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的蘇州人喜歡建造園林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24

為什麼古代的蘇州人喜歡建造園林坑卷 2017-04-08

據說,央視紀錄頻道的八集文化紀錄片《園林—長城之內是花園》,是三年前穀雨時分在蘇州拙政園開拍的。三年磨一劍,近日才播放。蘇州人期待已久,我也認真地觀看了這部紀錄片。

該片幾乎拍攝了蘇州所有的名園佳所:拙政園、留園、獅子林、網師園、耦園、藝圃、怡園、滄浪亭、環秀山莊及一些私家花園。全片立足於蘇州,輻射到全國及海外,將漢、魏晉、唐、宋、明清直至當下,用一個個充滿山川氣質,人文情懷的故事,串聯起歷朝歷代園林里人們的生活、夢想。透析中國人對園林的理解,對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解讀中國千百年來獨特的園林文化。

由於該紀錄片歷史跨度長,內涵豐富,拍攝手法新穎,串聯,穿越,夢幻,現實,情景,交融在一起,讓人目不暇接,許多人看得有點迷糊,甚至感覺有些地方看不懂。我也有此感。

不過,但凡土生土長的蘇州人,對於片中與蘇州園林相關的景色和人文故事,不但能讀懂,還會不由自主地隨著一個個熟悉的鏡頭浮想聯翩。那些園林裡印記著蘇州人歡樂童年、美麗青春、寂寞晚年留下的一串串足跡,一疊疊照片。在那裡嬉戲打鬧,在那裡複習功課,在那裡談情說愛,在那裡品茗閒聊……那裡有蘇州人割捨不了的園林情結。

不到蘇州園林,怎知蘇州園林如許?這些年,蘇州的名園,成了全國乃至世界的旅遊熱點。旅遊者搖著旗,排著隊入園,摩肩接踵,走馬觀花,到處熙熙攘攘,人滿為患。如此狀況,即便到了蘇州園林,或許也未必能知道蘇州園林如許!

蘇州園林應該是禪意淡淡,詩情畫意的。現在已很難尋覓到這份靜謐安逸了。而紀錄片中拍攝的蘇州園林情景,避開了如潮的人流,讓我們重溫當年的靜和美。

蘇州名園如繪,蘇州人為故鄉擁有這麼多古典園林而自豪。人們讚歎如此典雅精緻的園林只應天上有。蘇州人怎能不感慨仙境在人間,我們就在天堂!

園林對於蘇州人來說,親切得像老朋友。這些年,許多老蘇州常常選擇了藝圃、五峰園、曲園、鶴園等遊人稀少的小園林,面對一彎碧水,手捧一杯綠茶,閒雲野鶴,隨性而為,怡然自樂。在蘇州人的眼裡,園林不單是景點,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蘇式生活。

蘇州的園林原本都是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的私家花園。文徵明設計了舉世聞名的拙政園,文震亨寫了《長物志》。細讀古代名人在園林裡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感慨中國人能有這樣精緻的生活!玩物居然亦能存志,物心轉換之間,古人的神韻嵌入並滋養了園林。園林曾經是古人真切的生活空間,是古人夢境中的桃花源,蓬萊仙境。

那時,即便是蘇州的尋常人家,也常常是簷下老樹一棵,天井裡斑竹、芭蕉幾株,小院牆角有臘梅、井邊有石榴、一方池水金魚嬉戲蓮葉間。天堂裡的蘇州人素來“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蘇州人的心就在園林中,園林就在他們心中。

隨著城鎮都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鋼筋水泥的包圍中,人們渴望重返自然,心中悠長綿延的園林情結在甦醒。這些年,蘇城的私家庭院在悄然興起,有開發商集中建造的,也有在東西山等近郊由私人參與設計建造的。

《園林》第七集——《遙遠的歸處》,拍攝了蘇州畫家葉放的私家花園“南石皮記”。生於園林的葉放,因為一次在古董店看到了祖先的印章,被封印的記憶重新被喚醒。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在蘇州古城區公寓後的空地上建了一個有石有水,有花有樹,有魚有鳥的庭院。看紀錄片中他與朋友在庭院裡賞荷品茗,靜聽崑曲的情景,感覺恍若隔世。

在《園林》首映式上葉放如是說:“園林是什麼?它是一個生活空間,它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我有天地,我會造一個有亭臺樓閣的園林,如果沒有,用碗蓮清供也可以造一個‘園林’。這可以看出,園林不只是一種形態,它更是一種情懷。你心中有山水,處處有山水,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園林,園林代表了天地和諧的好生活。

八集紀錄片節奏緩慢,多處留白,適宜獨觀,靜思。城市正在吞噬自然,多元文化充斥城市空間,我們該擁有什麼樣的生活?該片把園林歸結到“心境”上,傳遞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萬物歸心,天人合一。

滿意請採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