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朝三暮四”有什麼道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9-12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有什麼道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3-16 回答

故事道理:對管理與被管理者兩種愚的巧妙諷刺,被嘲諷的後者因‘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貽笑大方’;而看似得意的前者卻僅為了解決眼前困境而慣使些‘自欺欺人權宜緩兵之下策’也自然終因非長久之計而實則遭怨。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後引申為反覆無常,譴責那些說話辦事不負責任的人。

“朝三暮四”故事出自:莊周的《莊子·齊物論》,又名“狙公賦芧”,原文為:“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白話譯文:養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分給三升,晚上分給四升”。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養猴人便改口說:“那麼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莊子·齊物論》記載了狙公賦芧的故事,《列禦寇·黃帝篇》則對這則故事進行了詳細地擴寫,說:

宋國有一個養獼猴的人,因為養的獼猴太多而家財匱乏,於是養獼猴的人就打算限制獼猴的食物。他對猴子說,早上給三個橡子,晚上給四個橡子,猴子大怒,直到他說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子才歡喜。

這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意思是實質不變,用改換眉目的方法使人上當。不過現在多比喻變卦,反覆無常。

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在總數上、本質上沒有變,都是七個,但順序不同,對猴子的影響也不一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狙公賦芧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有什麼道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3-16 回答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因為不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後來“朝三暮四”作為一個成語,比喻人的行為反覆無常。

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後比喻經常變卦,反覆無常。

出 處

莊周《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反覆無常的人。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有什麼道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3-17 回答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因為不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後來“朝三暮四”作為一個成語,比喻人的行為反覆無常。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騙術,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矇蔽。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覆無常了。

寓言講的道理在確實適用於當時的情況,但是用我們已經發展了千年的眼光再來看問題,可能得出的結論會大不一樣,古人們沒有時間成本的概念,因此覺得早上三個晚上四個和早上四個晚上三個是完全一樣的。其實不然,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還是有些區別的,任何一家企業在收預付款和定金的時候都希望自己多收一些,未來要收的餘款越少越好,為什麼呢?因為未來是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性會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說的難聽點,假如狙公中午會死,那麼對眾狙來說朝三暮四的方案當然比朝四暮三的方案損失要大。所以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猴子們其實是很理性的。這是一次比較成功的談判。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有什麼道理 paranoid 1級 2016-12-02 回答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裡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粟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粟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騙術,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矇蔽。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覆無常了。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有什麼道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3-17 回答

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後比喻經常變卦,反覆無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