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的人物成就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1-07-08

裴秀的人物成就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5-18 回答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製理論。他總結中國古代地圖繪製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製圖理論“製圖六體”。

所謂“製圖六體”就是繪製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準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後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須考慮的問題。這六項原則是互相聯絡,互相制約的,它把製圖學中的主要問題都接觸到了。裴秀的製圖六體對後世製圖工作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直到後來西方的地圖投影方法在明末傳入中國,中國的製圖學才再一次革新。

裴秀在任司空時,因為自己的職位是地官,又認為《禹貢》中的山川地名,沿用久遠,後世多有改變,解說者或牽強附會,漸漸混淆不清。於是採集甄別舊文,有疑的地方缺而不論,古代有其名而當今不用的地方,也都作出註解,作成《禹貢地域圖》十八篇,上奏武帝,被收藏於秘府。 圖上古今地名相互對照,它不僅是當時最完備、最精詳的地圖,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採用了科學的繪製方法。裴秀在圖的前面寫了序言,詳細談到了他繪製地圖所運用的方法。這是一篇很有科學價值的珍貴文獻,它體現了裴秀在製圖理論上的卓越見解。這篇序言後來被儲存在《晉書·裴秀傳》及《藝文類聚》、《初學記》等文獻裡。

《禹貢地域圖》流傳的時間不長,《隋書·經籍志》已不見記載。然而在隋代也許還有某些殘篇留存,但即使這樣,後來還是失傳了。對於《禹貢地域圖》的內容,今人研究意見尚不一致。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是以歷代區域沿革圖為主的歷史地圖集,共18幅圖;一種認為不是歷代的,而僅是西晉當代的地圖集,18幅為晉初16個州的行政區圖,加上吳國、蜀漢地圖各一幅。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裴秀不僅已經認識到地在地圖上表現實際地形的時候有哪些相互影響的因素,而且知道用比例尺和方位去加以校正的方法,這在地圖發展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傑出成就。因此,可以把他稱為中國科學地圖學的創始人。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部分西方學者認為他完全可以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相提並論。

據史書記載,裴秀還曾繪製一幅《地形方丈圖》,一直流傳了幾百年,對後世地圖學的發展有相當大有影響。大概在他以前不久,有人繪製了一幅《天下大圖》,規模非常寵大,據說“用縑八十匹”,但這幅《天下大圖》有不便攜帶、閱覽和儲存。裴秀於是運用製圖六體的方法,“以一分為十里,一寸為百里”的比例尺(大約相當於一百八十萬分之一)把它縮繪成《地形方丈圖》,並且把名山、大川、城鎮、鄉村等各種地理要素清清楚楚地標示在圖上,這樣對於閱覽也就更加方便。可見,裴秀已掌握了縮放技術。

搜狗問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