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 復活人物介紹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娛樂
  • 2021-09-25

列夫托爾斯泰 復活人物介紹牙牙的弟弟 2019-03-20

《復活》的主要人物是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

1、聶赫留朵夫

聶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體現了“道德自我完善”的過程和思想。他經過返歸和自我完善在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聶赫留朵夫的思想變化可以分為:第一階段是純潔善良、追求理想的階段。這時他健康、真誠、充實、崇高,樂於為一切美好的事業而獻身。真摯地愛著瑪絲洛娃。那時的愛是純潔美好的。

第二階段是放縱情慾,走向墮落。踏上社會後,聶赫留朵夫變得猥瑣、低下、空虛、渺小。認為女人無非是一種“享樂工具”。他誘騙了瑪絲洛娃,之後給了她一筆錢。這種做法是獸性的表現更是對純潔的愛的侮辱,但那時他無法控制自己,導致了一個女人的悲劇。

第三階段是從仟悔走向復活。法庭審判之後,他內心痛苦,認清了自己虛偽可恥的面目,決心悔過自新。在他懺悔的過程中,透過對他的所見所聞,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

2、瑪絲洛娃

作者透過瑪絲洛娃體現了俄羅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難和對整個黑暗社會的無比憎恨。她在拒絕聶赫留朵夫的“善行”時,一再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屈辱、瘸苦和按耐不住的憤怒。

正是這種感情觸動了她麻木不仁的靈魂,並最後使她覺醒過來。由於她的靈魂深處始終儲存著善良的天性和與聶赫留朵夫初戀時的美好回億,“悔罪”的聶赫留朵夫才能獲得她的寬恕,井使她重新“愛”上他。

瑪絲洛娃最終拒絕聶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結婚的建議,表現出瑪絲洛娃的崇高品質,也是她為了愛他而做出的自我犧牲。

瑪絲洛娃的“寬恕”精神使她的靈魂獲得了“復活”,然而,我們卻看到作者在尋求瑪絲洛娃“復活”的過程中,逐步接近了托爾斯泰過去所否定和厭惡的“革命者”。

列夫托爾斯泰 復活人物介紹

擴充套件資料:

《復活》的創作背景:

19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國的資本主義迅猛發展,農村遭到巨大的破壞,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日趨赤貧。當時俄土戰爭的重負,連年饑饉給人民帶來更為深重的災難。

這時托爾斯泰越發地關心人民的困苦。他積極地參加當時的救災工作,目睹了農民和城市貧民的可怕處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礎上終於看清了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本質。

作者參加1891至1892年的賑災工作,體會農民與地主之間有一條巨大的鴻溝,農民貧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托爾斯泰在相繼完成了鉅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後,進入晚年的他世界觀發生了根本轉交,他的藝術批判力量達到了高峰,達到了“撕毀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現實主義”。

這無疑是他藝術探索的結果,同時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結果。以廣大農民的眼光觀察俄國現實生活,代表農民階級發表意見,這是他晚期創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

這在他的各種作品中,特別是長篇小說《復活》中表現得最鮮明、也最為突出。

列夫托爾斯泰 復活人物介紹最忙老人家 2019-02-13

復活人物介紹:

1、瑪絲洛娃:原是一個農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真誠地愛上聶赫留朵夫。但這個腐化墮落的貴族少爺卻誘姦了她,把她拋棄,使她陷入種種悲慘遭遇,最後淪為妓女。

妓女生活使她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她再也不相信什麼善了。於是拼命吸菸、喝酒,麻醉自己。一次被誣告謀財害命,關進監獄,”並被昏庸的法官判處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亞。

在審判瑪絲洛娃時,正巧聶赫留朵夫做陪審員。當他認出她肘,良心受到譴責,想透過拯救她以贖前罪,並準備和她結婚。瑪絲洛娃在聶赫留朵夫的真誠懺悔和關懷下,消除前怨,逐步恢復過去的愛情,重新喚起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美德,自動戒了菸酒。

為了不損害聶赫留朵夫的名譽地位面拒絕與他結婚,而與另一她心愛的犯人西蒙斯結合,從而走向“新生“。

聶赫留朵夫也放棄貴族生活,把土地分給農民,與上流社會斷絕交往,虔誠信奉宗教,相信《聖經》中說的:“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要愛仇敵”,認為這是克服種種社會罪惡的做法。

2、聶赫留朵夫:聶赫留朵夫猥瑣、低下、空虛、渺小。認為女人無非是一種“享樂工具”。他誘騙了瑪絲洛娃,之後給了她一筆錢。這種做法是獸性的表現更是對純潔的愛的侮辱,但那時他無法控制自己,導致了一個女人的悲劇。

