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南北對峙”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
  • 2021-08-08

什麼叫“南北對峙”閩南漢 2011-04-20

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兩個(或者主要的兩個)政權,或者軍事集團並存的一種形式。雙方實力相當,誰也無法滅掉誰,所以形成並立的局勢。像中國的南北朝,解放戰爭前的國共雙方實力就是有點南北對峙。

什麼叫“南北對峙”網友d68aa5f 2011-04-20

南北對峙

歷史上的南北對峙與中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有密切的關係。淮河至秦嶺一線為中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為南、北方的主要區域。南、北方內部各區域之間的聯絡比較緊密;南北之間跨度很大,南北氣候、環境、生產方式、社會文化乃至生活習性等方面的差異也較大。這是南北對峙的地理基礎。

南北對峙多為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與南方漢人政權之間的對峙。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除了孫吳與曹魏(西晉)之間一度出現的短暫對峙為漢人政權之間的對峙外,其它的南北對峙均為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與南方漢人政權之間的對峙。西晉衰亡後的十六國北朝與東晉南朝之間的對峙和北宋衰亡後的金、蒙古(元)與南宋之間的對峙時,北方政權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

北方少數民族以遊牧騎射為業,男子都是天生的戰士,長於騎兵野戰,這使他們在軍事上佔有一定的優勢。這些少數民族在進入中原之後,多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中原先進的文化,從而提高其社會組織上的效能;但他們久居北方,性習溫涼,而不耐暑熱,故其對南方的作戰宜於秋冬時節。

南方漢人以農耕為業,社會文明程度較高,社會的高度組織化、對水利的利用是其社會的主要特點;其治軍以秩序和紀律見長,經過嚴格訓練;其作戰講究部伍陣法,長於水戰和守城戰,多能利用江河水道進行人力物力的運輸,故其對北方的作戰宜於春夏時節。

南北雙方可謂各有所長,各有千秋。南北之間、黃淮一帶地形和氣候上的特點,又使得南北雙方在天時和地利上各自利弊半參。這一帶既有曠闊的平原,又有縱橫分佈的江河水道,寒暑季節變化明顯。利於南方者不利於北方,利於北方者不利於南方。雙方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長處,利用對方的短處。這種天時和地利上的特點,也使得南北雙方在黃淮一帶易於陷入一種拉鋸式的角逐之中。

南北軍事對抗一般以黃淮平原為主戰場,而以淮河至秦嶺一線為對抗線,這條對抗線隨著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而在長江和黃河之間有一定幅度的擺動。

淮河以南,有較長的雨季,江河水道縱橫,形成密集的江河水網,足以緩衝北方鐵騎的衝擊力。南方可以利用這些江河水道,構築軍事據點,扼守一些主要的通道,發揮自己水戰和守城戰的特長;另外,南方雨季溼熱,北方人、畜皆不適應,也削弱了北方鐵騎的衝力。這樣,北方勢力若越過淮河繼續向南深入,便會面臨氣候和環境上的巨大困難。但是在淮河以北,情況就不一樣了。淮河以北的河流,雨季相對較短,氣候乾燥,河流水流量有限,冬季又有封凍現象,容易渡涉,不足以阻擋北方的鐵騎。南方勢力若是越過淮河向北深入,則會面臨補給線過長的困難。這樣,作為中國地理上南北分界線的淮河不期而然間也成了南北對抗的一個分界線。

北方遊牧民族每每趁中原政權的衰弱,憑藉軍事上的優勢,透入中原,控制北方地區;而南方漢人政權在失去對北方的控制之後,多能憑藉中原先進的社會文化整合南方社會,併發揮南方漢人社會的特長,保有江南半壁江山,從而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