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傑出的皇帝?十個以上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0-14

中國古代有哪些傑出的皇帝?十個以上48646812 2006-05-12

1 秦始皇

2 李世民

3 康熙

4 雍正

5 乾隆

6 朱元璋

7 劉邦

8 劉徹

9 趙匡胤

10 鐵木真

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領袖。皇帝擁有法律制定權,行政決策權和軍事指揮權。“皇帝”這個名稱,在中國,是秦始皇最先確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

中國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起,到1911年宣統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時間內,共產生了230位皇帝。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最末一個皇帝是宣統帝。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帝,在位62年。中國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是明朝的明光宗,在位僅1個月,另說:一為漢劉協在位27天、二為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1天。

我們在此選擇了10位各有特色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皇帝,作一介紹。他們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雍正帝、光緒帝。這10位皇帝涉及秦、漢、唐、宋、元、明、清等七個大的朝代。

中國古代皇帝的檔案文獻資料,極為豐富。這裡只能作最粗線條的介紹。

一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活了50歲。他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劃時代的人物。

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卻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與他父親的不幸遭遇,有著直接關係。他的父親是秦國的公子,叫異人,後來改名叫子楚。異人的祖父是秦國的國君秦昭襄王,異人的父親是秦國的太子安國君。異人雖然生在富貴的國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歲時,卻被派往和秦國敵對的趙國,當了一名“質子”。

中國那時是“戰國七雄”爭霸的時期,這七雄是秦、趙、魏、韓、楚、燕、齊七個大國。當時,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相互制約,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兒子或孫子送到別國作抵押。這些被抵押的人質,就叫做“質子”。

質子異人的日子很難熬。他雖然是秦國太子的兒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將來很難接班。同時,秦國在各國當中又不講信義。因此,在趙國,人家也不把他當回事兒。有一段時間,他的經濟來源斷絕,生活十分困窘。這時,他的命運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然而,恰在此時,他遇到了大商人呂不韋,他的劣運從此有了巨大轉機。

呂不韋是個腰纏萬貫的富商大賈。他很有政治遠見。他從窮愁潦倒的異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曙光。他潛意識裡深深感到,這位落難他國的公子異人,是一個難得的奇貨,可以用他來囤積居奇。於是,他決定在異人身上預先投資,棄商從政,去幹建國立君的大事。

呂不韋拿出500金送給異人,又攜帶500金到秦國去遊說。他在秦國遊說很成功,異人終於當上了太子。回國後,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趙姬,配給了異人。過了10個月,生下了一個嬰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趙國過了9年孤獨的生活。直到他的父親異人做了太子,他才隨母回到了秦國。這之後,嬴政的祖父死,其父異人即位。在嬴政13歲時,其父異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為秦王。尊母趙姬為太后。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夫。國事都是呂不韋說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歲,舉行了成年加冠典禮。從此,他便開始親政,執掌政權了。這位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的國君,迅速平定叛亂,幽禁太后。次年,罷黜專橫跋扈的相國呂不韋,呂不韋自殺。提拔重用李斯,並確定了統一天下的決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終於滅掉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數倌曛詈罡罹蕁⒄鉸也灰訓幕炻曳漬�木置媯�ǔ閃酥洩��飛系諞桓鐾騁壞摹⒍嗝褡宓摹⒆ㄖ浦饕宓鬧醒爰�ǖ墓�搖?nbsp;

自此,秦王政稱號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此後,皇帝一詞就取代了王,而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專有名稱了。秦王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即秦始皇。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覆此發言

————————————————————————————————————————

2 中國十大傑出皇帝

秦始皇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

他廢除了封建制,實行了郡縣制。他認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設立小國,對中央集權不利。為此,他下令廢止分封,而在中國首次實行了郡縣制。全國分設36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或亭,鄉下設裡。郡設郡守,縣設縣令,鄉有三老,亭有亭長,裡有里宰。

中央國家機關,設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個龐大完整的官僚體系,最高權力歸皇帝所有。這是秦始皇的首創。

他又下令統一全國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統一,即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貨幣,是因為各諸侯國原來都各自擁有自己的貨幣,現在全國統一,貨幣必須一致。特規定,貨幣使用外圓內方的秦錢,逐步淘汰原各諸侯國的布、刀型的異型錢。統一度量衡,是把原來秦國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國。統一文字,原來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不統一,現在規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當然,民間流行的仍然是秦隸。這三大統一,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文化的融合和社會的穩定,更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這是秦始皇對歷史的一大貢獻。

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國富豪12萬戶,一律遷到首都咸陽附近,以便監督,控制。

同時,他又下令在全國收繳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紛紛運至咸陽。兵器都是由青銅製成的。堆積如山的兵器,重達數百萬斤。這麼多的青銅兵器,如何處置呢?他忽發奇想,何不把它們鑄成幾個大銅人,置於宮前。此時,恰好傳來一則民間故事,說是在臨洮顯現了12個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這一年,正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現,被視為吉兆。因此,他順勢下令銷燬兵器,鑄造了12個大銅人。因為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泛稱為金,所以大銅人,又被稱為大金人,叫做金狄。現在猜想,這個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窩、大鼻子的中亞一帶人的形象。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測的光環。據說,每個銅人重達24萬斤。12個,用銅288萬斤。這12個大金人,都置於咸陽宮前,以顯示秦始皇的威嚴。世事滄桑,它們早已不復存在了。收繳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長治久安,但是,天下卻沒有安定。這主要是因為他大興土木。

