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斤成風,匠石運斤成風,什麼意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2-22

運斤成風,匠石運斤成風,什麼意思?溫大善人與小瘋子 2022-10-05

【原文】

莊子送葬,過惠子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註釋】

1、過:經過

2、郢:楚國的都城3、堊:e,白色粘土

4、慢:通“域”,不規則地塗抹5、匠石:名叫石的工匠

6、斫: zhuo,用刀斧砍7、運:揮動

8、斤:斧頭

9、成風:名詞作狀語,像風一樣10、失容:改變神色

11、雖然:儘管如此

12、質:通“領”。砧板,引申為配手,即郢人13、夫子:那人。指惠子

【翻譯】

莊子送葬,達到惠子的墓地,回頭對跟隨的人說:“郢城有個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蒼蠅的翅膀一樣。讓一個名叫石的工匠用斧頭砍掉這點白粉。石匠揮動著斧頭,帶著呼呼的風聲,聽任(斧頭)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乾乾淨淨,(郢人的)鼻子卻一點沒有受傷。郢人站在那裡,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將匠石叫來,說:‘(請你〉給我也試試看。’匠石說:‘我曾經確實能夠砍掉鼻灰。即使這樣,我的配手已經死了很長時間了。’自從先生去世以後,我沒有(辯論的)物件了,我沒有說話的人了。”

【出處】

運斤成風,出自《莊子·徐無鬼》

“徐無鬼”是開篇的人名,以人名作為篇名。全篇大體可分為十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側乎”,寫徐無鬼拜見魏武侯,用相馬之術引發魏武侯的喜悅,藉此譏諷詩、書、禮、樂的無用。

第二部分至“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繼續寫徐無鬼跟魏武侯的對話,指出當世國君的作法實質上是在害民,只有“應天地之情”,才真正是“社稷之福”。

第三部分至“稱天師而退”,寫黃帝出遊於襄城之野,特向牧馬小童問路,喻指為政者的迷亂。

第四部分至“終身不反悲夫”,批評事事“皆囿於物”的人。

第五部分至“未始離於岑而足以造於怨也”,寫莊子和惠子的對話,指出天下並沒有共同認可的是非標準,從而批評了各家“各是其所是”的態度。

第六部分至“吾無與言之矣”,寫莊子對惠子的懷念。

第七部分至“則隰朋可”,寫管仲和桓公的對話,借推薦隰朋闡述無為而治的主張。

第八部分告誡人們不應有所自恃。

第九部分至“其後而日遠矣”,寫南伯子綦對世人迷誤的哀嘆。

第十部分至“大人之誠”,提出“無求,無失,無棄”和“不以物易己”的觀點,強調不用言語、返歸無為的功效。

第十一部分至“然身食肉而終”,表述子綦遊於天地不跟外物相違逆的生活旨趣。

第十二部分至“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批判唐堯,指斥仁義是貪婪者的工具。

第十三部分至“於羊棄意”,批判三種不同的心態,提倡“無所甚親”、“無所甚疏”的態度。

餘下為第十四部分,為雜論,主要是闡明順任自適的思想。

【作者簡介】

莊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師,號南華真人,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漢族,東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後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以及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道理】

《莊子》一書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與人生觀。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等諸多方面。其思想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全生保身,逍遙無為。全生保身是道家學說的中心問題,莊子對此作了系統的論述。他認為,人既不能表現得有用,又不能表現得完全無用,要“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精神自由——逍遙無為。逍遙無為,是全生保身的最好形式或最高境界。

與道為一。道是道家學說,也是莊子哲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莊子認為: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大地萬物的本根,道沒有具體的規定性,亦無差別對立。要實現精神上的絕對自由即“得道”,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是相對主義的認識的方法,即“齊物”的方法;一是直覺主義的體驗的方法,即“體道”的方法。“齊物”就是發現並取消事物或概念之間的差別和對立,這種方法使人在精神上從貴賤、壽夭、生死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進入無差別對待的自由世界。“體道”就是按照一定的修煉程式,不用語言和概念,以達到與道為一的直覺體驗。把人生不可避的磨難變成磨礪意志的時遇,積極無為,自強自愛,體悟大道,煩惱和痛苦也只是水中月、鏡上痕,體道路上的過程罷了。這種方法可以擺脫哀樂情緒的干擾,捨棄日常世界,以求得精神的解脫與超越。

無為而治。莊子明確否定現實的社會政治制度以及虛假文化生活,他嚮往遠古的至德之世,在政治上主張不干涉主義和提高個人素質修養,實行無為而治。莊子反對當時社會上實行的仁義禮樂等社會道德與政治制度,認為這些都是罪惡與禍害的根源。他用“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來說明“仁義”已經成了統治者竊取國家權力的手段。莊子認為,隨著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及爭鬥也會隨之產生和激化,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的發展也並不意味著人類社會是按照必然上升的程序前進。他認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為地加以改變,便會損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統治者應任隨社會的自然發展的良性要求,不要加以人為的治理;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可以說是最早的一種無政府主義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