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關於齊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3-01-03

文言文關於齊夢之緣文化 2022-11-25

1。 請查閱 齊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 齊 齊 jì 〈名〉 (1) 通“劑”。

調味品 [flavouring] 凡齊,執之以右,居之以左。——《禮記》 (2) 合金 [alloy] 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

——《周禮·考工記·輈人》 (3) 通“躋”。登,升 [ascend] 帝命不違,至於湯齊。

——《詩·商頌·長髮》 (4) 另見 qí 基本詞義 ◎ 齊 齊 qí 〈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麥穗頭長得平整的樣子。

小篆字形下面多了兩條線,表示地面。本義:禾麥吐穗上平整) (2) 同本義 [neat;even] 齊,禾麥吐穗上平也。

——《說文》 立如齊。——《禮記·曲禮》 (3) 整齊 [in good order;neat;uniform] 其君齊明衷正。

——《國語·周語》 為齊敬也。——《國語·楚語》 氣候不齊。

——唐· 杜牧《阿房宮賦》 上下方整,前後齊平。——王羲之《題筆陣圖》 進退得齊焉。

——《白虎通·禮樂》 (4) 又如:齊均(整齊均勻);齊貝(整齊的貝殼。即“編貝”);齊肅(整齊嚴肅) (5) 平等 [equal] 齊明而不竭。

——《荀子·脩身》。注:“無偏無頗也。”

齊民無藏蓋。——《史記·平準書》 (6) 又如:齊等(平等) (7) 全,齊全 [all present;all ready;plete] 而民不齊出於南畝。

——《史記·平準書》 各屋子裡丫頭們將燈火俱已點齊。——《紅樓夢》 (8) 又如:齊全人(指家裡的長輩及丈夫都全的婦女,被認為是有福氣的);人都到齊了 (9) 好 [good] 如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唐· 王勃《滕王閣序》 (10) 疾,敏捷 [quick;fast;speed] 齊,疾也。——《爾雅》 齊疾而均,速若飄風。

——《商君書·弱民》 齊給如響。——《荀子·臣道》 多聞而齊給。

——《尚書·大傳》 (11) 通“齋”( zhai)。肅敬 [solemn and silence] 而又能齊肅衷正。

——《國語·楚語下》 詞性變化 ◎ 齊 齊 qí 〈動〉 (1) 同等,相等 [equal; of the same class,rank,or status] 以給水火之齊。——《周禮·亨人》。

注;“多少之量也。” 大時不齊。

——《禮記·學記 》 與日月齊光。——《楚辭·屈原·涉江》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又如:齊生(指自然中萬物生死的本質都是相同的);齊死(指人生在世,無論貴賤賢愚,長壽短命,其死則同,死而必為腐骨亦同);齊同(一致,同等);齊物(萬事萬物從大道的眼光來看,沒有生死、成毀、美醜的不同,但每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每事都有其發生的意義) (3) 整治 [govern]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4) 又如:齊正(平定) (5) 達到同樣高度 [be on a level with;reach a certain point or line] 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後漢書》 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清· 姚鼐《登泰山記》 (6) 使整齊 [trim] 馬不齊髦。

——《儀禮·既夕禮記》 (7) 又如:齊葉 (8) 集合 [assemble]。如:齊人(把人召集齊全) (9) 正好對著 [right down to]。

如:齊頭子(劈頭蓋臉);把玉米稈齊著根兒砍斷 (10) 通“齋”( zhāi)。齋戒 [fast] 齊則緇之。

——《儀禮·士冠禮》 使五人齊,而長入拜。——《左傳·昭公十三年》 子之所慎,齊,戰,疾。

——《論語·述而》 (11) 通“資”。資助 [finance;subsidize;support] ◎ 齊 齊 Qí 〈名〉 (1) 朝代名 [Qi Dynasty]。

南北朝時代,南朝蕭道成代宋為帝,國號齊,史稱南齊(479—502);北朝高洋代北魏為帝,國號齊,史稱北齊(550—557) (2) 齊國 [Qi state]。中國周朝分封的諸候國名(公元前1122—前265),在今山東省 求救於齊。

