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21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古今謀略 2020-12-18

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國祚延續時間最長。公元前1044年召公被分封在燕地,燕國正式立國。公元前222年,王賁攻陷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燕國前後延續長達822年。在漫長的800年時間內,燕國始終沒有站在列國之巔,在各個諸侯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水平。春秋時期的強國先後衰落之後,燕國並沒有崛起;進入戰國時期,其他各國先後崛起,只有燕國悄無聲息。

做為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為什麼一直都不能強大?其實燕國不能強大的原因非常多,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內在因素。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燕國成為強國的軟體條件不足。

燕國是一個老牌諸侯國,也是為數不多的貫穿兩週、春秋、戰國的諸侯國。老牌諸侯國擁有歷史悠久的優勢,當然也會出現一些積重難返的問題,燕國承受了太多的政治負擔。政治負擔過重導致燕國在轉型時期難以向他諸侯國那樣快速解決國內問題,出現政治、社會轉型困難。燕國揹負著沉重的負擔,在戰國時期步履維艱,逐漸落下了一個“老弱燕國”的名號。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戰國時期的變法浪潮波及了其他各國,燕國卻基本上按兵不動。魏國任用李悝變法,楚國任用吳起變法,秦國任用商鞅變法,齊國任用鄒忌變法,韓國任用申不害變法,趙國實行胡服騎射。只有燕國沒有任何動靜,燕國在這股變法浪潮中逐漸失去了先機,也逐漸落後於其他六國。即使是比較弱小的韓國,也曾經是一個小霸,但是燕國卻一直是一個弱國。燕國沒有變法,反而出現了子之之亂,燕國的國基大大削弱,燕國在戰國七雄中更被邊緣化。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春秋戰國時期,明君強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國家強大。戰國時期的強國中,都擁有大量明君賢臣。秦國有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商鞅、張儀、樗裡子、白起等,趙國的趙武靈王、廉頗、李牧、趙惠文王等,魏國有魏文侯、魏武侯、李悝、吳起、龐涓等,齊國有齊威王、孫臏、田忌、匡章、田文、田單等。燕國的明君也就是燕昭王,可惜燕昭王卻沒有進行深刻變法。燕昭王也只是讓燕國短暫強盛一時。燕國缺少能夠讓國家強大的明君賢臣,燕國只能一步步沉淪,最終淪為一個弱國。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燕國除了沒有成為強國的軟體條件,也缺少成為強國的硬體條件。

戰國七雄中,燕國的地理位置處於東北角,在戰國七雄中所處地理位置最差。戰國七雄中,齊國享有魚鹽之利、楚國享有廣袤之利,三晉坐擁中原之利,秦國則擁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燕國之地處於東北一隅交通不便利,而且遠離中原核心地帶。燕國北面和少數民族相鄰,其餘地方和齊趙兩大強國相鄰。燕國和兩大強國相鄰,卻無有利的地形用於防守。趙國和齊國時常會擊敗燕國,也經常干涉燕國內政。子之之亂時,燕國險些被滅掉。燕國的地理位置過於偏向一隅,所以一直遠離戰國政治核心,造成燕國逐漸落後於他國。燕國又時常被大國干涉內政,國家一直難以發展壯大。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燕國的地理條件相對較差。戰國七雄中,燕國的地理條件最差,燕國的緯度最高,氣候相對比較寒冷。由於寒冷的氣候條件,加上相對較少的降水量,燕國的農業一直比較落後。戰國時期,如果農業發展不起來,就不可能成為強國。由於燕國的地理位置相對較差,而且氣候條件相對較差導致燕國的耕地面積相對較少,適合人類生產、生活的土地也相對較少。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由於燕國的氣候寒冷,自然條件相對較差,可利用土地較少,所以導致燕國的人口也相對較少。燕國的國土面積大概為20萬平方千米,人口只有100萬左右。齊國的國土面積也就是25萬平方千米,人口卻到了500萬。趙國也擁有大概300多萬人。戰國七雄中燕國的人口、國土面積都不佔優勢。尤其是人口稀少,成為制約燕國成為強國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由於缺少成為強國的軟體條件和必要的硬體條件,所以燕國的國力一直都不強,燕國也一直無法成為一個強國。進入戰國時期之後,燕國一步步沉淪,逐漸成為戰國中最為羸弱的一雄。只有燕昭王在位期間,曾經強大一時。燕昭王和樂毅聯手壯大了燕國,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差一點滅掉齊國。燕國的強大也只是曇花一現,隨著燕昭王去世,燕國又變回了“老弱燕國”。

一個燕昭王、一個樂毅就可以讓燕國強大一時。如果燕國多出幾個燕昭王和樂毅,說不定燕國能夠成為強國。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顏小二述哲文 2021-01-16

燕國雖然是戰國七雄之一,但是燕的強大與戰國七雄中的其它諸侯國比起來,還是太過短暫。

燕國的光輝歷史,大抵集中在燕昭王時期,也是燕昭王的賢能,讓春秋時期幾近“小透明”的燕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只可惜賢主難得,燕昭王以後,燕國覆滅的結局,大抵可以預見。

為何屬戰國七雄,甚至還是歷史悠久的“元老級”諸侯國,燕國卻一直難以強大?