他大造驪山陵墓。13歲即位,就動工修建。全國統一後,又調發役夫徒隸70餘萬人,大肆修建,耗時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現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郊區。此陵的主墓尚未發掘,其周圍的附屬地帶進行了部分發掘。已出土5萬餘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見之精品,如銅馬車等。尤其令世人矚目的是兵馬俑坑的發現,法國總統希拉剋驚羨地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他大修萬里長城。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騷擾,他下令修築長城。修築長城的100餘萬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築的長城,西起臨洮,中經陰山,東跨鴨綠江,直達今朝鮮境內清川江的臨海處。長達萬里,故叫萬里長城。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是聞名世界的偉大工程,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

他大搞“焚書坑儒”。焚書,他為了統一思想、鉗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記的書,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書,全部燒掉。這是一場文化浩劫;坑儒,他認為儒生亂髮議論,妖言惑眾,就親自圈點了460餘人一律殺掉。這是壓制言論的殘酷手段。由此,“焚書坑儒”便成了毀滅文化、摧殘士子的代名詞。他不顧人民死活,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積怨很深。而他自己則貪生怕死,一直夢想長生不死,到處求長生不死藥。但他終至病死於出遊的途中。

二 漢武帝

秦朝只延續了兩朝,秦二世而亡。繼起的是漢朝,第一個皇帝是劉邦。漢武帝,名劉徹。是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於公元前156年,死於公元前87年,活了70歲。他的父親是景帝劉啟,祖父是文帝劉恆,曾祖父是高祖劉邦。他4歲立為膠東王,7歲立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歲的劉徹登基,是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計54年。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覆此發言

————————————————————————————————————————

3 中國十大傑出皇帝

景帝對太子劉徹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為了把太子劉徹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皇帝,給他特意選配了一位儒學大師衛綰。本來漢初至今,在道家黃老思想的影響下,幾代君主都無一例外地提倡黃帝、老子之學,主張清靜無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對紛亂的國內外現狀,隱隱感到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已不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他很有遠見地開始寄希望於儒家學說。為此,他決定把對儒家學說有著深湛修養的、為人行為端正的衛綰,選作太子劉徹的老師。以後的實踐證明,這一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劉徹是個好學上進的皇太子。他的興趣十分廣泛。他學黃老,習儒術,調絲竹,作辭賦和舞刀劍。他胸襟開闊,廣結良友。他作為皇太子,平時學習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觀察大臣的舉止言行。為將來順利接班,他作著全面的準備。公元前141年,他16歲,景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冠禮。加冠典禮的舉行,說明皇太子可以有資格有能力獨立掌權了。不料,在冠禮之後,景帝突患重病死去。當日,皇太子劉徹即位,君臨天下,是為武帝。

16歲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為國效力,一展才華。武帝胸中有數。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必須選賢任能。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詔舉賢。訊息傳遍全國,國內學子振奮。或舉薦,或自薦,各地賢良之士,紛紛匯聚京師。武帝十分重視,親自出題,親自閱卷,親自面試。他從中選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須特別提到的一件事是,他從中選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學大師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讀儒家經典。據說,為了刻苦攻讀,他三年不出門,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親閱其試卷,被其驚人的論點、嚴謹的邏輯和優美的語言所懾服。在其試卷上批了“賢良之首”四個大字,並命速傳董仲舒進宮當面策問,即天子面試。

策問的當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亂等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三次策問,董仲舒一一從容作答,史稱“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說,君主受命於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國家走向大治的途徑。而儒家的仁義禮樂,是推行天道的具體方法。國家的治亂關鍵在於國君。國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當,方法正確,國家就會大治。反之,國家就會大亂。他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武帝被他的君權神授、天下一統的宏大理論所振奮。他要以儒家學說治國了。後來,經他的老師丞相衛綰的建議,武帝批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漢朝推行新政的指導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為了選拔通曉儒經的學士,武帝想了很多辦法。有察舉選拔,天子徵召,上書自薦和設立太學等。武帝選人用才,不拘門第,不論輩分。這就使許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這對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關鍵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漢律,對各級官吏嚴加管理。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諸侯國的勢力。汗高祖劉邦,實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縣制相結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設立了9個諸侯國。封國的諸侯王,權勢很大。他們在本國有人事權、財政權,甚至有部分的軍事權。他們逐漸鬧起獨立來。景帝時,吳楚七國終於叛亂。叛亂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諸侯國強大的勢力終究是塊心病。武帝想解決這個難題。

大臣主父偃建議實行“推恩令”。其主要內容是,在諸侯國內,諸侯王雖有幾十個王子,原來只有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現下令,推恩各諸侯王,可以在其國內用自己的領土,分封王侯。這樣,大諸侯國就自然分解為幾十個小國了。表面上恩及他們,實則是削弱了他們的勢力。這個政策的實行,大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

武帝採納大臣桑弘羊的建議,決定統一貨幣。下令取消郡國鑄幣權,郡國原有舊錢一律收回銷燬。鑄幣權歸中央所有,統一發行五銖錢。這一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漢朝經濟的發展。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覆此發言

————————————————————————————————————————

4 中國十大傑出皇帝

武帝重用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三次反擊匈奴的侵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強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從此逐漸衰落。漢朝北部邊境10餘年沒有發生戰爭。

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由張騫開闢的東起長安,中經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過帕米爾高原,通向中亞和西亞,西達地中海東岸的貫通亞歐的大通道,綿延1000餘公里,後人稱為“絲綢之路”。這條大通道的開闢,對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意義重大。

