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論語〉中有哪些經典格言---名句---成語(請寫出出處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3-01-23

<孟子》和〈論語〉中有哪些經典格言---名句---成語(請寫出出處與...liue62 2006-03-30

<論語>

哀而不傷 愛禮存羊 安老懷少 愛素好古 愛之慾其生

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 必不得已 半部論語 半部論語治天下 北辰星拱

不恥下問 不得其死 不悱不發 不憤不啟 半間不界

卑宮菲食 不改其樂 不敢問津 白話八股 暴虎馮河

不惑之年 不教而殺 不咎既往 不堪其憂 不磷不緇

表裡如一 不念舊惡 屏氣凝神 博施濟眾 屏聲息氣

飽食終日 不捨晝夜 博文約禮 不相為謀 不亦樂乎

不以人廢言 博弈猶賢 必也正名 不知老之將至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知肉味 不知所措 乘肥衣輕 春風沂水 從井救人

陳力就列 慈明無雙 出納之吝 賜牆及肩 參前倚衡

成仁取義 成人之美 成事不說 持危扶顛 存亡繼絕

從心所欲 察言觀色 穿窬之盜 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不相謀 導德齊禮 大節不奪 待價而沽 待賈而沽

雕鏤藻繪 當立之年 當仁不讓 簞食瓢飲 斗筲之器

斗筲之人 登堂入室 道聽途說 道聽塗說 多聞闕疑

篤信好學 大言不慚 大雅君子 邇安遠至 而立之年

耳順之年 惡衣惡食 分崩離析 犯而不校 發憤忘食

富貴浮雲 肥馬輕裘 父母之邦 斐然成章 飯蔬飲水

犯上作亂 膚受之訴 父為子隱 風行草偃 風行革偃

浮雲富貴 飛揚浮躁 夫子自道 各不相謀 乾脆利落

恭而有禮 觀過知仁 故舊不棄 割雞焉用牛刀 怪力亂神

告朔餼羊 過庭之訓 告往知來 躬行節儉 過猶不及

龜玉毀櫝 剛毅木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懷寶迷邦 患得患失

惠而不費 和而不同 囫圇吞棗 瑚璉之器 禍起蕭牆

誨人不倦 化若偃草 後生可畏 好行小慧 和顏悅色

和顏說色 紅紫亂朱 家常便飯 譎而不正 敬而遠之

鞠躬屏氣 計過自訟 繼絕存亡 見利思義 既來之,則安之

盡美盡善 季孟之間 浸潤之譖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敬事後食

盡善盡美 戒奢寧儉 季孫之憂 既往不咎 舉枉措直

見危授命 即溫聽厲 見賢思齊 居下訕上 節用愛民

久要不忘 舉一反三 精益求精 近悅遠來 見義勇為

舉直措枉 簡在帝心 君子固窮 降志辱身 就正有道

困而學之 克己復禮 侃侃諤諤 侃侃而談 侃侃而言

空空如也 侃侃誾誾 硜硜之愚 困而不學 喟然長嘆

開柙出虎 六尺之孤 老而不死 老而不死是為賊 樂而不淫

流離顛沛 理屈詞窮 斂容屏氣 立人達人 瞭如指掌

瞭若指掌 臨事而懼 犁生騂角 臨危授命 臨危致命

魯衛之政 陋巷簞瓢 樂以忘憂 來者可追 樂在其中

名不正,言不順 沒齒無怨 苗而不秀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敏而好學

明鼓而攻之 鳴鼓而攻 鳴鼓而攻之 免懷之歲 門牆桃李

敏於事,慎於言 名正言順 牛刀割雞 涅而不緇 年富力強

能近取譬 念念不忘 內省不疚 訥言敏行 貧而樂道

匹夫溝瀆 匹夫匹婦 匹夫小諒 被髮左衽 披髮左衽

匏瓜空懸 屏聲斂息 片言折獄 群而不黨 千方百計

泣麟悲鳳 牆面而立 裘馬輕肥 犬馬之養 遷怒於人

群起而攻之 輕裘肥馬 求全責備 求人不如求己 求仁得仁

求生害仁 杞宋無徵 取義成仁 求志達道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仁人志士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入孝出弟 入孝出悌 任重道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如指諸掌 思不出位 松柏後凋 駟不及舌