原因可能與燕國“元老級”身份有關,也與燕國的地理位置有關。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1、燕國屬“元老級”諸侯國,側面暗示了燕國難以有大規模變法的原因

我們知道,秦國能從一個蠻夷之國變得如此強大,最初從商鞅變法開始,而後還有李斯、呂不韋這樣的人才,以至秦國鐵蹄統一天下。

而齊國設立稷下學宮,各個學派的賢者在稷下學宮暢所欲言,在一個相對自由且衣食無憂的環境下,對各國治國方略暢所欲言。所謂文化強則國強,齊國在戰國七雄中屬於佼佼者,原因大抵在此。

而魏國、韓國、楚國、趙國都先後經歷變法,躋身戰國七雄。

其實,燕國在燕昭王時期輝煌了一段時間。

原因是燕昭王以重金“招賢納士”,以賢明之策治國強兵。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但是,這種“賢明”並未體現在大舉“變法上”。

主觀性太強,無法長期維繫。

實際上,燕國的燕王噲曾試圖變法,但是卻重用了投機之輩,學堯禪讓王位給子之,導致燕國大亂。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後來燕昭王上位,一雪前恥,積極改革,才得以讓燕國躋身七雄。

燕昭王時期,燕昭王不僅招賢納士,也善待國民、臣下。

他會去弔祭死者,並且慰問孤兒,不以自己是國君而高高在上,反而君民同樂,和他們同甘共苦,後期又以樂毅改革國政,勵精圖治。

在這樣的賢德之下,燕便漸漸有了家底,百姓也殷實富足了。

在這樣的賢主領導下,士兵也願意為國而戰,勇於衝鋒陷陣。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也就是說,燕昭王的變革更多體現在其個人賢能上,與秦國這種法家思想相對純粹的變法,有很大一段距離。

另外多說一句,為何以法家思想變法的諸侯國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強大的路上走得更遠?

法家思想家韓非曾提出“法術勢”,以此授予君主治國之法,並且表明,即便君主沒有才能,用他的法子治國即可。

也就是說,法家思想家“法”對人的賢能,理論上來說,要求相對還比較低一些。

而燕國,以燕昭王之賢輝煌過,但後世君主賢與能二者缺一,燕國的輝煌便也再難延續。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或許是燕國“元老級”的身份,讓他們難以實現大規模變法,甚至有心無力,以至於燕的強大難以維繫太久。

2、燕國的地理位置,讓他們一度腹背受敵

前面我們說過,燕國是元老級諸侯國,幾乎和周王朝同時建立,是一開始周王朝為開疆擴土,將王室子弟分封到偏遠的邊疆,以此建立的諸侯國。

既然目的是開疆擴土,則說明“敵人就在身邊”。

比如,燕國將八百多年的歷史中,時不時會受到北方遊牧民族山戎的騷擾。

因為燕國地理位置太差,大約屬現在河北以北,遼寧以西,氣候十分寒冷,於是難以獲得足量的糧草,更不用提建立強大的軍隊。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至少比別的諸侯國差得太遠。

而且還動不動受到山戎的騷擾,甚至還有因為受到山戎騷擾遷都的事情出現,比如燕桓侯時期,因為山戎太過強悍,燕國被迫遷都。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即便燕昭王時期,燕國強大一時,但是前有抗衡了幾百年的山戎,後有虎視眈眈的“諸侯國”,燕國氣候寒冷,耕地面積少,山脈太多,生產力水平比別的諸侯國低下太多。

除非是非常賢明的人,否者難以長期維繫強悍的軍隊,繼而在抵禦“前後外敵”的同時,還有遺力“擴張”。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3、燕國雖不能一直強大,但能“撐八百多年”,已經很不容易了

有人說,秦以前也是偏僻的地方,但是我們知道,秦的自然資源是十分優渥的,也有說秦是養馬起家的,雖然只是一句調倜,也足見秦的自然環境不錯,只要方法用對,至少在生產力方面不會落後其它諸侯國。