——《戰國策·趙策》 (3) 又 質於齊。 齊兵乃出。

齊楚之精英。—— 唐· 杜牧《阿房宮賦》 (4) 又如:齊刀(古代齊國的錢幣名);齊人(齊國的人);齊言(齊國的語言) (5) 通“臍”。

肚臍 [umbilicus] 若不早圖,後君噬齊,其及圖之乎!——《左傳·莊公六年》 環齊而痛,是為何病?——《素問·奇病論》 (6) 通“臍”。中央 [centre] 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裡。

——《列子·黃帝》。注:“齊,中也。”

◎ 齊 齊 qí 〈副〉 (1) 同,並,一齊,皆 [same;in mon;simultaneously] 落霞與孤鶩齊飛。——王勃《滕王閣序》 一時齊發。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2) 又 兩兒齊哭。 百千齊作。

眾槍齊發。——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如:齊行(商人共同抬高市價);齊力(併力,合力);齊手(眾人一致,同時動手);齊交(共同交往);齊叫(同聲呼喊);齊肩(並肩,同等);齊首(頭相齊並列);齊盟(同盟,諸國合盟);齊驅(並列馳驅) ◎ 齊 齊 qí 〈介〉 (1) 從 [from] 縣官把那兩通卷子都齊頭看了,都圈點了許多,都在卷面上畫了個大圈。

——《醒世姻緣傳》 (2) 又如:齊頭(從頭) (3) 另見 jì。

2。 請查閱齊字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讀qí時

1、相同;等同;一樣。《涉江》:“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光。”《阿房宮賦》:“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

2、整齊,達到同一高度。《登泰山記》:“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又】使……整齊;使……一致。《赤壁之戰》:“若備與彼協心,上下~同,則宜安撫。”《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吳榜以擊汰。”

3、整頓;治理。《少年中國說》:“修身、~家、治國、平天下。”《論語?為政》:“導之以德,~之以禮。”

4、一齊;同時。《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飛,秋水共一色。”《與妻書》:“吾作此書,淚珠與筆墨~下。”《馮婉貞》:“於是眾槍~發,敵人紛墮如落葉。”

5、周代諸侯國,在今山東北部。《屈原列傳》:“而~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孫臏減灶》:“韓告急於~。”

讀jì時

1、通“劑”。調配;配製。《韓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醫者~藥也。”

2、通“劑”。藥劑。《扁鵲見蔡桓公》:“在腸胃,火~之所及也。”

3。 文言文中“齊”和“謅”的解釋各有哪幾種意思

1、整齊:隊形~。

2、達到同樣的高度:河水~腰深 | 向日葵都~了屋簷了。

3、同樣;以致:人~心,泰山移。 | ~名

4、一塊兒;同時:百花~放 | 並駕~驅 | 男女老幼~動手

5、、全,完備:代表都~了。 | 人還沒有來~

6、跟某一點或某一直線取齊:~著根兒剪斷 | ~著邊兒畫一道線。

7、(舊讀jì)指合金,也指調味品

8、動詞,使之整齊有序,引申為管理。如《大學》:齊其家。

通假:齊借為齋(zhāi)。《論語•述而》:子之所慎:齊,戰,疾。

謅zhōu

(1) 信口胡說,編瞎話 出個題目,讓我謅去;謅了來,替我改正。—— 《紅樓夢》

(2) 又如:謅謊(說謊);順謅(順嘴胡編亂造);謅詩(信口亂湊的詩)

(3) 固執任性 好謅孩子,別要睡倒。起來往後頭去。——《醒世姻緣傳》

(4) 又如:謅札(兇狠;頑劣)

4。 文言文 齊攫人金

qí rén jué jīn

齊 人 攫 金

齊人攫金,形容因貪利而失去了理智,利慾薰心,不顧一切。

昔齊人有欲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②。吏捕得之,間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③?”對曰:“ 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譯文】

過去齊國有個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賣金子的地方,拿了金子就走。官吏抓到了他,問道:“人都在那兒,你為什麼要拿別人的金子呢?”回答說:“ ‘我拿金子的時候,看不見人,只看見了金子。”

欲:想要

操:

被:

束縛之:捆綁住他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人都在那兒,你為什麼要拿別人的金子呢

殊不見人,徒見金耳:竟沒有看見人,只看見金子罷了

5。 古文《齊姜勸重耳勿懷安》整篇翻譯的

齊桓公把女兒嫁給重耳為妻,待重耳很好。重耳有馬八十匹,便打算老死在齊國了。他說:“人生就是為了享樂,誰還去管別的什麼呢?”

