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盔原產地在哪?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美食
  • 2021-07-13

鍋盔原產地在哪?網友ac58562e21 2019-12-25

陝西省關中地區以及甘肅省武威地區。

鍋盔(英文:guokui),又叫鍋魁、幹饃,是陝西省關中地區以及甘肅省武威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地方傳統風味麵食小吃。餅大直徑二尺外,又圓又厚像鍋蓋。

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麵,淺鍋慢火烘烤。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

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涇陽鍋盔。武功縣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扶風縣鍋盔,鳳翔縣鍋盔,西和鍋盔。

鍋盔原產地在哪?

擴充套件資料

乾縣鍋盔傳說:

乾縣鍋盔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為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修築合葬墓乾陵時,因工程浩大,民工甚眾,烹食困難,監工士卒便用頭盔烙饃,因而得名。茲後多經改進,形成獨具風味的食品。鍋盔直徑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內瓤起層,美味可口

傳說,乾陵修築時,成千上萬的民工參加築陵工程,民工為解決生活問題,就用自己頭盔烙制面餅。這樣的作法,大家都感到烙制起來方便,一傳十,十傳百,普遍傳開了。大多數民工就是這樣製作鍋盔,烙出來的饃好吃耐放,香味撲鼻,這就是鍋盔的前身。

後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在實踐中技術不斷的改進,用具不斷的革新,鍋盔的質量越來越好,成為民間的傳統食品,經久不衰流傳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鍋盔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關中鍋盔

鍋盔原產地在哪?曲曼雲R2 推薦於2016-04-29

相傳,當年修築乾陵(即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墓)時,動員了眾多的工匠、民夫、士兵,吃飯問題供應不上,有計程車兵就用麵粉製成餅坯,放在頭盔裡在火上烤熟而食,這種餅不但味道香酥,而且還便於貯存,被當地民間運用,並沿傳至今。因為餅是以頭盔代鍋而制,故名鍋盔。 “乾州三大寶——鍋盔、掛麵、豆腐腦”。這是流傳在陝西關中地區民間的一句諺語。乾州鍋盔是陝西風味獨特的傳統小吃之一,是各地鍋盔中的佼佼者。其外觀呈圓形,饃邊壓成帶輻射狀的一高一低的波紋,火色均勻,看上去宛如一個大菊花圖案。其顯著特點是:邊薄心厚,表面鼓起,饃瓤幹酥,色形美觀。用手掰開,層層分明;用刀切開,狀如板油。聞著香,吃起酥,回味無窮,耐飢,耐貯,攜帶方便,是關中地區饋贈親友的佳禮,因而遐邇聞名。60年代,謝覺哉、郭沫若同志巡視乾陵 它的家鄉 乾州是乾縣的舊稱。唐朝時,曾在這裡設立州府而得名。在《易經》八卦裡,西北方稱之為“乾”,而乾縣的位置恰恰在古城西安的西北方向,故得名為“乾縣”。這裡地域遼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民風淳樸,物產豐饒,是關中地區盛產小麥的縣份。因而,這裡的群眾多以小麥為主要糧食,並能做出各種花樣的麵食,尤以鍋盔、掛麵馳名。 來歷 乾州鍋盔歷史悠久,始於1000多年前的唐代。相傳,在修築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時,將其墓址選在奉天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因這個方向為“八卦圖”中的“乾”,遂將所築之陵稱為“乾陵”。奉天縣後來也被改為乾州、乾縣。修築乾陵,工程浩大,徵集的民工和監工的軍隊數以萬計。每日需要大量飯食,一時難以製作出來。於是,民夫便用頭盔烙餅,以應急需,這樣烙出的餅,形似頭盔,所以就叫“鍋盔”。這種鍋盔香味異常,既耐飢,又久放不餿,頗受民工和士卒的歡迎。後又經不斷改進,更加可口。乾陵修成竣工後,隨著修築乾陵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鍋盔饃”,卻因它具有許多獨特的優點而世代相傳,延續到今。 它的製作 乾州鍋盔的製作材料:乾州鍋盔以當地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並配以調料、芝麻、食油。品種有油鍋盔、調料鍋盔和普通鍋盔三種。其製作工藝主要分為和麵、制胚、烘烤三道工序。“乾州鍋盔”作為陝西的一種名特食品,已載入《中國土特產大全》一書。 麵粉5000克,酵面500克,食用鹼適量。 ]乾州鍋盔的特色: 色澤淺黃,皮薄中厚,表面鼓起,饃瓤酥脆,層次分明,香醇濃郁。 教您乾州鍋盔怎麼做,如何做乾州鍋盔 麵粉加入酵面、食用鹼、清水,和成較硬的麵糰,放在案板上用木槓邊壓邊折,並逐漸撒上面粉,反覆排壓,直至面光滑。再將麵糰摘成劑用木槓逐塊轉壓,製成直徑約24釐米、厚約2釐米的圓形餅坯,放入鐵鏊中烙制,烙時常翻轉,烙至淺黃色均勻、麵皮微鼓時即成。 乾州鍋盔的製作要領: 1。麵糰要硬,越硬越好,槓壓要用力均勻,使麵糰均勻光滑; 2。放入鐵鏊烙時,要做到“三翻六轉”,也就是勤看、勤翻、勤轉; 3。鍋溫不宜太熱。 用製作乾縣鍋盔的方法還可製成椒鹽鍋盔、蔥香鍋盔、五香鍋盔、香椒葉鍋盔、鹹甜鍋盔、夾酥鍋盔。 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對製作乾州鍋盔不斷總結,不斷改進。 把原來柴禾燒在小鍋內烙制改成了用煤烘烤在鏊內烙制,把原來用手揉麵改成了用木槓壓面。這樣以來上下烘烤,溫高氣保,火色均勻,熟的足到,達到耐存放的目的。用木槓壓面,面排揉的到,能使饃色增白,香氣濃郁,味美可口。 製作方法是:麵粉十斤,水四斤(水溫要按季節掌握),酵面夏季五兩,春季七兩.冬季一斤,鹼面按季節零點五至一兩,面水酵面,搭上鹼面,和成麵糰,放在案上用木槓邊折邊壓,壓的過程中,再加麵粉二斤左右,直壓到面光色潤,酵面均勻時,分成一斤三兩重的小塊,再分別逐個用木槓邊壓、邊轉,製成圓直徑八寸,厚六分的菊花式圓形餅,上鏊烙制。第一鏊是上下火,火候要小而穩,主要是給饃被木槓壓後產生的波浪上面上火色,讓酵面進一步發酵和最後定型,然後進第二鏊。二鏊是一面火,火候較旺,因火旺鏊內可放一個鐵圈,將饃置於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兩個鏊一共要達到三翻六轉,大約十分鐘可烙制而成。時,品嚐了乾州鍋盔後,連聲稱讚:“乾州鍋盔,名不虛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