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資治通鑑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8-24

出自資治通鑑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出自資治通鑑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出自資治通鑑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出自資治通鑑的成語故事有哪些?滑禪師e6102 2017-11-07

成語《沉毅寡言》:沉毅:深沉寧靜。深沉文靜,不愛多說話。

出處:《資治通鑑•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廣德元年》:“崇義有勇力,能卷鐵舒鉤,沉毅

成語《赤心報國》:赤:火紅色,比喻真純;赤心:忠心;報國:為國家效勞。舊指為帝王盡忠效勞

出處:《資治通鑑•陳紀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削諸

成語《出奇取勝》: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出處:《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今用兵歲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勝,大功何由可

成語《大有人在》:形容某一種人為數不少。

出處:《資治通鑑•隋紀煬帝大業十一年》:“帝至東都,顧眄街衢,謂侍臣曰:‘猶大有人在。

成語《敦默寡言》:穩重而少言語。

出處:《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庫庫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學

成語《頓綱振紀》:整頓朝綱,重振法紀。

出處:《資治通鑑•周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胡

成語《耳聞目睹》: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出處:《資治通鑑•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成語《富室大家》釋:泛稱廣有資財的大戶人家。

出處:《續資治通鑑•宋理宗淳祐十年》:“訪聞近來所在和糴,未得朝廷拋數,預行多敷;富室

成語《腹心之患》:比喻嚴重的禍患。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後梁太祖乾化元年》:“雲代與燕接境,彼若擾我城戍,動搖人情

成語《高下在口》:猶言信口雌黃。

出處:《續資治通鑑•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叢猥,老胥抱文書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

出自資治通鑑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出自資治通鑑的成語故事有哪些?獨身女王zswyfa24a5b4 2017-11-07

成語《根結盤固》:比喻關係錯綜牢固。

出處:《續資治通鑑•宋欽宗靖康元年》:“根結盤固,牢不可脫。”

成語《望風而逃》:遠遠望見對方的氣勢很盛,就嚇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敵。

出處:《資治通鑑•梁記•武帝天監四年》:“淵藻是蕭衍骨肉至親,必死無理,若克涪城,淵藻

成語《桃李滿天下》: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鑑•唐紀•武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成語《身先士卒》:作戰時將領親自帶頭,衝在士兵前面。現在也用來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出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資治通鑑•隋紀煬帝大業九年》

成語《絲恩髮怨》:絲、發:形容細小。形容極細小的恩怨。

出處:《資治通鑑•唐紀•文宗太和九年》:“是時李訓、鄭注連逐三相,威震天下。於是平生絲

成語《人才輩出》:輩出:一批一批地出現。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斷湧現。

出處:清•畢沅《續資治通鑑•元紀•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許衡教國子,則人才輩出矣

成語《輕慮淺謀》:考慮不全面,計劃不周密。

出處:《資治通鑑•秦紀•始皇帝二十五年》:“燕丹不勝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輕虛遠謀,挑

成語《請君入甕》:甕:一種陶製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出處:《資治通鑑•唐紀•則天皇后天授二年》:“興曰:‘此甚易爾!取大甕,令囚入中,何事

成語《排山倒海》:推開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出自資治通鑑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出自資治通鑑的成語故事有哪些?帳號已登出 2021-10-24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

1。以瑤為後。原文: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智果曰:“不如宵也。 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 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 弗聽。

2。昭侯弊褲原文:昭侯有弊褲,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賜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聞明主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笑有為笑。今褲豈特顰笑哉!吾必待有功者。”譯文:韓昭侯有條破褲子,讓侍從收藏起來,侍從說:“您真是太吝嗇了,不賞給我們還讓收起來。”韓昭侯說:“我知道賢明君主珍惜一舉一動,一皺眉頭,一個笑臉,都是有感而發。現在這褲子比皺眉笑臉更重要,必須等到有人立功才給。”

3。孫臏救韓原文:魏龐涓伐韓。韓請救於齊。齊威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孫臏曰:“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訴於齊矣。吾因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陰許韓使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譯文:魏國龐涓率軍攻打韓國。韓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是早救好呢,還是晚救好呢?”成侯鄒忌建議:“不如不救。”田忌不同意,說:“我們坐視不管,韓國就會滅亡,被魏國吞併。還是早些出兵救援為好。”孫臏卻說:“現在韓國、魏國的軍隊士氣正盛,我們就去救援,是我們代替韓國承受魏國的打擊,反而聽命於韓國了。這次魏國有吞併韓國的野心,待到韓國感到亡國迫在眉睫,一定會向東再來懇求齊國,那時我們再出兵,既可以加深與韓國的親密關係,又可以乘魏國軍隊的疲弊,正是一舉兩得,名利雙收。”齊威王說:“對。”便暗中答應韓國使臣的求救,讓他回去,卻遲遲不出兵。韓國以為有齊國的支援,便奮力抵抗,但經過五次大戰都大敗而歸,只好把國家的命運寄託在東方齊國身上。

4。登圖送床原文:孟嘗君聘於楚,楚王遺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謂孟嘗君門人公孫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傷之毫髮,則賣妻子不足償也。足下能使僕無行者,有先人之寶劍,願獻之。”公孫戌許諾,入見孟嘗君曰:“小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以君能振達貧窮,存亡繼絕,故莫不悅君之義,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則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哉!”孟嘗君曰:“善。”遂不受。公孫戌趨去,未至中閨,孟嘗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揚也?”公孫戌以實對。孟嘗君乃書門版曰:“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於外者,疾入諫!”譯文:孟嘗君代表齊國前往楚國訪問,楚王送他一張象牙床。孟嘗君令登徒直先護送象牙床回國。登徒直卻不願意去,他對孟嘗君門下人公孫戌說:“象牙床價值千金,如果有一絲一毫的損傷,我就是賣了妻子兒女也賠不起啊!你要是能讓我躲過這趟差使,我有一把祖傳的寶劍,願意送給你。”公孫戌答應了。他見到孟嘗君說:“各個小國家之所以都延請您擔任國相,是因為您能扶助弱小貧窮,使滅亡的國家復存,使後嗣斷絕者延續,大家十分欽佩您的仁義,仰慕您的廉潔。現在您剛到楚國就接受了象牙床的厚禮,那些還沒去的國家又拿什麼來接待您呢!”孟嘗君聽罷回答說:“你說得有理。”於是決定謝絕楚國的象牙床厚禮。公孫戌告辭快步離開,還沒出小宮門,孟嘗君就把他叫了回來,問道:“你為什麼那麼趾高氣昂、神采飛揚呢?”公孫戌只得把賺了寶劍的事如實報告。孟嘗君於是令人在門上貼出佈告,寫道:“無論何人,只要能宏揚我田文的名聲,勸止我田文的過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別人的饋贈,也沒關係,請趕快來提出意見。”

祝您生活愉快

如您對我的回答滿意的話請贊

更多4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