武帝於公元前87年病逝。

三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生於599年,病死於649年,死時50歲。18歲,隨父李淵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煬帝。19歲,隨父攻進隋朝首都長安,滅隋,立唐。李淵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為齊王。27歲,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李建民,弒弟李元吉。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於他善於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他深知,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明君兼聽,昏君偏信。這是大臣魏徵跟他講的。有一次,太宗虛心地問魏徵,明君和昏君怎樣才能區分開?魏徵鄭重地答道,國君之所以聖明,是因為他能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國君之所以昏庸,是因為他偏聽偏信。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又舉了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加以論證。他說,古代堯、舜是聖君,就是因為他們能廣開言路,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小人就不能矇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這些昏君,住在深宮之中,隔離朝臣,疏遠百姓,聽不到百姓的真正聲音。直到天下崩潰、百姓背叛了,他們還冥濛不知。採納臣下的建議,百姓的呼聲就能夠上達了。魏徵的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銘刻在唐太宗的心裡。

從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虛心納諫。他不管你是什麼人,也不管你提意見的態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見是正確的,他都能虛心接受。這裡有一個“回天之力”的真事。當時,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陽破敗了的乾元殿修飾一番,以備作為到外地巡視的行宮。對於皇帝來說,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宮,本來是小事一樁。

可是,有一個小官張玄素,卻上了一道奏摺,痛陳此舉不妥。他說,修了阿房宮,秦朝倒了;修了章華臺,楚國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這都是歷史的教訓。現在,我們唐朝百廢待興,國力哪裡比得上當年的隋朝?陛下在國家的破爛攤子上,繼續役使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耗費億萬錢財,大興土木。陛下沒有繼承前代帝王的長處,繼承的卻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從這一點看,陛下的過失遠遠超過了隋煬帝。這是一道筆鋒犀利、擊中要害的奏摺。

但是,小小的張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聵的暴君隋煬帝,冒犯天威。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撞麼?滿朝文武都為他捏一把汗。人們都在觀察唐太宗的反應。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別的皇帝,看到這一大不敬的奏摺,當即會雷霆震怒,不僅張玄素人頭落地,而且會株連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僅沒有怪罪張玄素,反而下令召見他。此時的唐太宗想進一步地試一試張玄素的膽量,就直問道,卿說我不如隋煬帝,那麼,我和夏桀、商紂相比,怎麼樣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紂王,都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這樣問,自有深意。不承想,這個張玄素卻直截了當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紂一樣昏亂。

聽到這句答語,唐太宗不僅沒有發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想,一個小官,敢於冒死直諫,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諭旨,停止重修乾元殿。並且表揚了張玄素,同時賞給他500匹絹。對此事一直關注的魏徵,聽到了這個完滿的結局,頗為感觸地嘆道,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這都是因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說的話呀!這個“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說明了唐太宗的虛心納諫。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覆此發言

————————————————————————————————————————

5 中國十大傑出皇帝

唐太宗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知錯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精美絕倫的鷂鷹。他一時忘記了魏徵平時說的國君不可玩物喪志的話,就興味十足地把鷂鷹放在臂上,逗著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徵。唐太宗一時情急,趕忙把鷂鷹藏在懷裡。其實,魏徵早已把一切看在眼裡,卻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講起古代帝王追求逸樂之事,旁敲側擊帝王不可玩物喪志。唐太宗擔心時間長了,鷂鷹悶死。但是,魏徵說得沒完沒了,唐太宗自知理虧,不敢打斷。結果,鷂鷹還是悶死在懷中。

唐太宗知錯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數民族和漢族看成一家,對少數民族採取了安撫、和親的正確政策。少數民族對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悅誠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們紛紛來歸,並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這是漢藏民族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作為嫁妝,文成公主帶去了大批珍寶、經典、醫書、寶器、金銀、金鞍、佩飾、錦緞、藥品,還有食物、飲料、種子、樹木,還有獅子、鳳凰,等等。文成公主帶去的是中原地區的先進的文明。松贊干布對這樁婚事非常滿意。他對唐太宗自稱女婿,上表祝賀唐太宗遠征的成功。這次聯姻加強了漢藏民族之間的團結,也促進了藏族經濟的發展。

由於用人得當、政策對路、輕徭薄賦、寬刑輕法,使得唐太宗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唐太宗的貞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化昌盛,史稱“貞觀之治”。

唐朝一共有24個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四 宋太祖

宋太祖,名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歲登基,當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繼承得來的,也不是起義奪來的,而是異姓發動政變搶來的。這個政變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趙匡胤原為五代時後周的一位重臣,握有朝廷的軍政大權。後周世宗死,7歲的小兒即位。第二年,國都開封傳言,北方契丹犯邊。大將軍趙匡胤得旨,親率大兵出城禦敵。大軍走到開封東北40裡的陳橋驛就停下了,當晚駐紮在這裡。經過他的周密籌劃,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徵皇帝的黃袍,一律推舉他為皇帝。他就這樣當了皇帝。“陳橋兵變”是不流血的兵變。其本身無所謂對錯,主要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利於歷史的發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歷史貢獻,就是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200多年的分裂割據的局面。從而,實現了全國的大一統。這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為了實現全國統一,他高瞻遠矚,採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不動聲色地玩了一個“杯酒釋兵權”的把戲。

這要從唐朝的藩鎮割據說起。而藩鎮的出現,與節度使的設定有關。唐朝先在沿邊地區設立節度使。節度使的許可權很大,總攬各州的軍政大權。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對投降的叛亂分子,立即授以節度使名號,仍令其照舊統領舊部、就地。他們的屬地逐漸變成了一個個小獨立王國,被稱作藩鎮。

藩鎮權勢漸大,不聽中央指揮,各自獨立。這就是“藩鎮割據”。“藩鎮割據”是從唐代宗時[762年]開始的。自此以後,中國陷入了長達200多年的分裂局面。這種分裂局面,都是節度使專權,從而導致藩鎮割據造成的。趙匡胤即位之後,曾同政治家趙普談了一次話。他虛心地問道,我想平定天下長久不息的戰亂,你有什麼好辦法嗎?趙普誠懇地回答,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對方鎮的節度使,逐漸削奪他們的權力,限制他們的錢糧,收回他們的精兵。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宋太祖豁然開朗。

