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到了北宋又被稱為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10-16

鞭炮到了北宋又被稱為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20-01-12 回答

鞭炮到了北宋又被稱為“炮竹”。

鞭炮的歷史

鞭炮起源於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人們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裡燒,竹子在火中的爆裂聲能夠趕走怪獸惡鬼。

唐初,有人將硝石裝入竹筒中燃放,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唐代稱爆竹為“爆竿”。

來鵠《早春詩》中有“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

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由於歷史久遠,鞭炮的發明者已無法考證,只知道鞭炮發明於北宋時期。古時,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藥。

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裡燃放,聲音更大,從而代替了用火燒竹子的古老習俗。北宋時,中國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單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炮仗”,後又改為“鞭炮”。

在火藥發明之前,只有“鞭”,沒有“炮”。人們甩鞭子,鞭子的尾部發出“啪”的聲響,這種動作作為一種禮儀長期存在於中國歷史中;火藥發明以後,製作的“火藥爆竹”,有些“火藥爆竹”的聲音與鞭子甩動的聲音類似,所以就出現了“鞭炮”的說法。

鞭炮到了北宋又被稱為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20-01-12 回答

鞭炮到了北宋又被稱為“炮竹”。

鞭炮到了北宋又被稱為什麼? 多久★ 1級 2020-01-12 回答

炮竹!譬如王安石詩中所寫:炮竹聲中一歲除,千門萬戶入屠蘇!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鞭炮到了北宋又被稱為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20-01-12 回答

B。北宋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為“爆竿”,大概是將一支較長的竹竿逐節燃燒,連續發出爆破之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曆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

鞭炮到了北宋又被稱為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20-01-12 回答

鞭炮的話,就是在其他朝代都被傳為炮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