時不我與 時不我待 歲不我與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勝殘去殺

施而不費 述而不作 死而後已 死而無悔 生而知之

三復白圭 三復斯言 歲寒松柏 歲寒知松柏 四海之內皆兄弟

善賈而沽 捨己為人 殺雞焉用牛刀 適可而止 是可忍,孰不可忍

色厲內荏 絲來線去 詩禮之訓 駟馬難追 司馬牛之嘆

生榮死哀 生榮死衰 三人行,必有我師 色仁行違 殺身成仁

三十而立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四體不勤 升堂入室

斯文掃地 隨心所欲 三省吾身 三月不知肉味 善與人交

逝者如斯 手足無措 事在蕭牆 上智下愚 慎終追遠

推己及人 通力合作 天理昭昭 聽其言而觀其行 枉道事人

無適無莫 望而生畏 五穀不分 文過飾非 溫故知新

五湖四海 惡居下流 無可無不可 溫良恭儉讓 無所不至

無所措手足 無適無莫 無所用心 為山止簣 巍巍蕩蕩

無為而治 文武之道 文行出處 危言危行 聞一知二

聞一知十 文質彬彬 惡紫奪朱 文子同升 行不貳過

小不忍則亂大謀 行不由徑 小德出入 小大由之 秀而不實

學而不厭 信而好古 學而時習之 學而優則仕 託孤寄命

興觀群怨 朽木不雕 朽木糞牆 朽木糞土 興滅繼絕

先難後獲 血氣方剛 蕭牆禍起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無常師

循序漸進 下學上達 循循善誘 賢賢易色 下愚不移

行有餘力 心有餘而力不足 欲罷不能 言不及義 愚不可及

言必信,行必果 遊必有方 言必有中 有恥且格 因材施教

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 韞櫝而藏 一刀兩段 異端邪說

一簞一瓢 言而有信 言寡尤,行寡悔 有過之無不及 一虎不河

玉毀櫝中 悅近來遠 隱居求志 一舉三反 有教無類

言簡意該 一匡天下 衣馬輕肥 魚餒肉敗 衣輕乘肥

以人廢言 一仍舊貫 一日三覆 一日三省 一日之長

欲速不達 欲速反遲 飲水曲肱 沂水舞雩 用舍行藏

沂水絃歌 樂山樂水 有始有終 有始有卒 欲速則不達

怨天尤人 怨天憂人 以文會友 用行舍藏 逾閑蕩檢

一息尚存 言行相副 一以貫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言喪邦

一隅三反 一言興邦 洋洋盈耳 一言以蔽之 有勇知方

一隅之見 勇者不懼 以直報怨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以紫亂朱

仰之彌高 允執其中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一朝之忿 執鞭隨蹬

造次顛沛 在陳之厄 直道而行 周而不比 知過必改

知過能改 眾好眾惡 鑽堅仰高 直諒多聞 知命之年

知其不可而為之 擇善而從 志士仁人 足食足兵 在色之戒

祝鮀之佞 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為父隱 朝聞夕死 眾星拱北

