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嶺金礦帶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12-02

小秦嶺金礦帶niqwn8r72020-01-19

小秦嶺金礦帶的含金石英脈型礦化與圍巖界線截然,呈單脈型,舒緩波狀,分佈廣泛,是研究Fb及其礦脈的天然實驗室和充填律的發源地。

1。金礦工作簡述

小秦嶺金礦帶分佈在華山東延餘脈,西亙華山主峰,東抵崤山,北鄰黃河平原,南與秦嶺毗連。東西長約55km,南北最寬達15km。分屬陝西洛南縣、潼關縣和河南靈寶市管轄,是我國第二大產金區。

1961年,豫〇八隊在主水系進行以找磷為主的重砂測量,發現金,綜合整理成小秦嶺地區1:5萬重砂取樣分佈圖,圈出金分散暈。從此,拉開該地區金礦地質工作的序幕。後20年來,金礦地質普查、詳查和勘探工作達到高潮。自1980年地質院校和科研單位陸續進入該地區進行金礦地質研究。筆者曾兩次(1984,1992)組建課題組研究該地區金礦特徵和礦脈預測,其技術思路亦即對礦脈層層選優,順藤摸瓜,儘管那時尚處萌芽階段。

2。地質背景

小秦嶺金礦田的總體構造格局為伸展體制下形成的拆離-變質雜巖核或花崗綠巖帶構造。它由南北邊界韌性剪下帶、變質雜巖核體或花崗綠巖帶及其褶皺和拆離(滑脫)、斷裂構造組成。

北界韌性剪下帶(亦稱故縣-太要斷裂),總長近100km,因晚期脆性斷裂破壞致使斷續出露,最寬達1km,主要斷層巖為千糜巖,總體走向近EW,N傾,左行逆衝。晚期脆性斷面仍N傾,但左行平移,寬度數十至百餘米,其中賦存金礦體。

南界韌性剪下帶(亦稱小河斷裂),總長亦近100km,近EW走向,寬度數百米至5km,主斷面南傾,左行逆衝,晚期脆性疊加,顯右行平移,早晚期年齡分別為1769Ma和93Ma(胡正國1992)。兩條韌性帶在平面上均具舒緩波狀特徵。

上述南北邊界斷裂帶控制了小秦嶺花崗-綠巖帶褶、斷的總體展布和發展演化。褶皺由北向南有五里村背斜,西陰向斜和老雅岔背斜。它們的軸向總體為NWW,軸距4。5~4。6km,由南向北依次向東斜列,即它們在平面上的分佈具有平行等距斜列特點。同時,軸向多呈波狀變化,如老雅岔褶皺軸由西向東(文峪—金硐岔)舒緩波狀顯著(褶皺軸的傾伏向由270°→300°→280°→310°);背向斜的翼角多為北陡南緩;樞紐略顯波狀起伏。褶皺組合特點表明,它們屬同期同級構造。

拆離(滑脫)構造主要發育在背向斜的太華群金硐岔組與觀音堂組,煥池峪組大理岩底部及蓋層官道口群、熊耳群與基底太華群之間,其斷層巖為構造片岩、千糜巖、糜稜巖。除上述邊界斷裂和拆離(滑脫)構造外,還有遍佈全區的斷層,在不同組地層中利用、遷就和改造了近EW向層間滑脫帶和破碎帶,以後發育成為小秦嶺金礦帶。容礦斷裂與古斷裂產狀基本一致。用容礦斷面一次趨勢分析結果做的古應力場解析圖,得出σ1=200°∠12°,σ2=109°∠5°,σ3=0°∠76°;用Fb60和Fb201配套,則σ1=194°∠14°,σ2=104°∠0°,σ3=12°∠76°。這兩組資料均可得出,最大主應力方向為SSW-NNE,且近水平,最小主應力方向近直立,即本區的基本應力狀態。

