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瞭解上清派!我要詳細資料!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3-01-01

謝謝各位了!。。。 謝謝各位了! 展開

有沒有人瞭解上清派!我要詳細資料!月mariposababy2014-09-15

上清派約形成於東晉時期,以專門傳

首消創低代才山啊事血

播習煉《上清經》而得

名。上清經是由《黃庭

經》而衍生出的道經系列,也稱《大洞真經》。上清派以存神服氣為修行方法

,輔以育經、修功德。

尊奉上清經系的道派。上清派創始人是東晉天師

消著前天與毛便顧

道士楊羲、許謐、許遜。晉哀帝興寧二年(364

標構

),楊羲扶乩降筆,稱紫虛元

來自

君上真司命南魏夫人降授《

上清真經》31卷 ,命楊羲用隸

寫出,以傳護軍長史句容許謐及其子許遜,二許又傳寫上清經,並修行上

清經法得道。東晉末,王靈期至許

黃民(許遜之子)處求

360問答

上清經後,又增刪潤色,造作上清經法至五十餘篇。江東道士慕上

買增圓態陽題凱

清經法豐博,爭相

傳抄,故在江東地區形

成傳授修習上清經法的上清派。上清派以晉代女道士魏華存(南嶽魏夫人)為第一代宗師,楊羲為第二代宗師。楊

羲以下依經法傳授次序,第

三代至第九代上清派宗師是許

小好政羅

穆、許翔、馬朗、馬罕、陸修靜、孫遊嶽、陶弘景。陶弘景齊梁時居茅山傳上清經法,

評或視周

開創茅山宗,上清派遂為茅山派所承襲。

上清派以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為最高神靈。上清派最具特點的修煉

制徵鐵晚洋尼階降隨鮮

方法是存思。認為透過存思,

偉皇詩異超足應歷間

天地之神可以進入人體,人體之神與天地之神囗混融,

即可長生不老,飛登上清。上清派的存思、服氣、咽津、唸咒、佩符等修持方法,對道教齋醮儀式影響甚大。陸修靜《三洞經書目錄

》著錄上清經186卷,有12

7卷流播於世,其代表性經典

計念豐首軸福

是《上清大洞真經》和《黃庭經》。上清派宗師出

身江東士族,其造作和傳

播的上清經,使道教理論更趨成熟。上清派是

東晉南北朝江東地區最有影

響的道派。

上清派的重要經典《黃庭經》分內外兩篇,全名《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和《太上黃庭外

切米位究動料

景玉經》。《黃庭經》是茅山派的重要經典,也是後代全真道派的功課經。《黃庭經》是前代修煉

養生經驗的總結,又為

後世的內修提供了基本理論

布回才

和方法,被稱為“壽世長

偉形但攻江超大實附

生之妙典”。《黃

庭經》的經文都是七言韻文,主

張“扶養性命守虛無

,恬淡無為何思慮”,追求

恬淡無為的修煉方式而達到長壽的目的,修煉關鍵是男藏精

,女藏胎,認為人以精為本

,以氣為根,使人“完堅”不喪,滋補元

氣,則老而可壯。它的修煉

方法就是調息和存神,其

環反體食

調息法,就是“太

藝陳道

和陰陽氣”能透過執行,上達黃,

庭至丹田,再返歸黃,庭神守

之。其“存神”方法

志金家

,融合古道經和醫經的五臟有神的說法,存思諸神,就可以通靈達神,洞觀自然,養神煉氣,乘雲飛仙。

上清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出身於江東名門丹陽陶氏。永明10年(492),36歲時,辭去官職,“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南史·陶弘景傳》),退居句容之句曲山(茅山)修道。歸隱以後,陶弘景仍“知時運之變,俯察人心,憫塗炭之苦”。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經營數十年,從而使茅山成為上清派的中心,故後世也稱上清派為“茅山宗”。他編寫的 《真誥》一書記錄茅山道教的傳授歷史,人數在百人以上。

由於他的學識和造就,陶弘景得到朝野尊崇禮問。 他開創了融合道佛的先例,採取佛道雙修的態度。由他編寫的《真誥》以輪迴轉生和地獄的說法,代替了“承負”和東嶽主人魂魄的傳統說法。陶弘景晚年“曾夢佛授其菩提記”,自稱“勝力菩薩”轉世,親自到寧波阿育王塔受戒。歸茅山後,即建佛道兩壇,隔日朝禮。臨終時,遺言死後“冠巾法服”,“佩符 左腋下”,外面“通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 “道人道士並在門中,道人左,道士右。”他還編訂了道教的神仙譜系。陶弘景編訂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譜系稱《真靈位業圖》,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諸多仙真,大約3000名,以7個等級排列,其中央的上下次序是:元始天尊,玉晨元皇大道,太極金闕帝君,太上老君(無上太道君),九宮尚書,定錄真君中茅君,豐都北陰大帝。他對於養生學、醫藥學和煉丹術也有貢獻,主要體現在他的《養性延命錄》中,此書總結了北魏張湛對《養生集》、《攝生論》、《養生術》等著作編集整理的養生理論,儲存從先秦到兩晉的已佚著作達32種。其基本理論就是養神和煉形,“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養神就是要“遊收虛靜,息慮無為”,清心寡慾。煉形就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度”。

在唐代,以傳授上清經法為主的茅山宗一派,出了很多知名道士,如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吳筠和李含光等等。透過他們的活動,茅山宗逐漸成為在全國具有最高地位的道派。其中,王遠知是茅山宗第10代宗師,為茅山宗進入唐代以後的興盛,打下了重要基礎。王遠知出身於官宦之家,極得唐高祖和太宗的器重。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死後,在高宗調露二年9公元680年)被追贈為大中大夫,諡號升貞先生。四年後又獲贈紫金光祿大夫稱號。吳筠頗有才氣,文章詩賦在當時都有佳評 ,得到唐玄宗的欣賞。玄宗曾問他關於道法的事,他回答說:“道法之精,無如《五千言》,其諸枝詞蔓說,徒非紙札耳。”吳筠著有《玄綱論》、《神仙可學論》、《形神可固論》等,對道教煉養義理學說有很大貢獻。第13代宗師李含光,世家大族子弟,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中宗神龍元年(705)入道,開元年間從司馬承禎學道於王屋山,在嵩陽生活了20多年。玄宗對他極為敬重,在《命李含光建茅山壇宇敕》中稱他“道高紫府,學總黃庭”。天寶年間,李含光得到玄宗所賜的玄靜先生稱號。晚年他居住在茅山紫陽觀。

北宋中期以後,這一派漸漸衰落。上清派歷代宗師都得到過朝廷封號。在北宋中後期,它終於成為“經籙三山”之一。上清派第23代宗師朱自英曾為真宗祈神賜子,後來生了仁宗,被封為“國師”。第35代宗師任元阜,曾受南宋寧宗詔令,做大道場禳除水災。第44代宗師王道孟,為元帝祈雨驅蝗,得到“真人”封號。

進入元代以後,上清派很少有著名宗師出現。後可能融入正一道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