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8-05

怎樣理解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怎樣理解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怎樣理解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怎樣理解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國學新觀察 2020-12-13

老子《道德經》中的“治大國,若烹小鮮”,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的治國名言。2500年前的老子就已經看到,治理國家跟烹飪一條小魚,是一樣的道理。

怎樣理解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老子

把治國的道理和生活中的道理融會在一起,在我國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遠在我國古代的商朝,就有一位丞相伊尹向商朝的君主湯說,治理國家就像做菜,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過於懈怠,要恰到好處。

能把治理國家的學問和烹調小魚的道理融會貫通,說明老子智慧的高深。老子在《道德經》中多次把自然界的道理同人生和社會的道理融會在一起論述,說明老子的哲理已經貫通了人生、社會和自然界,是對世界比較徹底的認識。

春秋戰國時的韓非子,被後人稱為最得老子思想精華者之一。他曾經很好地解釋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

《韓非子·解老》中講:“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怎樣理解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道德經

這段話意思是,烹飪小魚之前,如果把小魚的內臟全都挖出,反覆清洗小魚,魚的好處就會被破壞。同理,治理國家時也不要做多餘的事情,政策不要反覆地改變。因為這樣人民會疲於應付,使生活更貧苦。所以,懂得治國之道的國君好靜而少作為,很少改變治國政策,重視政策的穩定不重視變法改革。所以說,治理國家跟烹飪小魚的道理,是一樣的。

俗話說,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感覺治理國家很難的人,是因為對治國方面理解得還不夠,能徹底看透的智者做起來就簡單輕鬆了。

因為高智慧者已經把生活和社會中的大事和小事能夠融會貫通,掌握了做大事和小事的共同規律,知道治理國家和烹飪小魚是一樣的道理。所以,高智慧者治理國家,就像烹飪小魚一樣的簡單輕鬆。

自古以來,老子的治國思想一直受到我國許多朝代皇帝的重視,如漢文帝、漢景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朱元璋、明朝萬曆皇帝、清世祖順治等都重視研究《道德經》,並把其中的道理用於治理國家。

怎樣理解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道德經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名言在當代中國仍然受到重視。我國當代的一位著名治國理論家就說過,“治理國家既要有如履薄冰的自覺,也要有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輕鬆態度”。

老子的治國思想在西方也有一定的影響。美國前總統里根在任內釋出國情諮文時,就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魚”這句話,而且在美國引發了一場學習老子的熱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