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朝廷的皇子到另一國當質子的由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9-18

古代一朝廷的皇子到另一國當質子的由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3-30 回答

《說文解字》:“質,以物相贅。”也就是用東西來擔保。後來引申為以財物抵押或留人質擔保。

在遠古時期,人們思想單純,誓言在人們立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後來,背誓違約的情況越來越多,國家之間不得不用人質來確保約定的履行。把國家的重要人員甚至首領之子作為人質的行為由來已久,已經很難考證。

在中國正史中,最早可查的王子做人質的記錄在《左傳•隱公三年》:「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鄭莊公在周平王那裡做卿士,管理東周政事,這時的周王朝剛剛遷都,實力下降。鄭莊公還拿著天子令箭謀取自己的私利。引起周平王不滿。周平王準備用虢公來分鄭莊公的權,卻訊息走漏,導致鄭莊公不滿。為了平息臣下鄭莊公的不滿。周平王竟用自己的兒子王子狐和鄭莊公的兒子公子忽作交換,互換人質。這樣一來,周王朝就自降身份,落了個和諸侯國平起平坐。周天子再次大跌顏面。

古代一朝廷的皇子到另一國當質子的由來 Meet 1級 2016-03-30 回答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之間為了互相取信,會互相交換人質,稱為質子。通常是以諸侯的兒子作為質子質押於別國,秦異人就是一例子。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換人質外,亦有當弱國有求於強國時,就出現單方面送出質子的情況。

中央強權亦出於控制地方勢力的需要,會任命地方勢力首領的親人為京官,稱任子,美命入侍。任子表面上是一種榮耀,但中央能以質子的安全影響地方勢力的決定。

古代一朝廷的皇子到另一國當質子的由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3-30 回答

質子,源於春秋的交質事件。“質”最早指的是交換過程中物品的抵押行為,有時也泛指用作抵押的物品。這裡的“質”指的是用來互相取信的人質。

春秋初年,鄭伯為周平王卿士,周平王欲委權於虢公,鄭伯怨王,因此周鄭交質,質子之事,大概由此發端。終春秋242年之間,交質事件只有六次,並且都在齊桓公、晉文公之後。

《說文解字》曰:“質,以物相贅。”又云:“贅,以物質錢,從敖貝。敖者,尤放貝當復取之也。”從許慎對字義的解釋中可知春秋以來特別到了風雲四起、諸侯爭霸的戰國時代,“質子”事件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從這一時期頻繁的“質子”事件大體可窺見當時的社會環境。

感謝您對派派小說論壇的支援,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