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燒七"的風俗是怎樣的? "七七"後怎樣祭奠?供品最後怎麼辦?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3-01-29

一生辛勞寂寞的父親於九月二日意外身亡,我唯一還能為他做的,只是在他身後按照他老家的風俗祭奠他。父親身前純孝,又很重視祭奠父母,去世前一個星期還坐長途車趕回爺爺奶奶墓前燒紙,我想他也希望我這麼做吧。

下葬那天,我們準備了很多供品,放在父親的墓前。第二天我和姐姐又去時,看到供品招來了很多飛蟲,當時姐姐就說,以後別帶這些吃的來了。我和她都不懂這些事。

爸火化那天,我守著他說了很多話,心裡覺得這是最後一次和他在一起了。我其實理性上是比較傾向於“人死如燈滅”的觀點的。雖然父親走後,我按老人告訴我的風俗,每個“七”都燒紙,但在我心裡,更相信這是一種我寄託自己哀思的方式。我也沒燒過食物給他,就只是燒紙。

但是前天晚上,我夢見父親了,他站在我現在在北京住的房子(是租的,他從來沒來過)的門口,搓著手對我說:“我好餓啊”,我叫他進來,但是好象門上有一縷白色的東西,光或者是線,阻止他進來。我說爸你等一下我把這東西拿掉,然後急著去拿東西,一下就驚醒了。

我想了好久,這幾天一直在想。我有點相信有靈魂存在了,因為那個場景,在他身前從未出現過,他從沒對我說過他餓。那是一個在他過世後,才出現的場景。應該也不是我大腦思維的反映,因為我實在對這件事沒經驗,我從來沒想過,他會不會餓。他身前我也從沒有過這個念頭,因為咱們這個年代的城鎮人,需要擔心的早就不是這個問題了,當時我總擔心的問題反倒是他的血脂控制得怎麼樣,打電話給他,總是叮囑他吃清淡點。

可是那天夜裡,好象就是中秋節的夜裡吧,我夢見他說,我好餓啊。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揪心。

我唯一可以諮詢的老人是我婆婆,但是她不是河南人,她是江蘇人。婆婆說,在燒七的時候把米飯,菜都帶去燒,擔心燒不著可以在飯和菜上都倒些酒。

我這幾天一直衝動著想一到晚上就趕緊把吃的燒過去。可是不知道不是“七”燒,合適不合適。網上查一下,也都說“七”要燒,“七”之外合不合適燒,沒有人說明。

就這麼猶豫著一直沒燒,心裡每天都不是滋味,總想著他是不是真的在另一個世界裡餓。

今天晚上忽然想起了一個老人告訴了我,但沒被我足夠重視的辦法。我找了一張他的照片貼在我們平常吃飯的地方的牆上,算做他的靈位吧。他的靈位我們留在老家沒帶來。在照片前面擺上了飯,水果和餅乾,我摸摸照片裡他的臉,叫他來吃飯,吃好了就不餓了。

這麼做了後,起碼我心裡好受多了。我忽然明白了“寧可信其有”那句話。父親你如果有知,就原諒我什麼都不懂吧,就象您身前那樣,會原諒我不肯多陪您說話。

這兩天因為父親的事,在網上看了很多有關祭奠的資料。很多人說,人去世後會轉生,轉生的情況由生前的善惡決定。如果是這樣,父親一定會轉生到好人家吧。他一生忠厚寬容,從未傷害過任何人。

明天是父親“四七”,因為那個夢,我覺得自己以前做的不夠。我想請懂的朋友給我一些建議。

有的人說供品燒掉,也有人說自己吃掉,會得到老人的保佑。河南人通常怎麼做呢?如果是燒掉,供的香蕉,橘子之類的水果怎麼才能燒掉呢?

河南人"燒七"的風俗是怎樣的? "七七"後怎樣祭奠?供品最後怎麼辦?guoguo19845192013-05-27

做七

亦稱“齋七”、“理七”、“燒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

。舊時漢族喪葬風俗

,流行於全國各地。即人

死後(或出殯後),

於“頭七”起即設立靈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

來自

,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此俗漢代尚無記載,大約與佛教傳入中國有關,南北朝時已多行之,後世沿而不改。佛教《瑜珈論》謂人死後,為尋求生

緣,以七日為一期

,如七日終,不得生緣,則更續七

林等五

日,至第七個七日終,

360問答

必生一處,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薦之俗。一說,人初生以七月為臘,一臘而一魄成,經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則以七日為忌,一忌而一魄散,經七七四十九日而

