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錡為什麼說自己是浪蕩公子,唯好聲色犬馬的人?歷史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美食
  • 2022-05-23

劉錡為什麼說自己是浪蕩公子,唯好聲色犬馬的人?歷史網友788bd12 2014-02-18

《宋史-劉錡傳》。

劉錡(1098——1162),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在宋金南北對峙、保衛江南半壁河山的戰爭中,英勇抗戰,多次粉碎金軍的進攻,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人民的尊敬。

劉錡出身將門,其父仲武,是北宋滬州軍節度使。劉錡少年時期就演習騎射,經常隨父出征,機智勇武,“聲如洪鐘”,很有將帥風範。高宗即位後,因父蔭功,被召入京,授閣門宣贊舍人,差知岷州(今甘肅岷縣),為隴右都護。

建炎二年(1128),金人兵分兩路,對南宋王朝再度發起攻勢。一路沿淮南下,一路繼續攻取巴蜀。秦隴一帶為四川屏障。金人打算先取隴蜀,進而順江東下,以摧毀偏安東南的南宋政權。建炎三年(1129),高宗詔命同知樞密院事張浚為川陝宣撫處置使,督軍西北,以阻金軍深入腹地。浚見劉錡才智出眾,任命為涇原經略使,兼知渭州(今甘肅平涼)。四年(1130),張浚鑑於金兵向淮南增兵,為了牽制其兵力,保衛東南之地,便在陝西集結劉錫、劉錡、吳玠、趙哲各部,決定在富平與金軍會戰。金主為加強陝西軍事,調四太子兀朮入陝督軍。兀朮入陝後,集大軍於渭南東北50裡的下邽,指揮金軍將士,以柴土填平沼澤,進逼宋營。劉錡身先士卒,率軍激戰竟日,兀朮被圍,金大將韓常身負重傷。但後因環慶路經略使趙哲怯戰退逃,造成宋軍潰敗。

富平戰後,金軍乘勝進攻環州(今甘肅環縣),劉錡命統治官李彥琪守渭州,自率輕騎馳援環州。不久,金軍復攻渭州,錡又率軍馳援,行至中途,渭州已失,守將降金,不得已遂引軍退走德順軍(今甘肅靜寧)。因此役之敗劉錡被貶知綿州(今四川綿陽東)。

紹興三年(1133), 劉錡復職,任命為川陝宣撫司統制。四年(1134),駐陝金軍企圖大舉入川,劉錡、吳玠等分守要塞,在仙人關地區激烈而艱苦的保衛戰中,頂住了金軍的攻勢屢立戰功,旋奉召還朝,被任命為江東路副總管,權領宿衛秦軍。嗣後又率軍鎮戌京口(今江蘇鎮江)。

九年(1139)宋金議和成功,宋向金稱臣納貢,金向宋歸還黃河以南及陝西諸地。劉錡調任東京(今河南開封)副留守,節制軍馬,率王彥舊部“八字軍”將士及家屬37000人,益殿司親軍3000人,共40000人眾,兼程北上赴任。十年(1140)五月進抵順昌(今安徽阜陽)附近,聞金人撕毀協議背盟渡河,大舉南侵,已佔領開封,前鋒直趨兩淮。錡遂與將士舍舟登陸,入城措辦禦敵方略。其時金軍前鋒已進佔成州(今河南淮陽),距順昌僅300裡。警報傳來,城內人心惶惑。眾將中也有“速歸江南”,以保實力之議。劉錡鼓勵諸將,抓住良機,“同心戮力”,“奮死報效國家”。即鑿船沉舟,下令諸將分守各門,深入軍民,上下動員,誓與金軍決一死戰。一時男人備戰守,女人礪刀劍,群情振奮。劉錡親自上城督工,設戰具,築壁壘,取偽齊所造的戰車,以輪轅埋城上,又收集民戶門扉,以代籬笆。經六晝夜的修備,大體粗畢。這時,金軍前哨遊騎已渡穎河至城下,錡事先在城下設有埋伏,乘其不備,一舉擊潰來敵,生擒千戶阿里等人。經審訊知金將韓常在距城30裡之白沙渦下寨。劉錡於當夜遣精銳千餘人前往劫寨,斬殺頗重。次日,金三路都統葛王褒引兵三萬與龍虎大王合併至城下挑戰,錡命守城軍兵以強弩猛射,待金兵受挫稍退,猝然開啟城門率步兵反撲,擊殺敵軍鐵騎數千,溺河死者甚眾,初戰告捷。四月後,錡又派驍將閻充率壯士數百,乘雨夜襲擊金營,金兵不戰自亂,自相攻擊,積屍盈野,退敗數十里。這時兀朮坐鎮開封,聞金軍在順昌受挫,立即索靴上馬,率眾親赴前敵。軍至淮陽停留一宿,治戰具,備糧秣,僅七天即達順昌。劉錡聞報,乃召集眾將會於城上,研討對策。部分將領認為現已屢捷,應承此勢,全師南歸。錡說:“朝廷養兵千日,正為緩急之用。況今已挫敵鋒,軍威已振,雖敵我力量懸殊,然有進無退。再者敵營離我甚近,兀朮又引軍增援,若我軍一動,敵必追擊,戰於野外,老幼先亂,必致狼狽……則平生報國之志,反成誤國之罪。故不如背城一戰,於死中求生。”眾將感奮,願為效命。於是派曹成故意遇敵落馬受俘,詭稱“錡乃喜好聲色之徒,以圖安樂之輩,乃太平時期邊帥之子,非將帥之材”,以麻痺敵人。兀朮聽後,信而不疑,大喜道:“此城易破耳。”遂令棄用鵝車炮具,驅兵城下。劉錡一面下書約兀朮會戰,挫敵銳氣,一面暗遣土人至穎河上游及草地施藥,使其兵馬食後生病,以削弱其戰鬥力。兀朮見書,果然中計,盛怒應戰,於翌日率十萬之眾攻城,集主力於東西兩門,劉錡部將多主張先擊敵之較為薄弱的韓常所部,而劉錡主張先戰兀朮,“兀朮一動,則餘者無能為矣。”於是集中精銳於兀朮方面。清晨接戰,錡只派少數兵力防守,大部將士輪休於羊馬垣下,養精蓄銳。至午,天氣炎熱,金兵力疲,劉錡見時機已到,先遣數百人出西門反擊韓常,此後又以數千精銳出南門,繞至兀朮主力之側,短兵相接,猛砍曾在宋金戰場上稱雄一時的金軍“柺子馬”,殺敵5000餘人,大獲全勝。兀朮引軍移於城西,欲掘壕自衛,但當晚大雨,平地水深尺餘,錡引軍劫寨,斬殺逾萬,兀朮立腳不住,拔營敗還開封。順昌之捷,宋軍士氣大振。高宗授劉錡為泰武軍節度使,沿淮制置使,後又加授淮北宣撫判官,還師太平州(今江蘇揚中縣)。

