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石城縣豐山鄉大琴村陳氏屬於那一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9-08

江西石城縣豐山鄉大琴村陳氏屬於那一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5-26 回答

傳舜當天子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在媯汭河邊居住,他們的子孫留在媯汭河邊一帶,以河名為姓,稱“媯”。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

人,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媯滿。武王把大女兒元姬嫁給媯滿,封他為陳(在河南淮陽)侯,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媯滿死後,諡號陳胡公,陳氏就是他的後代,這便是

陳姓的由來。據考,陳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穎川郡(今河南長葛縣老城西1裡)。

“天下陳氏出江州”。陳朝滅亡後,皇叔陳叔明的後人陳旺舉家遷居江州。在這裡,他們休養生息,繁衍發展,創造了19代(230多年)聚族而居,田莊遍佈全國(主要在江南)300餘處,人口達3700餘人的世界奇蹟。成為中國封建時代最高理想模式。這樣一個龐大的家庭組織,引起了統治者的注意,為了便於控制,統治者將他們“分莊”,即析產分家。其中陳操分得陳氏在安福的莊田,定居於安福。(何光嶽、聶鑫森著《陳姓》1991年

三環出版社)明陳氏大成宗譜王守仁序:“有曰義陽者,則叔達之受封,而其後移家吉州之黃金鄉。若成都之聚星街、茶陵東山、攸之馬頭嶺、杜口諸處,及安城

(成)烏溪、新喻之街背、新淦、清江之黃龍潭,類皆黃金鄉之分派也。”據此可知,安福烏溪陳氏,祖源於吉州黃金鄉。據《烏溪陳氏族譜》載,陳大法,宋徽宗

政和一年(1111)率次子伯俞、三子伯全,由攸縣馬頭嶺,徙安成烏蔸局(烏溪),烏溪,今隸蓮花縣六市,又可知攸縣陳氏遷於吉州,又回徙於安成烏溪。陳猛高(2003年《烏溪陳氏鑑略》作孟高)又從烏溪徙安福南鄉前溪新源定居,今已38世。

光嶽著《陳姓》載,約有百分之八十的陳姓是從江西遷入湖南的。古時安成為湖南所轄,三國時劃出,成立安成郡,與湖南山水相連,人員交通密切,因此,安福陳

氏有遷湘之裔。之後,湖南陳氏有不少又回遷安福。洲湖新英圳江邊陳氏徙自於湖南柳溪。其始祖陳高賢,字記庵,生於明永樂八年(1410),歿於成化六年(1470),為義門陳氏21世孫,遞傳自30世陳及登,字望君,因商,於清前期徙湖南省嶽州府巴陵縣十五都荷葉壩,子孫又有繼遷雲南烏港陳村的。

1997年撰《依陂陳氏族譜》載,明朝初年,陳受伍於洋溪芒坑(現社上水庫淹沒區)牧鴨至章莊依陂,遂定居於此。而芒坑陳氏是從永新船形遷出的。陳受伍立籍章莊依陂後,6代單傳,自7代時,人丁興旺,分為長、二、三房,遂成章莊大族。依陂陳氏代有遷徙,明朝中期嚴田廟下陳氏及宜春上山陳氏就是遷自於依陂的。

安福縣陳氏譜牒,經“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大部分已毀。茲根據1984年出版的《安福地名志》,對全縣陳氏徙居情況,簡述於下:

宋朝末年,洲湖鎮花車村棗山陳氏,由湖南攸縣遷入;三沛村江背陳氏由吉安縣山前遷入。

元朝末年,瓜畲鄉常峰坑陳氏,由九江遷入,清初,又有後裔繼遷楓田鎮大田村江背嶺立籍。

明朝末年,章莊鄉長溪陳氏,由福建遷入。

朝初年,章莊鄉落坪陳氏,由福建遷入。雍正年間,赤谷鄉六石裡陳氏,由廣東潮川遷入。清中期,陳山坪江頭陳氏,由蓮花縣閃石遷入。苧田之丁田陳氏,由永新

北鄉遷入。山莊鄉雙田陳家陳氏,由吉水馬鞍山遷入。章莊鄉沙頭陳氏,由福建建寧縣遷入。橫龍廟下陳氏,由興國遷入。清道光年間,赤谷鄉扶竹口陳氏,由吉安

縣陂下遷入,繼又分徙本里中朋;橫龍鎮陳家陳氏,由浙江遷入。

此後,1956年,安福的邊遠山區如泰山、洋溪等地,有不少陳姓菇民,從浙江龍泉縣遷安福種菇定居。

1984年版《安福地名志》載,安福楓田鎮曾石村桐木塘陳氏,清末,由河南光山縣遷入;楓樹裡陳氏,1937年,亦由河南光山縣遷入。

江西石城縣豐山鄉大琴村陳氏應該是福安遷過去的。

江西石城縣豐山鄉大琴村陳氏屬於那一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5-26 回答

我們陳氏的屬於從河南十三郎後裔

江西石城縣豐山鄉大琴村陳氏屬於那一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5-26 回答

掉子

江西石城縣豐山鄉大琴村陳氏屬於那一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5-26 回答

到縣誌裡面去查詢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