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誰知道這個典故?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7-22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誰知道這個典故?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5-11 回答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是漢語俗語,出自《易傳·文言傳·坤文言》,原句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指修善積德的個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慶,作惡壞德的,必多更多的禍殃。

原文: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翻譯:大地最和順,然而發生地震也強勁有力,最安靜時就會將善美體現在大地上,後來找到合適之處主張就在這個地域固定下來,大地能容納各種生物能使其生長化育發揚光大。大地的規律和順啊!承託著蒼天季節交替執行。修善積德的個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慶,作惡壞德的,必多更多的禍殃。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解釋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慶,作惡的人家,必多禍殃。所闡述的是一種事物由循序漸進、慢慢積累,最終量變引起質變的現象。同時也是警示人們,一些微小不良現象的萌生,應儘早看到及早警惕和採取措施。任其發展下去的危害和後果十分嚴重。

儒家重視家庭教育,孔子在此處以家庭關係的健康和諧與否所產生的後果和影響為例來闡述坤卦初六爻爻辭“履霜,堅冰至”的義理,亦藉由“履霜,堅冰至”的義理來勸誡人們重視家庭教育。

類似的有:

履霜,堅冰至。——《易經·坤卦初六爻爻辭》

翻譯:意思是比喻事態逐漸發展,將有嚴重後果。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傳·文言傳·坤文言》

翻譯:兒子殺他父親,這都不是一個早晨或一個晚上的計謀,這種情況的由來是逐步發展的,原因是察覺到了這些問題沒有早日治理。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翻譯:不要因為小善就不做,不要因為小惡就去做。

注:常有人將此處善譯為善良,此為謬誤。儒家的善指人際關係的和諧,是一種雙方都有責任和義務的付出,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誰知道這個典故?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5-11 回答

就是長輩如果做惡,必然子孫會受到損害。逃不掉的。即使子孫福德十分深厚。果報還是會來的。如果長輩行善積德,那麼必然會利益子孫,所謂家和萬事興。萬事順順當當。如果長輩善惡參半。那麼子孫也會如此做人,亦正亦邪不穩定。看自己造化了,阿彌陀佛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誰知道這個典故? 放棄丶也是一種幸福 1級 2018-11-19 回答

<<周易>>上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意思很明瞭,就是說多行善,就有好報,多作惡,必然要遭惡報。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意思。就是鼓勵多做善事,多積德。就是來源於《易經》,不是什麼故事。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誰知道這個典故?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5-11 回答

【易經·坤·原文】積⑴善⑵之家,必有⑶餘⑷慶⑸;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⑹。

【譯文】長久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會遺留下福澤;長久不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會遺留下禍患。

註釋: ⑴“積”長久。《管子•四時》:“治積則昌,暴虐積則亡。”

⑵“善”善行;善事。《史記•吳王濞列傳》:“蓋聞為善者,天報之以福。”

⑶“有”yòu 通“又”《韓非子•五蠹》:“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國。”

⑷“餘”遺留。《穀梁傳·桓公十四年》:“以為唯未易災之餘而嘗,可也,志不敬也。”

⑸“慶”福澤。有幸的事。《國語·周語》:“有慶未嘗不怡。”注:“福也。”

⑹“殃”禍患,災難。《禮記·禮運》:“眾以為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