“杯酒釋兵權”,就是他實施的第一個步驟。有一天,他專門宴請幾位重臣。酒酣耳熱之際,他說道,人生在世,無非是享受榮華富貴,並使子孫過上好日子。你們何不交出兵權,購置田宅,飲酒作樂,安度晚年呢?大臣們一聽,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們就都老老實實地交出了兵權。宋太祖授給他們有職無權的高官,讓他們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這樣,宋太祖不費一刀一槍,就收回了兵權。

作者: 221。2。37。* 2005-7-22 20:10 回覆此發言

————————————————————————————————————————

6 中國十大傑出皇帝

為了使軍權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創造了行之有效的“更戍法”。所謂“更戍法”,就是中央的禁軍,要按期輪流到各地戍守。將領也要經常調換,使“兵無常帥,帥無常兵”。這就造成了“兵無常將,將無常兵”的局面。將兵之間生疏,有利於防止軍隊叛變。歷史證明,這一方法,是防止軍閥割據的成功舉措。

宋太祖又針對當時的周邊形勢,提出了“先南後北”的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南,指的是荊湖、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趙匡胤對他們採取了剛柔相濟、軟硬兼施的政策,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他實施各個擊破的策略,迅速地滅掉了幾個小朝廷,實現了南方一統。而對投降的國主,一律封以有名無實的高官,使他們享受榮華富貴。而換來的卻是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

宋太祖也是一個善於納諫的皇帝。有一次,有一個臣子立了大功,應予提拔,授給官職。但是,趙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給他升官。直言敢諫的大臣趙普上奏,請皇帝批准給該人升官。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這次我就是不答應你。看你怎麼辦。他帶點挑釁意味地對趙普說,我就是不想給他升官,有法你想去!趙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來治罪的;賞,是用來獎功的。這是古今的道理。況且,刑罰是國家的刑罰,不是陛下你個人的刑罰。怎麼能從個人的喜怒出發,想怎樣就怎樣呢!

這就是說,陛下你應該講原則,不要耍小孩子脾氣。一席話,說的宋太祖自知理虧,但奈於情面,他一言沒發,站起來就回宮了。可是,固執的趙普卻緊追不捨。宋太祖入宮,他就立在門外等候。出以公心的趙普,很有你不批准,今天就不善罷甘休之意。宋太祖一看,也沒有辦法,是自己不對,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宋太祖終於實現了全國統一的願望。他經過了16年艱苦的南征北戰,才結束了從安史之亂到十國紛爭的200餘年的割據局面。這是他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一個重要貢獻。

宋朝之後是元朝。

五 元太祖

元太祖,名鐵木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1162年出生。22歲,第一次稱汗,是為蒙古乞顏部可汗。1206年,45歲的鐵木真統一各部,建立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1227年,66歲病逝。

成吉思汗的歷史貢獻之一,是由於他的努力,在歷史上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族。在他之前的數百年間,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統屬,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

鐵木真,是鐵匠的意思。鐵木真的父親叫也速該,是蒙古一個部落的首領。鐵木真的母親是月倫夫人。鐵木真9歲時,他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鐵木真牢牢地記住了這一點。也速該的部眾,紛紛離散而去。月倫夫人和幾個兒子孤立無援,陷入困頓之中。而其對立面泰赤烏貴族,對其發難,也拋棄了他們。鐵木真兄弟在苦難中逐漸長大成人。泰赤烏貴族認為,鐵木真很危險,對他心存恐懼,想盡早除掉他。他們派許多兵,到處搜捕鐵木真。鐵木真在森林裡躲藏了10多天,終於脫逃。少年的苦難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

鐵木真牢記他的仇敵,一是殺父的塔塔兒人,一是害己的泰赤烏人。為了報仇,他想到了聯合克烈部的脫裡汗。這個汗,後來稱王汗。他們有聯合的基礎,就是塔塔兒人是他們的共同敵人。而且,鐵木真的父親,也是脫裡汗的“安答”,即盟友。但是克烈部地廣人眾,而且脫裡汗又是父輩,要想同人家結盟,必須態度誠懇,謙恭。此時的鐵木真,已經具備了政治家的素質。他經過深思熟慮,對脫裡汗謙卑地說:“你是我

中國古代有哪些傑出的皇帝?十個以上匿名使用者 2006-05-12

秦始皇,劉邦,劉徹,朱元璋,李世民,乾隆,努爾哈赤,皇太極,成吉思汗

中國古代有哪些傑出的皇帝?十個以上楊門忠勇 2006-05-13

1 宋太祖

2 秦始皇

3 漢高祖

4 唐太宗

5 成吉思汗

6 漢武帝

7 宋太宗

8 漢文帝

9 清世宗

中國古代有哪些傑出的皇帝?十個以上網友855e12e5a 2006-05-12

一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活了50歲。他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劃時代的人物。

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卻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與他父親的不幸遭遇,有著直接關係。他的父親是秦國的公子,叫異人,後來改名叫子楚。異人的祖父是秦國的國君秦昭襄王,異人的父親是秦國的太子安國君。異人雖然生在富貴的國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歲時,卻被派往和秦國敵對的趙國,當了一名“質子”。

中國那時是“戰國七雄”爭霸的時期,這七雄是秦、趙、魏、韓、楚、燕、齊七個大國。當時,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相互制約,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兒子或孫子送到別國作抵押。這些被抵押的人質,就叫做“質子”。