燕國則有些慘了,氣候寒冷,耕地少,更多是山脈,還腹背受敵,建立強大的軍隊比秦、楚這類地理環境好的諸侯國,難度高上太多。

而燕國幾乎與周王朝同時建立,屬於周王室去邊疆開疆擴土所建立的“老牌諸侯國”。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燕國在大肆變法上“如此遲鈍”。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不好的地理環境,再加上覆雜的文化、歷史問題對“大舉變法”的遲鈍,燕能在戰國躋身七雄,撐了八百多年,實屬不易。

於此,顏小二有個大膽的想法,若是將燕和秦的地理位置換一換,這統一天下的霸主是誰,就說不準了。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探究生活小百科的小王 2020-12-30

燕國曾趁趙國長平之敗、壯者皆死的機會,而舉國伐趙。燕軍雖擁有五倍於趙的兵力,卻仍被趙國打得大敗、並圍了國都。數年之後,燕國見趙國數困於秦國,廉頗也去將離趙,想因趙國之弊再次攻之,結果又一次大敗,主將劇辛被殺,燕軍損失兩萬。可以說,論諸侯的實際戰績,燕國的表現對比中山國、宋國也都相形見絀。那為何地處邊疆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縱橫家蘇秦曾這樣描述燕國,“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粟之利,民雖不由田做,棗、慄之實足食於民也。”蘇秦的描述已經說明了問題所在:燕國的耕作農業並不發達。結合燕地的自然地理特徵,這一點劣勢顯而易見。從緯度上看,燕國領土位於北緯40度以北,屬於中緯度地區。和中原相比,緯度高的劣勢在於熱量與光照不足,冬季光照時間過短且靠近冬季風源地,而夏季的降水和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其他地區一樣年際變化大,降水不穩定。燕地的農耕產糧量低,故導致以農耕為主的經濟落後於其他主要諸侯。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燕國的位置過於偏北,遠離了華夏諸侯的核心圈,甚為孤立而不利於其交流與成長。春秋時期的燕國,很少參與諸侯的事務與紛爭。故而,關於燕國的史籍記載也很缺失。燕國的歷史記載,出現了“召公以下至惠侯”,只有諡號,而沒有任何歷史事件的記載;燕國43位君王中,有11位諡號相同。到了戰國時代,燕國的歷史資訊才豐富了起來。沒有歷史事件記載,一面說明這說明燕國沒有劇烈的政治與社會變化,也說明燕國的資訊閉塞,沒有值得記載的事件進入中原史學家的眼睛。而各諸侯強國,都是在交流與碰撞中,才得以成長與壯大的。燕國缺少這種歷練,長久也就自然漸漸落後了。

燕國分封為諸侯的目的,就是作為姬周王朝的北方要塞,抵禦蠻族入侵,拱衛周王室。公元前663年,山戎大舉入侵燕國,燕國被打得險些亡國,被迫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討伐山戎救援燕國,一直打到孤竹(遼寧西部)才回師。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燕國是西周初期建立的封國,其國君是姬姓王族,較多的保留了周文化,雖然燕國人民“鄙樸,少禮文,好射獵”,但是其上層統治著墨守成規,受到舊文化舊制度的束縛較深,缺乏革新的思想與動力,因循祖制導致燕國在激烈變革的時代大潮中漸漸落伍,而且燕國進入中原的道路受到了齊晉兩大國阻擋,這不利於燕國參與以中原為中心的的經濟文化互動;經濟政治軍事體制的腐朽在與齊國和戎狄的戰鬥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司馬遷也曾對燕國評論道:。燕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彊(通“強”)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於姬姓獨後亡,豈非召公之烈邪!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史說今朝 2021-01-17

常來說,被封在邊疆的諸侯國,其發展空間較大,也易於崛起。齊、楚、晉、秦,趙,莫不如此。但有一個諸侯國卻似乎是另類,此即是燕國。燕國雖也被列為戰國七雄之一,但其國力卻長期很弱,也缺乏存在感。若不是戰國後期,燕將樂毅合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餘城而幾滅齊國的那一次驚鴻之舉,燕國真得很難被列入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燕國之固弱,令人瞠目結舌,曾趁趙國長平之敗、壯者皆死的機會,而舉國伐趙。燕軍雖擁有五倍於趙的兵力,卻仍被趙國打得大敗、並圍了國都。數年之後,燕國見趙國數困於秦國,廉頗也去將離趙,想因趙國之弊再次攻之,結果又一次大敗,主將劇辛被殺,燕軍損失兩萬。可以說,論諸侯的實際戰績,燕國的表現對比中山國、宋國也都相形見絀。那為何地處邊疆的燕國,卻如此羸弱不堪呢?