十一年(1141),兀朮又集大軍渡淮南下,進攻廬(今安徽合肥)、和(安徽和縣)二州,劉錡奉命率軍渡江,直抵廬州,與張浚、楊沂中軍會合。時金兵已深入其境,劉錡引兵出清溪,兩戰皆勝。後至柘皋(今安徽巢縣西北),再次大破金主力軍,兀朮被迫北退。柘皋之戰,劉錡雖有大功而未得封賞,皆因與宣撫張浚有隙之故。不數日,張浚軍士縱火劫錡營寨,被錡擒獲十餘人,斬首示眾。張浚反說是錡故意侮辱自己,遂責問劉錡:“我為宣撫,爾乃判官,何得斬吾軍士?”劉錡反詰道:“不知是宣撫軍,我斬的是劫寨賊。”張浚百般抵賴,欲呼軍士對質,錡正色而言:“我為國家將帥,如果有罪,宣撫當陳言於朝廷,豈得與卒伍對質?”遂長揖上馬而去。至此二人之隙益深。班師還朝後,張浚與秦檜合謀,解除劉錡兵權,命知荊南府(今湖北江陵)。

十七年(1147),侍郎魏良臣數次進言說劉錡乃當世名將,不應久閒於外,於是帝覆命劉錡知潭州(今湖南長沙),加太尉,兼領荊南兵馬。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親統大軍60萬南下,長驅大進。劉錡被任命為江、淮、浙西制置使,節制諸路軍馬。八月,屯駐揚州,派兵扼守清河口,於水中暗伏水手,遇有敵船,用釘鑿沉,阻金兵進攻淮西。駐守淮西大將王權,聞金兵大至,不戰而逃,廬、和二州先後俱失。金兵乘勢沿江而下,遣大將高景山進軍揚州。時劉錡正患重病,不得不引軍退駐瓜州,並船渡難民到江南。幾天後,高景山催軍猛攻,其勢甚銳。劉錡震怒,抱病躍馬徑出,麾軍突陣,督眾死戰。後由於戰馬受傷,棄騎步戰,殺開一條血路,回營易馬後,領兵復戰。高景山猝不提防,被劉錡揮刀劈於馬下,金兵立時大亂,向後撤退;錡亦收兵回營。經此一戰,劉錡病情益劇,乃上書要求解除兵權,留其侄劉汜率1500人扼守瓜州渡口,都統李恆率8000人援應。這時,直樞密院事葉義問督江淮,至鎮江見劉錡病重,未便與論戰事,命李橫暫統錡兵渡江,與劉汜配合北擊。李橫等眾將認為不可,獨劉汜驕敵,頗願出戰。問劉錡,錡亦搖手示意,以為不可。汜不信,遂拜家廟而行。李橫因葉義問催促不已,便與劉汜渡江而北。剛登陸,敵大隊騎兵,如狂風暴雨,迎頭衝來。劉汜見勢膽怯,登舟返奔,李橫孤軍當敵,殊死力戰,將士傷亡甚眾。劉錡得知敗耗,又聞金兵進逼甚緊,病癒重。其間都督府參軍虞允文至軍勞師,見戰事危急,大有全線崩潰之勢,毅然督舟師與金軍戰於大江之上,頂住了金軍的進攻,扭轉了戰局。後虞允文赴鎮江看視劉錡,錡執其手,老淚縱橫,感慨地說:“老朽之病,何必探問,朝廷養兵年,一枝不施,大功反出一儒生,真令我輩愧死。”後劉錡奉命還朝,提舉萬壽觀,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嘔血數升死亡,諡號武穆。

劉錡慷慨沉毅,頗具雅量,不虧為一代名將。富平之役,力戰有功,順昌之捷,威震中原,柘皋一戰,金人喪膽,但由於投降派的阻難、排擠,其大志終不得展,以至憂憤而死。

劉錡為什麼說自己是浪蕩公子,唯好聲色犬馬的人?歷史匿名使用者 2014-02-19

在後期歸蜀後基本沒做過任何貢獻,確實是聲色犬馬,不思進取,還不如之前被他弟弟打壓的像孫子一樣的時候那麼有上進心

劉錡為什麼說自己是浪蕩公子,唯好聲色犬馬的人?歷史匿名使用者 2021-09-22

劉琦,南宋抗金名將,歷史上多次擊敗西夏和金國軍隊,被秦檜嫉恨免去軍職,就這樣還以文職為國出力!是於與岳飛齊名的英雄人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