質子異人的日子很難熬。他雖然是秦國太子的兒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將來很難接班。同時,秦國在各國當中又不講信義。因此,在趙國,人家也不把他當回事兒。有一段時間,他的經濟來源斷絕,生活十分困窘。這時,他的命運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然而,恰在此時,他遇到了大商人呂不韋,他的劣運從此有了巨大轉機。

呂不韋是個腰纏萬貫的富商大賈。他很有政治遠見。他從窮愁潦倒的異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曙光。他潛意識裡深深感到,這位落難他國的公子異人,是一個難得的奇貨,可以用他來囤積居奇。於是,他決定在異人身上預先投資,棄商從政,去幹建國立君的大事。

呂不韋拿出500金送給異人,又攜帶500金到秦國去遊說。他在秦國遊說很成功,異人終於當上了太子。回國後,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趙姬,配給了異人。過了10個月,生下了一個嬰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趙國過了9年孤獨的生活。直到他的父親異人做了太子,他才隨母回到了秦國。這之後,嬴政的祖父死,其父異人即位。在嬴政13歲時,其父異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為秦王。尊母趙姬為太后。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夫。國事都是呂不韋說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歲,舉行了成年加冠典禮。從此,他便開始親政,執掌政權了。這位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的國君,迅速平定叛亂,幽禁太后。次年,罷黜專橫跋扈的相國呂不韋,呂不韋自殺。提拔重用李斯,並確定了統一天下的決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終於滅掉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諸侯割據、戰亂不已的混亂紛爭的局面,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自此,秦王政稱號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此後,皇帝一詞就取代了王,而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專有名稱了。秦王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

他廢除了封建制,實行了郡縣制。他認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設立小國,對中央集權不利。為此,他下令廢止分封,而在中國首次實行了郡縣制。全國分設36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或亭,鄉下設裡。郡設郡守,縣設縣令,鄉有三老,亭有亭長,裡有里宰。

中央國家機關,設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個龐大完整的官僚體系,最高權力歸皇帝所有。這是秦始皇的首創。

他又下令統一全國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統一,即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貨幣,是因為各諸侯國原來都各自擁有自己的貨幣,現在全國統一,貨幣必須一致。特規定,貨幣使用外圓內方的秦錢,逐步淘汰原各諸侯國的布、刀型的異型錢。統一度量衡,是把原來秦國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國。統一文字,原來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不統一,現在規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當然,民間流行的仍然是秦隸。這三大統一,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文化的融合和社會的穩定,更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這是秦始皇對歷史的一大貢獻。

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國富豪12萬戶,一律遷到首都咸陽附近,以便監督,控制。

同時,他又下令在全國收繳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紛紛運至咸陽。兵器都是由青銅製成的。堆積如山的兵器,重達數百萬斤。這麼多的青銅兵器,如何處置呢?他忽發奇想,何不把它們鑄成幾個大銅人,置於宮前。此時,恰好傳來一則民間故事,說是在臨洮顯現了12個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這一年,正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現,被視為吉兆。因此,他順勢下令銷燬兵器,鑄造了12個大銅人。因為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泛稱為金,所以大銅人,又被稱為大金人,叫做金狄。現在猜想,這個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窩、大鼻子的中亞一帶人的形象。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測的光環。據說,每個銅人重達24萬斤。12個,用銅288萬斤。這12個大金人,都置於咸陽宮前,以顯示秦始皇的威嚴。世事滄桑,它們早已不復存在了。收繳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長治久安,但是,天下卻沒有安定。這主要是因為他大興土木。

他大造驪山陵墓。13歲即位,就動工修建。全國統一後,又調發役夫徒隸70餘萬人,大肆修建,耗時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現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郊區。此陵的主墓尚未發掘,其周圍的附屬地帶進行了部分發掘。已出土5萬餘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見之精品,如銅馬車等。尤其令世人矚目的是兵馬俑坑的發現,法國總統希拉剋驚羨地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他大修萬里長城。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騷擾,他下令修築長城。修築長城的100餘萬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築的長城,西起臨洮,中經陰山,東跨鴨綠江,直達今朝鮮境內清川江的臨海處。長達萬里,故叫萬里長城。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是聞名世界的偉大工程,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

他大搞“焚書坑儒”。焚書,他為了統一思想、鉗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記的書,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書,全部燒掉。這是一場文化浩劫;坑儒,他認為儒生亂髮議論,妖言惑眾,就親自圈點了460餘人一律殺掉。這是壓制言論的殘酷手段。由此,“焚書坑儒”便成了毀滅文化、摧殘士子的代名詞。他不顧人民死活,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積怨很深。而他自己則貪生怕死,一直夢想長生不死,到處求長生不死藥。但他終至病死於出遊的途中。

二 漢武帝

秦朝只延續了兩朝,秦二世而亡。繼起的是漢朝,第一個皇帝是劉邦。漢武帝,名劉徹。是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於公元前156年,死於公元前87年,活了70歲。他的父親是景帝劉啟,祖父是文帝劉恆,曾祖父是高祖劉邦。他4歲立為膠東王,7歲立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歲的劉徹登基,是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計54年。

景帝對太子劉徹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為了把太子劉徹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皇帝,給他特意選配了一位儒學大師衛綰。本來漢初至今,在道家黃老思想的影響下,幾代君主都無一例外地提倡黃帝、老子之學,主張清靜無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對紛亂的國內外現狀,隱隱感到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已不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他很有遠見地開始寄希望於儒家學說。為此,他決定把對儒家學說有著深湛修養的、為人行為端正的衛綰,選作太子劉徹的老師。以後的實踐證明,這一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劉徹是個好學上進的皇太子。他的興趣十分廣泛。他學黃老,習儒術,調絲竹,作辭賦和舞刀劍。他胸襟開闊,廣結良友。他作為皇太子,平時學習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觀察大臣的舉止言行。為將來順利接班,他作著全面的準備。公元前141年,他16歲,景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冠禮。加冠典禮的舉行,說明皇太子可以有資格有能力獨立掌權了。不料,在冠禮之後,景帝突患重病死去。當日,皇太子劉徹即位,君臨天下,是為武帝。

