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規模最大的親王墓現狀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3-01-15

清代規模最大的親王墓現狀漢匠文化 2022-08-07

怡賢親王墓位於河北省淶水縣東營房村,曾是清代規制最高、規模最大的親王墓。

怡親王是清朝十二個“世襲罔替”的親王之一(俗稱“鐵帽子王”),怡賢親王胤祥是第一代怡親王(“賢”是諡號),他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雍正上臺後最受器重,是雍正朝的臺柱子,雍正在批示大臣的奏摺中,直接稱讚胤祥:“公廉忠誠,為當代諸王大臣中第一人”。可惜的是,胤祥最終因操勞過度,再加上舊有痼疾,於雍正七年就去世了,年僅44歲。

雍正帝為他親自督造的陵寢,從規模和規制上在有清一代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整座陵墓坐西朝東,現存建築從神道碑至地宮,總長1500米,依次分別是:神道碑、火焰牌坊、五孔橋、七樓石牌坊、石平橋、華表和地宮遺址。

沿著筆直的鄉間小路,遠遠地就能看見神道碑,

高大的石碑上,分別用滿漢文字刻著: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和碩怡賢親王神道碑。“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就是對胤祥一生的總結,雍正朝初期,受“九王奪嫡”事件的影響,政治局勢複雜多變,雍正依靠胤祥、隆科多和年羹堯三位肱股之臣,分化並剪除了允禩、允禵的政治集團,後由於隆、年二人受雍正寵信,變得飛揚跋扈,並結黨營私,最終晚節不保,遭到屠戮。而只有胤祥是始終保全的,他為人正直,能力卓越,是雍正最最信賴的人,他的地位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在雍正朝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失去了胤祥,無疑是對雍正帝最大的打擊和最悲痛的事。雍正帝也毫不吝惜地給胤祥上了八個字的諡號,給予了極高的禮遇。

走過神道碑,不遠處就是一座火焰牌坊,

三間四柱,每間門楣上方有一枚火焰寶珠,四個石柱頂端各有一隻石獸。

穿過火焰牌坊,前面是一座五孔橋。

橋面基本完整,

橋欄杆已損毀無存,還能看到曾經鑲嵌欄杆的石孔,

橋下乾涸的河床內還散落著石橋的構件。

過了五孔橋沿著路繼續往西走約100米,是一座七樓石牌坊,這也是陵墓的大門。

石牌坊整體雄厚莊嚴大氣,雕刻精湛。四個柱腳四面均有雕刻,外側兩柱腳每面刻有騰雲的雙龍,

內側兩柱腳每面刻一對舞繡球的獅子。

柱腳上方須彌臺座上雕刻著抱柱石獸和海水江崖。

值得一提的是,門楣上下均有線刻技法的二龍戲珠圖案,雕刻細膩,紋路清晰,線條均勻流暢,花紋繁縟又不失條理,歎為觀止。

穿過石牌坊,沿著路走進一片樹林,經過一座殘破的石平橋,

不遠處的道路兩邊矗立著一對華表。

這是清代親王陵寢中唯一的一對華表。

華表是八楞柱造型,每面雕刻兩條五爪游龍,上方的龍,頭朝上尾朝下,一隻龍爪託著火珠舉過龍首;下方的龍,尾朝上,龍頭在下作回首狀,盯著尾部的火珠,生動傳神。華表最下端是八楞的須彌座,上下分別刻二龍戲珠的浮雕。華表頂端原有一對望天吼,據說被盜後已追回,但還沒有

歸位。這對華表原是設在功德碑樓兩邊的,但功德碑樓已經被毀,不見蹤跡了。

沿著道路在樹林中行走,又經過一座更殘破的三孔橋,

面前豁然開闊,前方是一片高地,應該是祾恩殿遺址,

走上高地,就看到一些碎石散落在田野裡。

不遠處可以看到地宮入口,

內心還真是有些激動,

走近一看,哪裡還有地宮,就只剩下一個大土坑。

沿著地宮遺址走了一圈,不禁長吁短嘆,真應了紅樓夢裡“好了歌”那一句: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說到紅樓夢就要插一句,第一、二代怡親王:胤祥和弘曉,與曹寅家(曹雪芹祖父)交往甚厚,現存的“己卯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母本就是怡親王府抄本,是研究紅樓夢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現今墓已被毀,但在衛星地圖上還能清晰地看出建築輪廓。

僅存的幾件地面建築和整座陵墓遺址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