燕國,為召公奭的封國。因成王年幼,召公奭留在周室輔政(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而未能就國,故由其長子克就國。燕國的早先地位,在宗室之中,僅位於魯國之後,也是北方最為重要的封國。但為何燕國卻長期默默無聞,發展緩慢呢?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首先,燕國的位置過於偏北,遠離了華夏諸侯的核心圈,甚為孤立而不利於其交流與成長。春秋時期的燕國,很少參與諸侯的事務與紛爭。故而,關於燕國的史籍記載也很缺失。而各諸侯強國,都是在交流與碰撞中,才得以成長與壯大的。燕國缺少這種歷練,長久也就自然漸漸落後了。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再則,燕國雖立國甚早,卻歷經兩次滅國之災,影響了其勢力的發展。前7世紀,山戎勢力強盛,屢屢南侵,燕桓侯為躲避山戎侵擾而被迫遷都。燕莊公在位時期,燕國更是在山戎的大規模入侵之下差點亡國,後賴齊桓公出兵相救、擊敗了山戎,才得以保全。而進入了戰國中後期,因燕王噲將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而引發了“子之之亂”,齊國、中山國趁亂攻破了燕國,燕國再次幾乎亡國。雖然,燕國在燕昭王的招賢納士下,而使燕國得以恢復與富強,並差點滅掉了齊國。但畢竟底子過於薄弱,起步又太晚,已經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第三,燕國的宜農地區也較為狹小,影響了其崛起速度。燕國東臨渤海,西倚太行,北為東胡,南為齊、中山、晉(趙)等國。適宜農耕的地區甚為狹小,又易遭到海侵。故而,燕國一直很貧弱,影響了其崛起速度。司馬遷也曾對燕國評論道:。。燕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彊(通“強”)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於姬姓獨後亡,豈非召公之烈邪!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網友0693e2c 2021-01-16

燕國,是戰國時期的七雄之一。不過雖然名列七雄,但燕國卻有些名不副實,一直和韓國在七雄中墊底,除了藉著五國聯合伐齊的機會差一點滅了齊國以外,基本一直都在打醬油。很多人不禁疑惑:從地圖上看,燕國的地盤也不小,開國時間又早,是周初幾個數得著的諸侯強國,那麼為何燕國卻成不了超級強國?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燕國成不了超級大國其實是非常無奈的。事實上,燕國開局的時候條件是不錯的。燕國開國時間早,是最早的一批諸侯國,而且是正統的姬姓諸侯國,這是大部分諸侯不能比擬的。燕國國君是周武王弟弟召公的後代,和周王室同宗同族,所以在政治上燕國是非常有優勢的。

自詡王室正統的燕國連齊國都看不上。不過宗室身份是是燕國的一大優勢,但也是燕國的一大劣勢。一方面,燕國出身周王室,所以周王室那一套對燕國的影響很大。燕國把周王室墨守成規繼承了過來,所以各國變法如火如荼的時候,燕國還抱著周朝王道那一套,迂腐頑固、不思進取,還頻繁內鬥,搞得差點亡國。不是燕昭王改革,連一流強國都成不了,別說超級大國。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另一方面,燕國是周王室出身,召公又對周王室忠心耿耿,為周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他的兒子被封到了北部邊陲守衛國門。當時的北方是苦寒之地,地廣人稀,北方的遊牧民族又虎視眈眈,所以燕國從建國就一直在和遊牧民族戰鬥,燕國的發展因此受到了嚴重的限制,最嚴重的時候燕國差點被遊牧民族滅了,不是齊國出手,估計就沒有燕國這一號了。

戰國七雄,燕國為何一直不能強大?

當然,燕國也不是一無是處,燕國也曾雄起過。燕昭王時期,燕國曾借五國伐齊的契機,佔領了齊國的大部分國土,差點攻滅了齊國,這是燕國距離超級大國最近的一次。不過燕國又犯了老毛病搞起了內鬥,由於君臣的互相猜忌,逼走了大將樂毅,結果讓齊國翻了盤,被齊國趕回了老家,再也沒機會稱霸了。

此外,燕國缺乏戰略眼光,就是個典型的攪屎棍,不懂得結好鄰國向一個方向發展,和周邊的國家關係都搞的很僵,齊國、趙國包括北邊的遊牧民族都一個勁的懟他,讓燕國始終無法壯大,只能安居一隅,在群雄爭霸中打了醬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