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蝶戀花》的意思,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7-26

晏殊的《蝶戀花》的意思,急!!!匿名使用者 2013-11-11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於景

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

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透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

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

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歐陽修、辛棄疾的詞句

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本詞之負盛名。全詞

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

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

起來又象在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

(象喻品格的幽潔),這裡用“愁煙”、“泣露”將

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

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

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

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

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在聯絡,但在充滿哀愁、

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

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裡,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

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

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盪漾著因孤孑悽悽而

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

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

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

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

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瞭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

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

怨。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

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

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

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

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

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

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

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

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在幾乎言盡

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

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

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

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

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

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

來的。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

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

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本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

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裡指題

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

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

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

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

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

“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在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

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

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

詞,卻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晏殊的《蝶戀花》的意思,急!!!匿名使用者 2013-11-11

晏殊——《蝶戀花》

【年代】:宋

【作者】:晏殊——《蝶戀花》

【內容】: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 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曆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卒諡元獻。他一生富貴優遊,所作多吟成於舞榭歌臺、花前月下,而筆調閒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浣溪沙》中“無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註釋】:

檻:欄杆。

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賞析】:

此詞經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檻菊愁煙蘭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極悽絕的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羅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輕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特徵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樑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明月不諳”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前人往往視明月為聊寄相思懷抱的多情之物。如張九齡 《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孟郊《古怨別》:“別後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張泌《寄人》便徑直讚歎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而作者卻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當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髮——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嗎?後來,蘇軾在《水調歌頭》中的悵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正是從同一方向去發掘明月這一意象的豐饒而複雜的內蘊。

下片寫登樓望遠。“昨夜西風”句,使固有的慘澹、悽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馳騁想象,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構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的一種必要的鋪墊。“獨上西樓”,正面點出“獨”字,與上片的“雙飛”遙相照應,是章法謹嚴的又一例項。“望頸,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 於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箋” 二句。“彩箋”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願之熱切,二則表示欲書內容之繁富。“山長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無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

徐育民《歷代名家詞賞析》:作者工於詞語,煉字精巧,善於將主觀感情熔於景物描寫之中。菊愁、蘭泣、幕寒、燕飛、樹凋、西風、路遠、山長、水闊,這一切景物都充滿了悽楚、冷漠、荒遠的氣氛,從而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從詞的章法結構來講,以時間變化為經線,以空間轉移為緯線,層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蝶戀花》寫出了閨中人秋日懷人的氣氛,而沒有堆金垛玉,鋪排錦繡。是他深婉含蓄、“風流蘊藉”(王灼《碧雞漫志》)詞風的一首代表作。

王國維《人間詞話》: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的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境”。(按:這是用來作比喻,說對於大事業大學問,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