齊桓公死後,孝公即位。這時,諸侯都紛紛背叛齊國。狐偃知道齊國不可能幫助重耳返國執政,也曉得重耳已安於留在齊國,並準備老死在此的想法,打算離開齊國,又擔心重耳不肯走,於是就和隨從重耳一起逃亡的人在桑樹下商量這件事。齊國宮中一個養蠶的小妾正好在樹上採桑葉,但誰也沒有發覺她。小妾報告了姜氏,姜氏怕洩露訊息,便把她殺了,然後對公子重耳說:“你的隨從想要同你一起離開齊國,那個偷聽到這事的人我已經殺掉了。你一定要聽他們的,不能猶豫不決,遇事猶豫不決,就不能成就天命。《詩》上說:‘上帝暗中保佑著你,你心裡千萬不能遲疑不決。’武王知道天命,因此能成大事,猶豫不決怎麼能行呢?你因晉國有危難而來到這裡。自從你離開以後,晉國沒有安寧的歲月,百姓也沒有一個穩定的國君。上天還沒有要晉國滅亡,晉獻公也再沒有其他的公子了。能得到晉國的,不是你還有誰?希望你好好努力!上天在保佑你,遲疑不決一定會惹禍遭殃。”

公子說:“我是不會被人說動的了,一定要老死在這裡。”姜氏說:“這樣不對。《周詩》上說:‘那些風塵僕僕的行人,時常惦念著自己要辦的事,唯恐來不及把事情辦好。’晝夜奔忙在道路上,連一會兒安坐休息的工夫也沒有,這樣尚且還怕來不及。更何況那些隨意放縱嗜慾、貪戀安逸的人,將怎麼來得及呢?一個人不追求及時完成大業,又怎麼能達到目的呢?日月如梭,時光不停,一個人哪能只想獲得安逸呢?周書上有句話說:‘貪圖享樂和安逸,是要敗壞大事的。’《鄭詩》上說:‘仲子令我思念,外人的閒話也可畏啊。’以前管仲說的話,小妾也曾聽到過。他說:‘如果一個人像害怕疾病一樣地敬畏天威,是人中的最上者。只知道眷戀私慾隨大流,是人中的最下者。看到可眷戀的事物,就想起天威的可畏,是中等人。只有敬畏天威如害怕疾病一樣,才能樹立權威,統治人民。有聲威才能居於民上,對天威無所畏懼,則將受到懲罰。只知貪戀私慾隨大流,那離建立聲威就很遠了,因此說是人中的最下者。照以上引喻的話來看,我是願做中等人的。《鄭詩》上所說的話,我是願意遵從的。’這就是大夫管仲所以能夠治理齊國,輔佐先君成就霸業的原因。現在你要丟棄它,不是太難於成大事了嗎?齊國的政治已經衰敗了,晉君的無道已經很久了,你隨從的謀慮夠忠心的了,時候到了,公子得晉國的日子近了。你去當晉國的國君,可以解救百姓,如果放棄這事業,那簡直不算人了。齊國的政治敗壞不宜久居,有利的時機不可錯過,你的追隨者的一片忠誠不可丟棄,眼前的安逸不可貪戀,你一定要趕快離開齊國。我聽說,晉國最初受封的時候,那年歲星正在大火星的位置,也就是閼伯的星辰,實際上記錄著商朝的命運。商代享有天下,一共傳了三十一位國君。樂師和史官的記載說:‘唐叔的後裔享有晉國,將同商代國君的數目一樣。’現在還不到一半。晉國紛亂的局面不會長久下去,公子中只有你還在,你肯定能得到晉國。為什麼還要貪戀眼前的安逸呢?”但是,公子重耳仍然不聽這些勸告。

6。 文言文《齊大飢——君子不食嗟來之食》

故事:嗟來之食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征戰,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災,老百姓就沒法活了。這一年,齊國大旱,一連3個月沒下雨,田地乾裂,莊稼全死了,窮人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著一個個都要被餓死了。可是富人家裡的糧倉堆得滿滿的,他們照舊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個富人名叫黔敖,看著窮人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他反而幸災樂禍。他想拿出點糧食給災民們吃,但又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窩窩頭擺在路邊,施捨給過往的饑民們。每當過來一個饑民,黔敖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並且傲慢地叫著:“叫花子,給你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群人,黔敖便丟出去好幾個窩頭讓饑民們互相爭搶,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著他們,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薩。