七魄泯,此為道教魂魄聚散之

說。第七個七日,民間又稱為“

者讓病王王缺倒促

斷七”、“盡七”、

“滿七”。比較受重視的是頭七、

五七與盡七。《北史。胡國珍傳》:“詔自始

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

。”《北齊書。孫靈暉傳》:“(南陽王)綽死後,每至七

日至百日終,靈暉恆為綽請

僧設齋。”《牡丹亭。遇母》:

預傳打導短

“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雙成愛眷?”《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又第四回:“光陰

彈指,七七之期已過。”參閱

廠度老

明田藝蘅《春雨逸響》。

按照

星容直

古代的喪俗,靈柩最少要停三天

以上。據說是希望

死者還能復生。三天還不能復活,希望就徹底

原期模三斯越吃批移

破滅了。實際上停柩的時間

長,是由於當時喪禮繁縟複雜

,尤其是天子諸侯,需要

副便送每英數獨範觸

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隨葬品,

屬留形組命主問

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另外,父母死後應該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暫時殯起來,等

找到父墓或母墓時再

進行合葬。這樣靈柩

停放的時間就很難說

了。

近代以後,靈柩一般都在“終七”以後入葬。人們認為

,人死後七天才知

道自己已經死了,

所以要舉行“做七”,

每逢七天一祭,“七

七”四十九天才結束。這主

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佛教認為,除

罪大惡極的立即下

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昇天,靈魂一般

附林缺參事守呼種

並不能夠馬上轉生。沒有轉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後至

石蘭操

轉生過程中的一種身體,

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

。所以,人死之後七個七期中,孝屬或親友如果能請

僧人來為他做些佛

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所以,佛

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

七期中。如果過了

座均首車著

七七期之後,亡靈託生的類別已成定案,再做

果清徑樣復

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託生的類

顯雜初血吸怕發態許

別了。如果一個人,生前作惡很多

文損

,註定來生要託生畜類,當他死

育食似雙永主

後的七七期中,如

果有孝屬親友為他

大做佛事,使他聽到出家人誦經,當下懺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

啊容毫隊短現草任包測鍾

免去做畜牲,而重生為人了。而道家也認為超度度亡靈最好是在他“七魄”沒有散盡之前。

“做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廣州一帶,舊喪俗中的第五個七天,必須由外嫁女回來,這一天的費用完全由外嫁女負擔,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人死後的第一個七天、第三個七天和第七個七天,叫做“大七”。在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習俗,就是說在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兒和媳婦們,每人各自提一隻燈籠,在規定的儀式中飛也似地賽跑,爭取第一個跑回家,俗稱“爭英雄”,認為這樣死者靈魂能庇佑降福。因為人們認為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仍然和活人一樣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帶,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區女婿來操辦“五七”而在臨安和寧波等地方,則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鄉臺”。傳說,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就會在陰間裡登上“望鄉臺”眺望陽間的家室,會見親友。杭州人習慣在臺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傘。而蘇州一帶的地方,在這一天的五更時分,子女們開啟大門向西連續大喊三聲:“某某回來吧!”然後向靈前痛哭,同時端上事先準備好的酒菜,設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飯”,這個儀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後,喪家就請店事先用花紙紮一座住宅,門窗、廳堂、庭欄、井灶等十分齊全,給人觀賞之後,用火燒盡,據說這樣可以使死者在陰間有房可住,這叫做“化庫”。現在則把紙糊的家電焚化給死人,好讓死者在陰間也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斷七”。斷七過後就出了孝期,喪家都很看重。親朋好友參加“斷七”禮儀活動。“斷七”這一天,請道士和尚來做道場,美其名曰“保太平”。因為這一次則是為活人祈禱。唸經拜懺之後子女們便脫下喪服,換上常服。

在中國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間還有一種“娛屍”的習俗。土家族在留置靈柩期間,每十二天舉行一次隆重的守靈儀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喪家的房屋後,吹拉彈唱,跳喪舞,藉以談情說愛,選擇物件。跳喪舞,又叫做“散憂禍”、“打喪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兩千多年多年以前發明的一種民族舞蹈,後來土家族的子女們就一代一代地把跳喪舞傳承了下來,流傳至今。人死以後,尤其是長輩百年歸天以後的第一個晚上,喪家就開始了這種跳喪舞的活動。被請的歌師傅一人擊鼓領唱,還有兩人幫和,邊歌邊舞,圍著棺材一跳就是幾個通宵。跳喪舞是要給死者家屬減輕悲痛,解除憂悶,以達到哀而不悲,傷而不痛的目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