眾星環極 眾星捧月 主一無適 中庸之道 炫玉自售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孟子>

安富尊榮 安宅正路 拔萃出類 敗材傷錦 抱關擊柝

不經之談 不愧不作 不愧不怍 拔類超群 拔苗助長

勃然變色 杯水車薪 飽食暖衣 百世師 百世之師

變貪厲薄 不忘溝壑 不違農時 不為已甚 不肖子孫

不以辭害志 不言而喻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不遠千里

彼一時,此一時 不遠萬里 必由之路 不虞之譽 避之若浼

不知世務 裁長補短 持籌握算 出爾反爾 春風化雨

辭富居貧 曾經滄海 出類拔萃 岑樓齊末 充類至盡

寸木岑樓 馳馬試劍 藏怒宿怨 晨秦暮楚 春秋無義戰

叢雀淵魚 成仁取義 陳善閉邪 乘時乘勢 出聖入神

從頭到尾 赤縣神州 存心養性 采薪之憂 創業垂統

此一時彼一時 此一時,彼一時 綽有餘裕 惻隱之心 辭尊居卑

赤子之心 地醜德齊 洞察秋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旦旦而伐 簞豆見色 大而化之 獨夫民賊 敵國外患

大旱望雲霓 大旱望雲 大旱雲霓 頓開茅塞 丟盔拋甲

丟盔棄甲 地利人和 弔民伐罪 東牆處子 得其所哉

簞食壺漿 獨善其身 登山小魯 當務之急 獨行其道

獨行其是 動心忍性 倒懸之急 倒懸之危 敵眾我寡

斷織之誡 斷杼擇鄰 餓莩遍野 餓殍遍野 阿其所好

二者不可得兼 放飯流歠 富貴不能淫 富貴利達 返觀內照

肥甘輕暖 法家拂士 逢君之惡 氾濫成災 放辟邪侈

飯糗茹草 封妻廕子 反求諸己 艴然不悅 翻然改進

幡然改途 方枘圜鑿 廢書而嘆 輔世長民 發棠之請

俯仰無愧 負隅頑抗 寡不敵眾 孤臣孽子 孤獨鰥寡

鰥寡孤獨 孤寡鰥獨 過化存神 孤家寡人 鉤金輿羽

高樓大廈 膏粱文繡 過門不入 高門大屋 寡人之疾

廣土眾民 過為已甚 顧左右而言他 荒誕不經 閎大不經

暉光日新 鴻鵠將至 衡慮困心 旱苗得雨 豪門巨室

浩氣凜然 火然泉達 浩然之氣 洪水橫流 洪水猛獸

函矢相攻 好事之徒 毀瓦畫墁 好為人師 好勇鬥狠

紅紫亂朱 居安資深 疾病相扶 截長補短 絕長補短

膠鬲之困 久假不歸 己飢己溺 掘井及泉 岌岌可危

敬老慈幼 盡力而為 解民倒懸 雞鳴而起 雞鳴狗吠

救民水火 救民於水火 己溺己飢 拒人千里 距人千里

進銳退速 拒人於千里之外 疾首蹙額 兼善天下 金聲玉振

潔身自愛 潔身自好 具體而微 盡信書不如無書 教亦多術

舉一廢百 居移氣,養移體 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曠夫怨女 壼漿簞食

愧天怍人 困心衡慮 困心橫慮 渴者易飲 力倍功半

裸裎袒裼 亂臣賊子 流連忘返 粒米狼戾 廉頑立懦

來者不拒 良知良能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摩頂放踵 孟母三遷 茫然若失 茅塞頓開 媒妁之言