3。礦脈選優

1992年前,小秦嶺地區已發現約1232條含金石英脈,分佈之廣,條數之多,都是空前的。如何對如此之多的礦脈進行選優(那時稱預測),是當時的難題。在基本掌握礦脈性質、形態、規模等認識,特別是Fb控制礦脈形態和空間分佈規律後,由礦脈帶—組—脈—波段的選優程式略見端倪。

(1)脈帶選優

根據小秦嶺地區礦脈空間分佈的方向性、等距性、漸變性、礦化特徵、控礦條件等,將其分為3個礦帶及其基本特徵:

北礦帶(五里村-靈湖礦帶):呈EW向展布,寬1。5~4km,長>28km,礦脈走向近EW,次為NW,NE和近SN。黃鐵礦化型礦化,形成中、小型金礦床,如大湖、竹峪、靈湖等。

中礦帶(七樹坪-雷家坡礦帶):呈EW向,寬1。5~2。5km,中間被文峪巖體分隔成東西兩段,東段長>10km,西段為6km,礦脈走向近EW,次為NW。黃鐵礦化和多金屬硫化物型礦化,個別富集黃銅礦化和磁黃鐵礦化。礦床規模為中、小型,如金渠溝、桐溝等。

南礦帶(大月坪-老雅岔-楊砦峪礦帶):近EW向,寬3~6km,長>27km。礦脈走向以EW向為主,次為NNE和NWW。發育多金屬硫化物和黃鐵礦型礦化,礦床規模大、中、小型齊全,如文峪、東闖、楊砦峪、四範溝等礦區的505,507,60,201等礦脈。

上述3個礦帶走向相同,帶間距4~5km,礦化特徵基本相同、規模相當,屬同一地質背景下形成的同一組礦帶。

同一組的3個礦帶必有主次之分,經3個礦帶的比較,南礦帶展布規模較大,礦脈條數較多,其中含有大脈西段505、東段60號脈,長均>4km。礦床儲量可觀,505脈(文峪礦區505號脈)20。313t,60脈(楊砦峪礦區60號脈)28。416t,小秦嶺僅兩個大型(共48。729t)都集中在南礦帶;而其他5條中型(共46。324t)和32條小型礦脈共(共52。304t)(關連緒等,1986)均分散在南、中、北礦帶中。比較結果,顯然南礦帶為主帶。

(2)多組選優

南礦帶有近EW,近SN,NW和NE向4組礦脈。礦脈數量上,EW向佔56。3%,SN向11。2%,NE向17。6%,NW向14。9%;礦脈長度大小不一,一般為數百米至千餘米,東西向最長的505,60號脈,均為4200m,SN向最長者410脈1680m,NW和NE向一般<2km;力學性質,EW向為壓剪性,SN向為張剪性,而NW向和NE向為剪性;礦脈分佈密度,EW向組最密集,SN向組最稀疏,NW向和NE向組密度居中。

所以,這4組礦脈中,唯EW向組最優。

(3)礦脈優選

在近EW向礦脈組中,西段的505脈和東段的60脈的分佈位置、脈長和儲量都有力地說明它們是近EW向組中較為突出的。兩者相比,60號脈的舒緩波狀特徵和儲量等方面比505號脈更具優勢,所以楊砦峪60號脈選為小秦嶺地區最優礦脈。

(4)60號脈波段選優

60號脈總體走向約100°,變化在80°~135°之間。礦脈主要由含金石英脈體及其兩側和延長地段的各種斷層巖組成,賦存在脆-韌性Fb內。礦體的走向和傾向總體是斷續的,具有礦體與無礦段或弱礦化段相間分佈的規律,也是小秦嶺地區礦體分佈的普遍性。

這一規律從60號脈地表工程的面金屬量沿走向變化曲線圖(圖5-11)中可清楚看出,圖中60號脈西段出現4個強礦化富集段和4個弱礦化段相間分佈,相鄰間距約200~350m,東段出現5個強礦化段和6個弱礦化段相間,相鄰間距為100~300m(東西段間被成礦後期母豬壕斷層破壞)。因60號脈地表走向上9個強礦化段,均受Fb短邊(相對引張部位)的控制。那麼,強礦化段究竟在Fb的什麼位置,透過對小秦嶺控礦Fb與其礦體空間分佈關係的初步研究認為,富礦體或最強礦化段的空間分佈,總體看來應在Fb的中部位置,即Fb-0。