法庭審判之後,他內心痛苦,認清了自己虛偽可恥的面目,決心悔過自新。在他懺悔的過程中,透過對他的所見所聞,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批判了沙俄專制的國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機關的黑暗和官吏的殘暴。

列夫托爾斯泰 復活人物介紹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藝術特色:

1、對比:《復活》的結構與描寫的基本原則,是尖銳的對比。小說中描寫了極其廣泛的生活畫面:從法院到教堂,從監獄到流放所,從莫斯科到彼得堡,從城市到鄉村,從俄羅斯到西伯利亞。透過這些畫面,作者把上層社會與人民生活進行對比,把貴族老爺、達官貴人與貧苦的老百姓進行對比,把統治者與犯人進行對比。

2、心理描寫:托爾斯泰善於透過人物複雜的心理狀態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如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重見瑪絲洛娃後,思想上引起的一系列的激烈鬥爭。小說巧妙地利用外界的事物和現象來刻畫人物的心理,有時外界事物影響著人的情緒;有時又由於人的情緒使周圍環境帶上一種特殊的色彩。

如法庭審判、監獄的情況,農民和流放犯的生活,都積極地影響著聶赫留朵夫的思想和情緒,有時聶赫留朵夫的惡劣情緒又產生對周圍環境的厭惡感情,如聶赫留朵夫在參加法庭審判後到柯爾查庚家看見他家的一切都感到厭惡。

作者透過聶赫留朵夫不同時期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對貴族地主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也表現了聶赫留朵夫道德自我修養的整個過程。

3、諷刺:托爾斯泰所運用的諷刺手法,有他自己的獨特的風格。他是在樸素的敘述中包含著辛辣的諷刺,利用揭露形式與內容的矛盾,造成有力的諷刺效果。例如作者對法庭的官員所進行的描述對整個法庭描寫就是這樣。

托爾斯泰對整個法庭的描寫從它的陳設到審判的程式都作了詳盡的描繪,表面上看起來,這個法庭好像是很莊嚴很神聖的,但實際上卻是極端輕率和不負責任的。透過逐步深入的描寫,托爾斯泰揭露了那些執法者都是裝模作樣的。

他們假裝正經,故作姿態,都是一些道德敗壞,草菅人命的官僚分子。像這樣揭露法庭表裡不一的諷刺手法,就辛辣地嘲笑了沙皇俄國法庭韻偽裝公正,和貌似神聖的醜態。托爾斯泰還常常用他本人的解釋來揭露貴族及官吏們的卑鄙和虛偽,並以此充實他對人物性格諷刺性的刻畫。

在果戈理的作品中,當書中人物大言不慚地談論著卑鄙的事情時,他們自己就揭露了自己。而在托爾斯泰的作品裡,人物常常隱諱著自己的罪惡。正因為這樣,作者對他們的揭露就更為尖銳有力。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 復活人物介紹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7-11-25

聶赫留朵夫:輕浮自私,有自省精神,敢於承擔責任。靈魂的復活使他找到真正的自己。

卡秋莎:天真 單純 曾一度失去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但在聶的自我剖析與懺悔下,堅強面對未來。

<<復活>>

小說中的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女主人公瑪絲洛娃

卡秋莎·瑪絲洛娃原是個象水晶一般純潔的姑娘,她天真活潑,聰明伶俐,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她對聶赫留朵夫最初的感情是一種少女朦朧的初戀,但這種感情不久就被貴族少爺糟蹋了。二。她懷孕後被驅逐出貴族之家,歷盡人間滄桑,沿著社會的階梯不斷往下滾,最後滾進火坑,過了七年非人的生活。三。但苦難還沒有到頭,她又被誣告謀財害命,進了監獄,押上審判臺。儘管歷盡了苦難,飽嘗了辛酸,卡秋莎·瑪絲洛娃並沒有喪失可貴的人性。她始終是那樣善良,那樣厚道。即使在地獄一般的牢房裡,她還是時時關心別人,幫助難友。她看到孩子飢餓的目光,自己也不能坦然進餐。聶赫留朵夫殘酷地毀了她的一生,她恨聶赫留朵夫,但一旦發現後者確有真誠的悔改之意,她還是從心底裡饒恕了他,併為聶赫留朵夫日後的生活著想,拒絕了他的求婚。這是多麼崇高的精神境界!

