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步驟,三個方法:我是如何用一天的時間精讀完一本書的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2-12-11

四個步驟,三個方法:我是如何用一天的時間精讀完一本書的好聲音1718 2022-06-23

最近,我在樊登讀書上學習作家張萌的高效能習慣課程,剛好朋友雪芹手上有張萌在2020年出版的一本新書《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便借來讀一讀。我讀書一向比較快,最近也在踐行一些學習方法,有一點自己的收穫和體會,便想挑戰一下能否用一天的時間完成一本書的精讀。於是有了昨天的閱讀實踐,也許我的閱讀實踐也並不沒有達到精讀的標準,但自己覺得效果尚可。

讀書的方式和型別很多,有泛讀、精讀、通讀、跳讀、速讀、略讀,等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閱讀習慣,不同的書籍適合不同的閱讀方式。

既然選擇精讀,那就不能囫圇吞棗,不能淺嘗輒止,除了要對中心思想、框架結構、主要觀點基本掌握,還要掌握書中的重要的細節內容。

掌握的含義是要能將學習的內容比較完整、準確地輸出。

完成一天挑戰一本書的閱讀,我並沒有設定嚴格的時間標準,隱約感覺8個小時之內能完成。實踐證明,昨天一天,除了完成這本書的閱讀,我還幹了其他一些事,順便帶了孩子。

接下來,濃墨重筆講一講我具體是怎麼讀的。閱讀本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讀前瀏覽,心中有數。

1。瞭解作者

先了解作者的基本資訊和寫作背景,可以在網上查閱,也可以翻閱前言和後記,一般都有所涉及或交代。這個工作,我在學張萌的培訓課程就已經做了。這樣做便於我們理解作者的價值觀、表達方式、有關案例和其他細節。

2。摘抄目錄

我讀任何一本書,或上培訓課程,在做筆記的時候首先都會先摘抄目錄。再差勁的一本書,其目錄都一定是經過認真架構和打磨的,目錄就是書的大綱,能比較顯眼地反映書的框架結構。

在摘抄目錄的同時翻閱一下相應章節的內容,在頭腦裡大致畫一幅框架結構圖。這個工作一般30分鐘內完成。

有些書的目錄分級比較細,甚至擁有四級目錄,抄寫一二級即可。

二、逐章學習,各個擊破。

抄完目錄便開始對章節內容進行逐一學習。這個步驟我分成了三小步來走。

1。通讀章節

原來讀書的時候,老師在上面講,我們在下面記,一節課下來寫得密密麻麻,我的筆記還算比較工整美觀,但關上本子就不知道老師講了些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在學生中很常見,這就是低效勤奮的表現,過程很豐滿,結果很骨感。

筆記重不重要,答案是肯定的,但什麼時候記,怎麼記,記了怎麼複習,大有講究。

對章節內容進行第一遍學習時我習慣不做筆記,但要保持精力高度集中。

因為我的閱讀速度一向比較快,逐字逐句看一章也不會花太多時間,昨天卡著時間讀,40分鐘能完成一章的閱讀。

這裡有個前提,書籍講述的內容不要太難,當然,什麼是難,這是個相對概念,一般來說,學術詞彙比較多,表述比較晦澀,長句多,理解起來就有一定難度。比如,我們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通常情況下是不可能有這個速度的。本書雖然有一些理論化比較強的概念,總體上說比較通俗易懂。

逐字逐句通讀完一章後,在草稿本上寫下本章節大致講的內容。我是用圖示的方式畫框架結構,簡易的章節能畫出60%左右的框架結構,難一點的內容就能難再現。 (第一次複習)

2。運用康奈爾筆記法再次細讀。

接下來,比較細地逐字逐句地閱讀相應的章節內容,並將主要的內容抄寫在康奈爾筆記本上(我自己做的)。

首先寫下大綱(要點或提示),然後記下主體內容,寫完一章後不看大綱和主體內容,自己寫總結。( 第二次複習 )

需要注意的是,主體內容除了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把講述的要點記下,還可以把有價值的句子、案例、方法記下來,可用其他顏色的筆進行標註。在寫總結的時候,我習慣用自己的話將本章節要點重新表述一次。

3。利用思維導圖再現章節內容。

每個章節學完之後,我會畫思維導圖再現學習的內容。我並沒有專門學過思維導圖,自己的做法不過是用形狀圖和線條將閱讀內容的框架結構展示出來即可。

我一般會在草稿紙上先打兩遍草稿,待自己已經完全掌握本章節的主要框架內容之後再將思維導圖畫在康奈爾筆記之後。我畫得比較簡單,也比較快,這個步驟不會超過15分鐘。 (第三次複習 )