16歲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為國效力,一展才華。武帝胸中有數。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必須選賢任能。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詔舉賢。訊息傳遍全國,國內學子振奮。或舉薦,或自薦,各地賢良之士,紛紛匯聚京師。武帝十分重視,親自出題,親自閱卷,親自面試。他從中選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須特別提到的一件事是,他從中選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學大師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讀儒家經典。據說,為了刻苦攻讀,他三年不出門,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親閱其試卷,被其驚人的論點、嚴謹的邏輯和優美的語言所懾服。在其試卷上批了“賢良之首”四個大字,並命速傳董仲舒進宮當面策問,即天子面試。

策問的當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亂等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三次策問,董仲舒一一從容作答,史稱“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說,君主受命於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國家走向大治的途徑。而儒家的仁義禮樂,是推行天道的具體方法。國家的治亂關鍵在於國君。國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當,方法正確,國家就會大治。反之,國家就會大亂。他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武帝被他的君權神授、天下一統的宏大理論所振奮。他要以儒家學說治國了。後來,經他的老師丞相衛綰的建議,武帝批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漢朝推行新政的指導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為了選拔通曉儒經的學士,武帝想了很多辦法。有察舉選拔,天子徵召,上書自薦和設立太學等。武帝選人用才,不拘門第,不論輩分。這就使許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這對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關鍵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漢律,對各級官吏嚴加管理。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諸侯國的勢力。汗高祖劉邦,實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縣制相結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設立了9個諸侯國。封國的諸侯王,權勢很大。他們在本國有人事權、財政權,甚至有部分的軍事權。他們逐漸鬧起獨立來。景帝時,吳楚七國終於叛亂。叛亂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諸侯國強大的勢力終究是塊心病。武帝想解決這個難題。

大臣主父偃建議實行“推恩令”。其主要內容是,在諸侯國內,諸侯王雖有幾十個王子,原來只有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現下令,推恩各諸侯王,可以在其國內用自己的領土,分封王侯。這樣,大諸侯國就自然分解為幾十個小國了。表面上恩及他們,實則是削弱了他們的勢力。這個政策的實行,大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

武帝採納大臣桑弘羊的建議,決定統一貨幣。下令取消郡國鑄幣權,郡國原有舊錢一律收回銷燬。鑄幣權歸中央所有,統一發行五銖錢。這一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漢朝經濟的發展。

武帝重用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三次反擊匈奴的侵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強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從此逐漸衰落。漢朝北部邊境10餘年沒有發生戰爭。

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由張騫開闢的東起長安,中經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過帕米爾高原,通向中亞和西亞,西達地中海東岸的貫通亞歐的大通道,綿延1000餘公里,後人稱為“絲綢之路”。這條大通道的開闢,對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意義重大。

武帝於公元前87年病逝。

三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生於599年,病死於649年,死時50歲。18歲,隨父李淵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煬帝。19歲,隨父攻進隋朝首都長安,滅隋,立唐。李淵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為齊王。27歲,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李建民,弒弟李元吉。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於他善於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他深知,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明君兼聽,昏君偏信。這是大臣魏徵跟他講的。有一次,太宗虛心地問魏徵,明君和昏君怎樣才能區分開?魏徵鄭重地答道,國君之所以聖明,是因為他能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國君之所以昏庸,是因為他偏聽偏信。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又舉了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加以論證。他說,古代堯、舜是聖君,就是因為他們能廣開言路,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小人就不能矇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這些昏君,住在深宮之中,隔離朝臣,疏遠百姓,聽不到百姓的真正聲音。直到天下崩潰、百姓背叛了,他們還冥濛不知。採納臣下的建議,百姓的呼聲就能夠上達了。魏徵的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銘刻在唐太宗的心裡。

從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虛心納諫。他不管你是什麼人,也不管你提意見的態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見是正確的,他都能虛心接受。這裡有一個“回天之力”的真事。當時,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陽破敗了的乾元殿修飾一番,以備作為到外地巡視的行宮。對於皇帝來說,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宮,本來是小事一樁。

可是,有一個小官張玄素,卻上了一道奏摺,痛陳此舉不妥。他說,修了阿房宮,秦朝倒了;修了章華臺,楚國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這都是歷史的教訓。現在,我們唐朝百廢待興,國力哪裡比得上當年的隋朝?陛下在國家的破爛攤子上,繼續役使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耗費億萬錢財,大興土木。陛下沒有繼承前代帝王的長處,繼承的卻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從這一點看,陛下的過失遠遠超過了隋煬帝。這是一道筆鋒犀利、擊中要害的奏摺。

但是,小小的張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聵的暴君隋煬帝,冒犯天威。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撞麼?滿朝文武都為他捏一把汗。人們都在觀察唐太宗的反應。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別的皇帝,看到這一大不敬的奏摺,當即會雷霆震怒,不僅張玄素人頭落地,而且會株連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僅沒有怪罪張玄素,反而下令召見他。此時的唐太宗想進一步地試一試張玄素的膽量,就直問道,卿說我不如隋煬帝,那麼,我和夏桀、商紂相比,怎麼樣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紂王,都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這樣問,自有深意。不承想,這個張玄素卻直截了當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紂一樣昏亂。

聽到這句答語,唐太宗不僅沒有發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想,一個小官,敢於冒死直諫,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諭旨,停止重修乾元殿。並且表揚了張玄素,同時賞給他500匹絹。對此事一直關注的魏徵,聽到了這個完滿的結局,頗為感觸地嘆道,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這都是因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說的話呀!這個“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說明了唐太宗的虛心納諫。