這時,有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只見他滿頭亂蓬蓬的頭髮,衣衫襤褸,將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他一邊用破舊的衣袖遮住面孔,一邊搖搖晃晃地邁著步,由於幾天沒吃東西了,他已經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走起路來有些東倒西歪了。

黔敖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便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著這個饑民大聲吆喝著:“喂,過來吃!”饑民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聽到沒有?給你吃的!”只見那饑民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著黔敖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願餓死也不願吃這樣的嗟來之食!”

黔敖萬萬沒料到,餓得這樣搖搖晃晃的饑民竟還保持著自己的人格尊嚴,頓時滿面羞慚,一時說不出話來。

本來,救濟、幫助別人就應該真心實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對於善意的幫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對“嗟來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氣的饑民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

解釋

“嗟來之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帶有侮辱性的或不懷好意的施捨。嗟:不禮貌的招呼聲,相當於現在的“喂”。

原文: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飢者而食之。

有飢者,蒙袂、輯履,貿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禮記 檀弓下》)

譯文:

齊國發生了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饑民來,給他們吃。

有個人餓得很厲害,用衣袖蒙著臉面,拖著鞋子,踉踉蹌蹌地走來。

黔敖見了,左手拿著飯菜,右手端著湯,吆喝道:喂!快來吃吧!那饑民抬眼望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吆喝來的飯菜才餓到這個地步的。”黔敖跟在後面表示歉意,但是這個人始終不肯吃,便活活餓死了。

註解:

黔敖:春秋時齊國的一個富翁。

袂:讀mèi ,衣袖。

輯:拖著不使脫落。

屨:讀jù ,用葛麻做成的單底鞋。

貿貿:同“眊眊”,矇昧不明的樣子。

嗟:感嘆詞。

嗟來之食:指侮辱性的施捨。

分析:

這個故事寫了一個寧可餓死也不肯接受“嗟來之食”的有骨氣的窮人。後世以“嗟來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捨。吳晗在《談骨氣》中引用這一故事為論據,說明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是有骨氣的。范曄《樂羊子妻》中的樂羊子之妻以這個典故奉勸丈夫,要他做一個品行廉潔而有志氣的人。這個故事流傳千百年,有著積極的意義。

7。 文言文《齊兩大夫》翻譯

譯文:

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責你的話傳來。但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卻是田地開闢,人民豐足,官府無事,東方因而安寧;(我明白)這是你不巴結我的左右以求他們幫助的緣故。”隨即封賜即墨大夫享用一萬戶的俸祿。齊威王又召見阿(城)大夫,對他說:“自從你鎮守阿(城),每天都有稱讚你的好話傳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城),見田地荒蕪,百姓貧困飢餓。以前趙國攻打鄄地,你不救;衛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我知道)是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說好話!”當天,齊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烹了(煮死)。於是眾大臣們嚇壞了,不敢再弄虛假,都盡力做實事,齊國因此大治,成為天下的強盛國家。

8。 文言文《齊欲伐魏》

【原文】

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①曰:“韓子盧②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③,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而獲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其兵,弊其眾,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也。

【註釋】

①齊王:齊宣王。

②韓子盧:盧,黑犬。

③東郭逡:東郭山之狡兔。

【譯文】

齊國要進攻魏國,淳于髡對齊王說:“韓盧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獵犬,東郭逡是世上動作最敏捷的兔子。韓盧追捕東郭逡,繞山三圈,翻山五座,這時兔子在前面已跑得精疲力竭,獵犬在後面也追得疲憊不堪,兔子和獵犬都疲睏之極,各自都昏死在那裡了。農夫獲得,不費力氣,不受勞苦,獨得其利。現在齊、魏兩國交戰,長期相持不下,雙方兵力疲睏、民眾勞累,我擔心強大的秦、楚會乘機而入,也像農夫那樣獨得其利。”齊王聽說後,十分害怕,於是撤回將士,不再進攻魏國。

======================================

告訴我們要警惕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也告訴我們統治者不要窮兵黷武,爭強鬥勝,要注意修養生息,於民得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