圖5-11 楊砦峪60號脈金的面金屬量沿走向變化曲線

(據關連緒等,1995)

1—面金屬量曲線;2—三點滑動曲線

1)確定Fb-0位置。由於60號脈沿走向地表起伏較大,易產生走向誤差,影響其波形。所以用60號脈較長的沿脈坑道資料,編制Fb及其礦脈在1872m中段含脈率的分佈圖,見圖4-6。前文已提及60號脈由含金石英脈和斷層巖組成。一般來說含金石英脈分佈的範圍就是礦體分佈的範圍,斷層巖一般無礦化。因此,這裡的含脈率就意味著是含礦率。Fb-0在60號脈中部(圖5-11),確切位置在圖4-6中的

波段。經含脈率統計,結果Fb-0含脈率高,其中短波段最高89%,長波段80%,短長波段的含礦率都高於Fb-n,而且流體充填程度達到全充填。含脈率、標型礦物溫度、礦體地球化學元素等均形成了強度中心,向外衰減。

2)礦化規律。經詳細沿脈觀測和統計對比得出,當礦脈走向呈近EW(80°~100°)方向段(短波段)時,則出現較強的金礦化,礦體厚大,延伸穩定;當礦脈走向轉為SE(100°~135°)方向段(長波段)時,金礦化明顯變弱,礦體變小而極不規則,如圖4-6中

波段之短波段

含脈率63%,

長波段含脈率61%,其他地質變數也有相應變化。從Fb-0向Fb-n礦化強度出現跳躍式降低趨勢。

由60號礦脈的Fb-0→Fb-n礦化變弱的總趨勢,總結出3 條變化規律:首先,在Fb-0—Fb-n中,Fb-0礦化強度最優;其次,由Fb-0向Fb-n礦化強度依次變弱;第三,在同波次中,短波段礦化優於長波段。

上述礦化變化規律指導找礦,即由Fb-0向其兩端沿著Fb到Fb-n和從短波段到長波段(順藤)的依次找礦(摸瓜)。順藤摸瓜找礦法不限於沿脈坑道(礦脈走向方向),礦脈傾向方向也適用。

3)礦脈垂向方面選優(Fb-0)。垂向方向礦脈選優,多受礦區工程限制,當沿脈平巷的段高較小、中段少和無深鑽時,確定Fb-0受到限制,即使利用其他方法的預測,其結果也很難驗證。然而60號脈提供了工程條件,可以在礦脈垂向方向優選出Fb-0。

根據60號脈主要中段的含脈率和含礦率統計:地表含脈率分別為71。4%和75。5%,1966中段62。2%和69。0%;1872中段50。0%和66。0%;1700~1500中段41。6%。總體反映含脈率和含礦率自上而下變低。另外,透過研究和深鑽資料將60號脈由標高2100~800m分成上、中、下3個礦化富集段(圖5-12),從圖可推斷:60號脈沿傾向或垂向的Fb-0分佈範圍大約在1800m標高至地表以上,中心部位在2000m標高附近。

圖5-12 60號脈礦化垂向變化

黃鐵礦晶形統計,1872m的中段立方體黃鐵礦佔的百分比小於上下中段,{210}、{210}+{100}和{100}+{111}所佔的配分比明顯高於上下中段,而1872m標高在Fb-0範圍內。礦化富集段,黃鐵礦晶形種類多,聚形發育,貧礦化段,黃鐵礦以立方體為主,且粒度大。統計對比得出,黃鐵礦粒度越大,其含礦性越低(粗粒黃鐵礦,粒度5~7。5mm,金含量2。16×10-6,細粒黃鐵礦粒度<1mm,金含量216。3×10-6)。

石英礦物的結晶溫度在1963m標高處最高達262℃,高出上、下波段20°~30°。由此推測,Fb-0部位可能還是成礦溫度的強度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