唐太宗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知錯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精美絕倫的鷂鷹。他一時忘記了魏徵平時說的國君不可玩物喪志的話,就興味十足地把鷂鷹放在臂上,逗著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徵。唐太宗一時情急,趕忙把鷂鷹藏在懷裡。其實,魏徵早已把一切看在眼裡,卻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講起古代帝王追求逸樂之事,旁敲側擊帝王不可玩物喪志。唐太宗擔心時間長了,鷂鷹悶死。但是,魏徵說得沒完沒了,唐太宗自知理虧,不敢打斷。結果,鷂鷹還是悶死在懷中。

唐太宗知錯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數民族和漢族看成一家,對少數民族採取了安撫、和親的正確政策。少數民族對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悅誠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們紛紛來歸,並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這是漢藏民族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作為嫁妝,文成公主帶去了大批珍寶、經典、醫書、寶器、金銀、金鞍、佩飾、錦緞、藥品,還有食物、飲料、種子、樹木,還有獅子、鳳凰,等等。文成公主帶去的是中原地區的先進的文明。松贊干布對這樁婚事非常滿意。他對唐太宗自稱女婿,上表祝賀唐太宗遠征的成功。這次聯姻加強了漢藏民族之間的團結,也促進了藏族經濟的發展。

由於用人得當、政策對路、輕徭薄賦、寬刑輕法,使得唐太宗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唐太宗的貞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化昌盛,史稱“貞觀之治”。

唐朝一共有24個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四 宋太祖

宋太祖,名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歲登基,當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繼承得來的,也不是起義奪來的,而是異姓發動政變搶來的。這個政變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趙匡胤原為五代時後周的一位重臣,握有朝廷的軍政大權。後周世宗死,7歲的小兒即位。第二年,國都開封傳言,北方契丹犯邊。大將軍趙匡胤得旨,親率大兵出城禦敵。大軍走到開封東北40裡的陳橋驛就停下了,當晚駐紮在這裡。經過他的周密籌劃,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徵皇帝的黃袍,一律推舉他為皇帝。他就這樣當了皇帝。“陳橋兵變”是不流血的兵變。其本身無所謂對錯,主要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利於歷史的發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歷史貢獻,就是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200多年的分裂割據的局面。從而,實現了全國的大一統。這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為了實現全國統一,他高瞻遠矚,採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不動聲色地玩了一個“杯酒釋兵權”的把戲。

這要從唐朝的藩鎮割據說起。而藩鎮的出現,與節度使的設定有關。唐朝先在沿邊地區設立節度使。節度使的許可權很大,總攬各州的軍政大權。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對投降的叛亂分子,立即授以節度使名號,仍令其照舊統領舊部、就地。他們的屬地逐漸變成了一個個小獨立王國,被稱作藩鎮。

藩鎮權勢漸大,不聽中央指揮,各自獨立。這就是“藩鎮割據”。“藩鎮割據”是從唐代宗時[762年]開始的。自此以後,中國陷入了長達200多年的分裂局面。這種分裂局面,都是節度使專權,從而導致藩鎮割據造成的。趙匡胤即位之後,曾同政治家趙普談了一次話。他虛心地問道,我想平定天下長久不息的戰亂,你有什麼好辦法嗎?趙普誠懇地回答,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對方鎮的節度使,逐漸削奪他們的權力,限制他們的錢糧,收回他們的精兵。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宋太祖豁然開朗。

“杯酒釋兵權”,就是他實施的第一個步驟。有一天,他專門宴請幾位重臣。酒酣耳熱之際,他說道,人生在世,無非是享受榮華富貴,並使子孫過上好日子。你們何不交出兵權,購置田宅,飲酒作樂,安度晚年呢?大臣們一聽,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們就都老老實實地交出了兵權。宋太祖授給他們有職無權的高官,讓他們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這樣,宋太祖不費一刀一槍,就收回了兵權。

為了使軍權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創造了行之有效的“更戍法”。所謂“更戍法”,就是中央的禁軍,要按期輪流到各地戍守。將領也要經常調換,使“兵無常帥,帥無常兵”。這就造成了“兵無常將,將無常兵”的局面。將兵之間生疏,有利於防止軍隊叛變。歷史證明,這一方法,是防止軍閥割據的成功舉措。

宋太祖又針對當時的周邊形勢,提出了“先南後北”的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南,指的是荊湖、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趙匡胤對他們採取了剛柔相濟、軟硬兼施的政策,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他實施各個擊破的策略,迅速地滅掉了幾個小朝廷,實現了南方一統。而對投降的國主,一律封以有名無實的高官,使他們享受榮華富貴。而換來的卻是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

宋太祖也是一個善於納諫的皇帝。有一次,有一個臣子立了大功,應予提拔,授給官職。但是,趙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給他升官。直言敢諫的大臣趙普上奏,請皇帝批准給該人升官。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這次我就是不答應你。看你怎麼辦。他帶點挑釁意味地對趙普說,我就是不想給他升官,有法你想去!趙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來治罪的;賞,是用來獎功的。這是古今的道理。況且,刑罰是國家的刑罰,不是陛下你個人的刑罰。怎麼能從個人的喜怒出發,想怎樣就怎樣呢!