應該說,對章節內容的逐一學習和做筆記是學習整本書的核心步驟,這個步驟要求高度專注,我在學習的過程中設定了番茄鬧鐘,以25分鐘為單位,連續完成兩個番茄鬧鐘才去處理一些其他事情,我會提前跟孩子溝通好。

我讀的這本書是六章,運用康奈爾筆記法做了16頁的筆記,畫了7幅思維導圖(其中一幅是總的框架結構圖),一共做了22頁的筆記,草稿紙15張。

三、打破重構,生成體系。

書讀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即使生產了幾十張筆記和草稿紙,還有一個對書籍進行打破-重構的重要環節。

並不是每本書的框架結構都需要打破,有些書的框架結構本身就非常完整,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但本書需要打破,重構。

本書對我而言具有比較大的閱讀價值,作者提出一些很好的切實可行的理念和方法,但仍給我一種拼湊的感覺,章節與章節之間並沒有密切的邏輯關聯,難成完整體系。這種情況下便需要用一幅總的思維導圖來重構我所理解和接受的框架體系。 (第四次複習)

本書共有六章,按理說應該是六個部分,我透過“打破-分解-整合”的方法將書的主要內容歸納為圍繞中心主題的四個方面,即目標、核心抓手、加速器、助力系統,並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做一來加深對書籍內容的記憶和掌握,二來加進自己的理解,賦予自己的解讀,容易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

四、持續輸出,真正掌握

最後一步,是透過講授和寫作將學習的內容持續輸出,在輸出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刻理解和掌握。

模擬講授這個方法已經被運用了很多次,可謂屢試不爽,其也是費曼學習法的核心所在。

作者在本書(《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中也提出一個概念, 學會的最高標準是會教 ,會教的標準就是有人願意為你的輸出(講授)買單。作者還提出, 反覆輸出是鞏固新知的最佳途徑 。這一理念和方法與費曼學習法有異曲同工之處。

我在講的時候一般藉助三個工具,一是錄音,用手機進行錄音,錄完之後再覆盤就知道哪些地方卡殼,哪些知識沒有掌握;二是看著畫的總的思維導圖來講;三是設鬧鐘,將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之內。

講過了之後會才發現,為什麼要說會教才是學習的最高標準,即使每個章節逐一學習,運用康奈爾筆記做了很詳細和比較科學的筆記,甚至畫了總的框架結構(思維導圖),對一些內容的理解仍然不透徹,把握不到位。

輸出的有效方式不僅包括講述,還包括寫作和實踐。比如,我現在正在做的這件事就是寫作,就是閱讀後的輸出。學完之後結合自己的理解把學習的有關內容寫下來,再結合講述,知識就更容易實現有效的內化。

當然,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實踐,透過知識指導行為。知識要在實踐行為中外化出來,才能說真的實現習得。

講了這麼多,我再歸納總結一下快速有效地實現精讀需要把握的幾個注意點:

1。只有能產生結果的讀書才是有效的讀書 。這裡的結果就是有價值的新知。大部分的書都以傳授知識為目的。所謂的見識、思想、方法無不以一定的知識形態呈現。如果關上一本書,剛開始還有些印象,但隨著時間流逝,僅有的印象也流逝走了,那這樣的讀書是低效的,沒有價值的。

2。讀書要利用科學的方法。 在上文中所提及的讀書種種,基本上都是方法論層面的表現,比如康奈爾筆記法,預習法,費曼學習法,還有刻意練習法。刻意練習法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方法,來源於埃裡克森的刻意練習,強調目標、專注、精進。這幾個方法是可以融會貫通的。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備註了4次複習,複習就是強化記憶,深化理解,糾錯的過程,複習一定要設定在初次閱讀的閉環中,而不能說等幾天再去複習,且不說我們一般沒有及時複習的習慣,就算及時複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3。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知識指導實踐。 我們既要強調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將知識內化,更要常讀常新,隨時翻閱筆記,不要讓所學的新知在大腦沉睡,要讓知識為實踐服務。

閱讀本書,我是為了挑戰自己,看能否用一天的時間完成閱讀,學習效果尚可, 但並不表示以後就可將此書束之高閣,也不建議純粹為了追求速度進行閱讀 。有些書要反覆讀,往深讀,仔細咀嚼,味道才能出來,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

以上實踐僅為個人經歷,不代表適用於每個人,但有些經典的方法得以廣泛應用,有其獨特的價值,可借鑑之。

最近調整作息時間,比原來早起2-3個小時,利用早起的這段時間讀書、寫作,擁有前所未有的獲得感。

人生一世,或行走天涯,或書中泛舟,或呼朋喚友,都是樂事,找到一些自己喜歡的方式,讓自己的生命在時光的流逝中儲存價值、綻放光彩,是為意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