-03

明代時,“廷仗”和“獻俘”的地方,均在天安門的後邊,午門的前面。但清朝一般不再用“廷杖”的刑罰。“廷杖”是對朝中的官吏實行的一種懲罰。那時,皇帝倡導文武百官以至平民百姓上書“進諫”。但是,如果冒犯了皇帝的尊嚴,龍顏大怒,就要在午門前罰跪、打棍子,這叫做“廷杖”。

“獻俘”始於清朝。凱旋的軍隊將士為顯示戰果,要在午門前舉行“獻俘禮”。儀式前一天,兵部官員牽引著戰俘,自長安右門入內,押至太廟、社稷壇祭祀。此舉被稱為“獻俘”。據《午門獻俘圖》記載:次日,皇帝登午門樓受俘。門樓正中設御座,簷下張黃蓋。各種儀仗、法駕、鹵簿陳設在闕門左右,御輦、仗馬、護朝寶象、大樂排列停當。當日清晨,眾王公大臣,身穿朝服雲集午門前,俘虜們此刻也被押至此地。身穿袞龍服的皇帝在鼓樂聲起、三呼“萬歲”聲中,至午門城樓御位上降旨,對俘虜進行發落,若恩赦不誅,則宣旨釋俘,眾戰俘叩頭謝恩。此景稱為“受俘”。乾隆皇帝還曾於1755年御製《午門受俘》詩一首,十分形象地描述了當時受俘禮乾隆皇帝的愜意心情和期望皇朝永固的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