民賊獨夫 南蠻鴃舌 被髮纓冠 披髮纓冠 匹夫之勇

貧賤不移 僕僕亟拜 平治天下 窮不失義 取長補短

齊東野語 強而後可 秋毫之末 棄甲丟盔 棄甲曳兵

妻離子散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求全之毀 棄若敝屣 齊王捨牛

卻之不恭 取諸宮中 棄之如敝屐 如此而已 若合符節

如解倒懸 仁民愛物 如棄敝屣 仁心仁術 仁心仁聞

日以繼夜 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 失道寡助 食簞漿壺

遂非文過 三過其門而不入 深耕易耨 上好下甚 水火之中

捨己從人 捨己就人 捨近求遠 豕交獸畜 捨己芸人

市井之臣 市井之徒 睟面盎背 嫂溺叔援 三年之艾

食前方丈 事齊事楚 三遷之教 視如敝屣 視如草芥

視如寇仇 視如土芥 授受不親 嗜殺成性 私淑弟子

似是而非 水深火熱 捨生取義 守身如玉 率獸食人

聲聞過情 視為寇讎 捨我其誰 善為說辭 深惡痛疾

深惡痛絕 守望相助 死於非命 守約施搏 聲音笑貌

神州赤縣 始作俑者 通功易事 同流合汙 天時地利人和

袒裼裸裎 天下無敵 天與人歸 託之空言 位卑言高

為叢驅雀 五尺之童 枉尺直尋 無敵天下 無敵於天下

為富不仁 王顧左右而言他 聞過則喜 枉己正人 頑廉懦立

為民父母 五十步笑百步 惡溼居下 威武不屈 萬無一失

五音六律 為淵驅魚 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惡醉強酒 先得我心

脅肩諂笑 下馬馮婦 凶年饑歲 下喬木入幽谷 下喬入幽

畜妻養子 血氣之勇 行若無事 挾山超海 效死勿去

習焉不察 心悅誠服 孝子慈孫 心之官則思 先知先覺

掩鼻而過 由博返約 言不顧行 仰不愧天 以辭害意

淫辭邪說 引而不發 一傅眾咻 一介不取 猶解倒懸

於今為烈 言近旨遠 言近指遠 盈科後進 引領而望

以力服人 以鄰為壑 一毛不拔 緣木求魚 與民同樂

揠苗助長 怨女曠夫 一曝十寒 一暴十寒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逾牆窺隙 移氣養體 逾牆鑽隙 逾牆鑽穴 一人敵

易如反掌 與人為善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以身殉職

以叔援嫂 引首以望 有所作為 以文害辭 用夏變夷

幼學壯行 源源不斷 源源不絕 淵魚叢雀 淵魚叢爵

源源而來 夜以繼日 以意逆志 魚與熊掌 以羊易牛

一肢半節 運之掌上 自暴自棄 眾楚群咻 斬釘截鐵

至大至剛 坐而待旦 晬面盎背 罪人不孥 知人論世

知我罪我 尊賢使能 鑽穴逾牆 專心致志 坐以待旦

左右逢源 左右逢原 造言生事 坐於塗炭 鄒衍談天

自以為是 長幼有敘 自怨自艾 再作馮婦 沾沾自好

濯足濯纓

至於解釋,太多了,請參考網站:

http://www。kingsnet。biz/asp/chengyu/Search。asp

<孟子》和〈論語〉中有哪些經典格言---名句---成語(請寫出出處與...吳睿凌 2006-03-30

孟子名言:1、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的歷史任務交給這個人,一定要首先磨難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絡骨骼,飢餓他的肉體面板,空匱疲乏他的身體,所作所為總是被幹擾攪亂,藉以撼動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堅韌,以增加他原來不具備的能力。

2、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譯:孔子登上東山便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也變小了。

3、 獨樂(yüè)樂(lè),與人樂樂,孰樂?

譯:一個人獨自欣賞樂音快樂,和別人一道欣賞音樂也快樂,到底哪一個更快樂呢?

4、 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

譯:您老人家這麼一說,使我的思想豁然開朗也。(慼慼:感動的樣子)

5、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譯:貧窮時就搞好品德的修養,得志時就幫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尊敬自己的父母,並且將這種感情推及到別人的父母身上,愛護自己的兒女,並且將這種感情推及到別人的兒女身上。

7、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得到天時還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還不如得到和順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獲得道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

9、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國土次於人民,而君主應該在最次

10、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譯:在憂患中生存,在安樂中死亡。

11、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富貴不能使我放縱享樂,貧賤不能使我改變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這樣的人才夠叫大丈夫。

12、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譯:完全相信《書》(指《尚書》),那就還不如沒有《書》為好。

13、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14、 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譯:如果想要讓天下太平,在當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還有誰呢?