托爾斯泰把女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定為全書的樞紐,著力塑造這個藝術形象,使她在俄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大放異彩。卡秋莎·瑪絲洛娃是個平民女性,是俄羅斯人民中的普通一員。她身上反映了下層人民的樸素、純潔和善良,也表現出不合理社會對她的肆意蹂躪和殘酷迫害。

她的一部血淚史是對統治階級最有力的控訴和最無情的鞭笞。

但是,卡秋莎·瑪絲洛娃又確實是個複雜的很有個性的人物。除了善良之外,她又有極強的自尊心。這種自尊心使她格外不能忍受人家對她的蹂躪,從而產生反抗和報復的念頭。但她的處境是無可奈何的,她的反抗和報復行為也是幼稚可笑的。她作踐自己,當上妓女,以為這樣就是對所有欺侮過她的男人進行報復,特別是對一度愛過她的聶赫留朵夫的報復,殊不知那些男人根本沒有什麼廉恥心,她這種可憐的行為並不能使他們感到絲毫內疚,而她自己卻只能不斷地墮落下去。

她最初在探監人員中認出聶赫留朵夫時,並沒有破口大罵,而是習慣成自然地露出媚笑,盤算著怎樣從他身上撈幾個錢。她趁典獄長不注意,一把從他手裡搶過十盧布鈔票藏起來。這種行動似乎表現出她不知羞恥,其實她的精神並沒有完全墮落。我們看到,當她作為女犯被士兵押往法庭時,她對路人的輕蔑目光滿不在乎,可是一個賣煤的鄉下人走到她身邊,畫了個十字,送給她一個戈比時,她卻臉紅了,低下頭去。這個羞澀的表情象一道閃電,雖然微弱,卻照亮了她的靈魂,豁露出她純潔的天性。同時這也是一處伏筆,預示女主人公精神上必將“復活”。

卡秋莎靈魂的覺醒,正好是在她墮落到谷底的時候,這是很發人深思的。當時在她的心目中,做妓女還是一種可靠的謀生手段,所以不願接受聶赫留朵夫的建議,改變這樣的生活。她討好聶赫留朵夫,只希望他幫助她早日脫離監獄,回到妓院,同時從這位闊老爺身上多弄幾個錢。可是聶赫留朵夫卻喋喋不休地說什麼要贖罪,要拯救她,要同她結婚。卡秋莎絕對不相信他的這番表白,對他非常反感,以致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罵道:“你給我走開!我是個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這兒來幹什麼?”“你想利用我來拯救你自己,”

“你今世利用我作樂,來世還想利用我來拯救你自己!我討厭你,討厭你那副眼鏡,討厭你這個又肥又醜的嘴臉。走,你給我走!”正是在這種狂怒之下,卡秋莎·瑪絲洛娃恢復了她的人格尊嚴。也正是從這一天起,她打開了回憶的閘門,讓血淚交流的往事象潮水一般洶湧而出,衝擊她那顆被苦難折磨得麻木的心。

托爾斯泰塑造卡秋莎·瑪絲洛娃確是煞費苦心的。小說一開始,作者就讓她進入一個五光十色的生活的萬花筒。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跟女主人公聯絡起來,有的用語言,有的用目光,有的用行動,有的用意念。這種千絲萬縷的聯絡,不僅烘托出人物的形象,而且濃郁地透射出時代特徵和社會氣氛。一方面是令人窒息的無窮苦難,一方面是靈魂糜爛的荒淫與無恥!

托爾斯泰在情節安排上一向尊重情理,從不生造偶然巧合或誤會衝突,但又注意曲折細膩,引人入勝。這種創作特色在《復活》中可說達到了高峰。例如,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同瑪絲洛娃邂逅,他心情緊張,唯恐被對方認出,當眾出醜,可是瑪絲洛娃卻偏偏盯住他的臉失神地瞅了好半天,其實她並沒有認出他來。又如,在定案時,除了那個愚蠢而惡毒的副檢察官外,無論法官或陪審人員都想對瑪絲洛娃從輕發落。可是,由於腐朽的官場作風,辦案輕率馬虎,那些主宰人民命運的官僚根本無視別人的苦難,糊里糊塗地加重了瑪絲洛娃的刑期。瑪絲洛娃的苦難不斷加深,她性格的複雜特徵也愈益豁露出來。她處身於社會最下層,卻又自認為高出於其他苦難人之上。她天資聰穎,閱歷豐富,能看清許多嚴酷的社會現象,識透上層人物的醜惡靈魂,但有時又天真得要命,容易輕信別人的花言巧語,結果受騙上當。她在苦難的深淵中感到絕望,以致自暴自棄,但這樣也只是為了要麻痺自己,要不然她就無法生活下去。這一情況也說明天性純潔的卡秋莎並沒有完全滅亡,一旦時機成熟,她在精神上就會“復活”。托爾斯泰塑造這一迷人的藝術形象,深刻反映他對下層人民懷著極其真摯的感情,因此能那麼強烈地震撼讀者的心靈,從而對暗無天日的舊俄社會發出“我控訴!”的吶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