這就是說,陛下你應該講原則,不要耍小孩子脾氣。一席話,說的宋太祖自知理虧,但奈於情面,他一言沒發,站起來就回宮了。可是,固執的趙普卻緊追不捨。宋太祖入宮,他就立在門外等候。出以公心的趙普,很有你不批准,今天就不善罷甘休之意。宋太祖一看,也沒有辦法,是自己不對,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宋太祖終於實現了全國統一的願望。他經過了16年艱苦的南征北戰,才結束了從安史之亂到十國紛爭的200餘年的割據局面。這是他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一個重要貢獻。

宋朝之後是元朝。

五 元太祖

元太祖,名鐵木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1162年出生。22歲,第一次稱汗,是為蒙古乞顏部可汗。1206年,45歲的鐵木真統一各部,建立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1227年,66歲病逝。

成吉思汗的歷史貢獻之一,是由於他的努力,在歷史上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族。在他之前的數百年間,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統屬,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

鐵木真,是鐵匠的意思。鐵木真的父親叫也速該,是蒙古一個部落的首領。鐵木真的母親是月倫夫人。鐵木真9歲時,他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鐵木真牢牢地記住了這一點。也速該的部眾,紛紛離散而去。月倫夫人和幾個兒子孤立無援,陷入困頓之中。而其對立面泰赤烏貴族,對其發難,也拋棄了他們。鐵木真兄弟在苦難中逐漸長大成人。泰赤烏貴族認為,鐵木真很危險,對他心存恐懼,想盡早除掉他。他們派許多兵,到處搜捕鐵木真。鐵木真在森林裡躲藏了10多天,終於脫逃。少年的苦難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

鐵木真牢記他的仇敵,一是殺父的塔塔兒人,一是害己的泰赤烏人。為了報仇,他想到了聯合克烈部的脫裡汗。這個汗,後來稱王汗。他們有聯合的基礎,就是塔塔兒人是他們的共同敵人。而且,鐵木真的父親,也是脫裡汗的“安答”,即盟友。但是克烈部地廣人眾,而且脫裡汗又是父輩,要想同人家結盟,必須態度誠懇,謙恭。此時的鐵木真,已經具備了政治家的素質。他經過深思熟慮,對脫裡汗謙卑地說:“你是我父親的舊安答,像我的親生父親一樣。我把娶妻時,妻子給姑父的禮物黑貂鼠皮襖,獻給你。”然後,恭敬地將皮襖獻上。脫裡汗看著眼前威武的年輕人,又受到如此尊重,十分高興,便同意接納他們。從此,鐵木真就逐漸走上了振興之路。

以後,經過征戰分合,互有消長,經幾個部落的共同推舉,鐵木真就作了蒙古乞顏部的可汗。這是他第一次稱汗。時年22歲。這時在很多方面,他已經顯露出領袖的才能。

1202年,強大了的鐵木真,消滅了宿敵塔塔兒人。

同年,鐵木真和王汗的聯盟大軍,又大敗敵對諸部聯軍。

1203年,鐵木真和王汗決裂。隨後,鐵木真消滅了王汗及克烈部。王汗的勢力範圍全部歸鐵木真所有,鐵木真成為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勢力。此後,鐵木真的大軍,所向披靡,消滅了太陽汗的乃蠻部。就這樣,鐵木真征服了幾乎整個遼闊的蒙古高原。於是,就在1206年,鐵木真再一次稱汗。薩滿教巫師進一稱號:“你是最高的君主,最高的主命你採用成吉思汗的稱號。成是強大、堅強的意思。成吉思是這個詞的複數。成吉思汗就是最高君主或王中之王。”從此,鐵木真就獲得了這個獨有的特殊稱號。同時,成立了大蒙古國。這就標誌著一個蒙古民族共同體出現了。

成吉思汗的第二個貢獻,就是為建立大一統的元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軍繼續征討,他削弱了金朝,滅掉了西夏。他死之後,他的子孫們又繼續他未竟的事業。1234年,金朝滅亡。1279年,南宋滅亡。蒙古貴族建立了地域遼闊的元朝。從而,結束了唐朝末年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

成吉思汗還率領20萬大軍進行了野蠻的西征,經中亞,西亞,最遠到達歐洲的裡海。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種行為應該徹底否定。

成吉思汗的確是一位“只識彎攻射大雕”的“一代風流”。

六 明太祖

明太祖,名朱元璋。1328年出生,1398年病死,時年71歲。17歲,出家當和尚。25歲,參加起義軍。37歲,自立為吳王。41歲,稱帝,是為明太祖。國號大明。在位31年,由他開闢的明朝延續了276年。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君主。他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位出身貧苦農民的開國皇帝。

他的青少年時代,充滿了神秘的傳奇色彩。他的父親朱**,是個地道的貧苦農民。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朱**靠租種地主的田地過活。一家8口,食不裹腹,飢寒交迫。為了逃債,經常遷徙。朱元璋10歲時,勉強讀了幾個月的私塾。17歲那年,淮河兩岸爆發旱災,流行瘟疫,他們家半個月就死了4口人,只剩5口了。朱元璋走投無路,只有出家,到鳳陽於皇寺當了和尚。他忍氣吞聲,在寺裡幹了50多天低下的雜活。但因饑荒,寺裡也維持不下去了。他只好走出寺門,去作四海為家的雲遊僧了。他雲遊了3年多,看盡了白眼,受盡了欺凌。但3年的流浪乞討生活,陶冶了他的性格,磨練了他的意志。更主要的是,他了解了苦難的社會。從此,他完全成熟了。20歲的他,又回到了於皇寺。在寺裡,這個身無分文的窮和尚,刻苦攻讀,冥冥中想要幹一番大事業。

機會來了。元朝末年,政治腐敗,賄賂公行,經濟凋敝,饑民遍野。人民揭竿而起,奮起反元。因頭戴紅巾,元末的農民起義軍,統稱為紅巾軍。朱元璋毅然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後因朱元璋作戰勇敢,足智多謀,郭子興便把自己的義女馬氏,嫁給了他。自此,朱元璋在軍中改稱朱公子。這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