15、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譯:楊子主張為我(自己),儘管只要撥掉一根汗毛而有利天下,他也不肯幹。墨子主張兼愛,即使磨光禿頭頂走破腳跟只要有利天下,他也願做。(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批駁楊、墨二家“執一”的片面主張)

16、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一個人應當對某些事放棄不做,才能夠集中力量有所作為。(做事應當有所選擇)

17、 盡信書, ——《孟子•盡心下》

18、 以其昏昏, ——《孟子•盡心下》

19、 不以規矩, ——《孟子•離婁上》學而時習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王肅注:“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為悅。”王釋“學”與“習”為一義,似專指誦讀。但孔子教人學“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誦習”僅是“一端”(見劉寶楠《論語正義》)。皇侃疏“時習”說:“凡學有三時。”一指年歲,二指季節,三指晨夕。近人蔣伯潛認為“學是知新,習是溫故”(《十三經概論》)。

敏於事而慎於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朱熹注:“敏於事者,勉其所不足。慎於言者,不敢盡其所有餘也。”(《論語集註》)又釋:“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謹。”(《朱子語類》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韓詩外傳》、《說苑·雜言》等篇都有孔子語子路“慎言不譁”的記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惘。鄭玄注:罔,猶罔罔無知貌。“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近人楊樹達注:“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論語疏證》)孔子首倡學思並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為學思不可偏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鄭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國注:“言人而不信,其餘終無可”。朱熹說:“人面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朱子語類》卷二四)近人蔣伯潛區分信有二義:“說話必須真實;說了話必須能踐言。”(《語譯廣解》)孔子及後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

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包鹹注:“訥,遲鈍也。言欲遲而行欲疾。”朱熹引謝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論語》中尚有許多同義之句:“慎言其餘,則寡悔”(《為政》)、“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貫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參見“敏於事而慎於言”。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予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說苑·尊賢》記孔子言曰:“夫取人之術也,觀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觀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禮記·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語言取人,於予邪改之。’”也即此章義。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語聽言觀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謹於言而敏於行耳。”(《論語集註》)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文子,衛大夫。“文”是他的諡。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學不好學,位高者多恥下問。故諡法有以‘勤學好問’為文者,蓋亦人所難也。”(《論語集註》)又說:“古人諡法甚寬”,“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節此一惠,則敏學下問,亦是它好處”足見孔子“寬腸大度,所以責人也寬”(《朱子語類》卷二九)。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按字義,文,文采;質,質樸;彬彬,雜半之貌。南宋朱熹《論語集註》:“言學者當損有餘,補不足,至於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禮,有質有文。質者,本也。禮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謂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在品格,同時又能合乎“禮”地表現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文與質的關係,亦即禮與仁的關係。於此一則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則反映了其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於文,亦不主張偏勝於質;當不偏不倚,執兩用中,而做到過點且屬不易。“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文質得中,豈易言哉?”(《禮記·表記》)

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朱熹注:“專用力於人道之所宜,而不惑於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論語集註》)清劉寶楠則釋此句為:“謂以禮敬事鬼神也”(《論語正義》)。《禮記·表記》:“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結合上述孔子告樊遲語,可看出孔子持與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觀,並教樊遲從周道。孔子在承認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對鬼神既不輕慢亦不要予以親近,這與其在日常生活、社會活動中強調先人事,後鬼神(《論語·先進》:“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態度相一致。

<孟子》和〈論語〉中有哪些經典格言---名句---成語(請寫出出處與...隨心小欲 推薦於2016-12-0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見義不為,非勇也。(論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孟子》和〈論語〉中有哪些經典格言---名句---成語(請寫出出處與...網友337effa99 2006-04-01

孟母三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