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26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網友9638879c 2020-11-20

南宋寧宗時期,宋金之間關鍵的事件之一就是開禧北伐了,寧宗作為南宋中期的帝王,可以說他在位時期是南宋北伐收復中原的最後實際,不然大多數王朝到了中後期時,內部問題就逐漸侵蝕國家根基了,對於本來就是偏安一隅的南宋更是如此,南宋立國一百多年,可以說內部的主和派一直都很有實力,基本上南宋歷次北伐,都像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樣,必然是勞民傷財,而開禧北伐更是被打上了這樣的烙印,因為其推動者,韓侂冑被宋元認為是和秦檜一樣的奸臣。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韓侂冑這個人在開禧北伐前是有汙點的,也就是宋寧總一朝時期的慶元黨禁,簡單和大家說一下韓侂冑的崛起之路,宋寧宗的前任是宋光宗,韓侂冑和趙汝愚主謀策劃了紹熙內禪,迫使宋光宗禪位於宋寧宗,而趙汝愚作為宗室,他成為了宋寧宗繼位初期的最大受益者,韓侂冑在趙汝愚眼中多少變成了一個打手,也就是給你點賞賜是看得起你,顯然韓侂冑是不甘心的。

《宋史。奸臣。韓侂冑傳》寧宗既立,侂胄欲推定策恩,汝愚曰:「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惟爪牙之臣,則當推賞。」

趙汝愚的態度也是很明確了,告訴韓侂冑不要想太多,擁立寧宗是應該做的,不要貪功,可是人性大多是貪婪的,韓侂冑暫且不論他忠奸,但他絕對是一個野心家,所以他和趙汝愚之間的矛盾越發的不可化解。而韓侂冑作為外戚,他是吳太后的外甥,同時他被寧宗所看重,因為寧宗歷來以後北伐之志,韓侂冑合乎宋寧宗的脾氣,所以自恃恩寵的韓侂冑誣陷排擠趙汝愚,並打壓了趙汝愚一黨,同時朝中言官為迎合韓侂冑,紛紛大肆攻擊理學,寧宗隨後下詔禁理學,韓侂冑成為了權傾朝野之人,這也成為他人生抹不去的汙點,畢竟是透過手段誣陷自己的政治對手,掌控了朝政。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韓侂冑被宋寧宗任命為平章軍國事,平章軍國事在南宋時期是高於宰相的存在,北宋時期其還是榮譽之位,只是給德高望重的老臣恩養之銜,可是到了南宋時期,由於軍事政務成為南宋的朝政的核心,所以說平章軍國事由虛職逐漸包攬實權,最終成為南宋朝廷的最高階實職,也可以說,這個職位就是個權臣標配了,國家大事繫於一身。

而韓侂冑的出身也決定了他身居高位難以服眾,他祖父是北宋名將韓琦,所以他受祖上封蔭,初期他走的就是武官升職路線,歷任帶御器械,汝州防禦使,防禦使在唐朝時期是地方軍事長官,但是到了宋朝時期已經是寄祿官,但不管怎麼說,韓侂冑改變不了其武將出身的“人設”。

兩宋時期大家是知道的,武將生來就有罪,打勝仗是武將應該做的,是拿來贖罪的,話說兩宋時期的武將是把唐末及五代時期,那些亂國武將“買單”了,福讓他們享了,但是罪有兩宋時期的武將來受。所以說大家本來就看不起韓侂冑,結果他還弄出了慶元黨禁,不論他是為國還是為私,但他都站到了南宋眾多利益集團的對立面,而這也就決定了由他力主的北伐必然失敗,因為大家都不支援他,南宋內部的黨爭依然無視國家利益了,眾人的態度必然是能不幫忙就不幫忙。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我們在回到開禧北伐這件事本身,韓侂冑是在有限渠道得到有關金國的訊息後,和宋寧宗一拍即合,便開始北伐,可是時機選擇錯了。

《宋史。奸臣。韓侂冑傳》安豐守厲仲方言淮北流民願歸附,會辛棄疾入見,言敵國必亂必亡,願屬元老大臣預為應變計,鄭挺、鄧友龍等又附和其言……開禧改元,進士毛自知廷對,言當乘機以定中原,侂胄大悅。

看到這段記載的時候,個人就感覺南宋的情報做的是太差了,北伐是何等大事,而對於金國內部情況的訊息來源只是厲仲方、辛棄疾、鄧友龍等人。厲仲方就比較慘了,開禧北伐失利後,南宋簽訂了屈辱的嘉定和議,國家征戰徒勞無功,必然要找背鍋俠啊,韓侂冑不必說了,首級被砍下送給了金國,而厲仲方作為最早提出金國內亂, 可以北伐的人,很快就遭遇到了朝內清算。

而鄧友龍則是在出使金國的時候,有一個歷史上未記載名字的人私下與其密見,這個人稱金國內部已經腐朽不堪,名不聊生, 如果南宋此時北上,定會一路收復中原故土,而這個訊息也被鄧友龍帶回了南宋,進士毛自知因為在廷試對策時,高談闊論,說了北上伐金收復中原,被宋寧宗欽點為一甲頭名,也就是狀元。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可問題是一個國家征伐大事,需要確切的訊息來源,開禧北伐前,韓侂冑只是從幾個人那裡得到關於金國的訊息,本來應該由南宋相關情報部門來彙集金國內部的訊息,但是顯然韓侂冑在這方面沒有做足功課。

當時的金國的確是處於衰落階段,軍事上軍隊戰鬥力下滑嚴重,北方崛起的蒙古部落成為邊患,金朝在金章宗時期朝政腐敗,經濟混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國發行的交鈔沒有節制,大幅度貶值,經濟體制處於崩潰邊緣,但是即便如此,金國已然具備和南宋相抗的實力,如果南宋在金國內部佈置資訊網的話,應該就不會那麼早北伐了。

《元史。太祖本紀》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是歲實金泰和之六年也。

開禧北伐發生在南宋開禧二年,也就是金泰和六年,同年成吉思汗才稱帝正式向金國宣戰,如果南宋有準確的資訊來源,是不是可以等北方的蒙古部落和金國死磕一陣後再選擇是否出師北伐,畢竟把金國打斷脊樑的野狐嶺會河堡之戰,是在開禧北伐之後5年才發生的,最起碼是不是和蒙古聯盟,這樣勝算更大一些。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也有人認為開禧北伐是因為宋軍沒有做好戰略準備,韓侂冑在準備北伐的時候,就有人建言,

“將帥庸愚,軍民怨恨,馬政不講,騎士不熟,豪傑不出,英雄不收,饋糧不豐,形勢不固,山砦不修,堡壘不設”,

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宋軍沒有戰力打這一仗。

我個人是不贊成這個觀點的,起碼這總觀點太表面了,以南宋對外戰爭的態度,主流就是和談加守勢,大有北伐必忘的態勢,想必這是當時很大大臣反對北伐的絕佳理由,就是宋軍戰力差,準備不足,不能北伐,我可以明確的說,宋軍任何時候都不會有充足的準備,南宋很多人想的就是,自己守著南方過小日子,等著金國自己滅亡,之後派兵過去接管土地就完事了,可是擺在大家眼前的事實就是,不經歷戰火洗禮的宋軍戰力下滑的要比金軍快的多,所以說,如果不存在蒙古部落崛起的話,金國依然具備滅亡南宋的軍事實力,或許南宋想要建立一支強大的北伐軍隊,還要學東晉,在金國內亂的時候,大量收納北方逃過來的流民,組建一支類似北府軍的宋軍,這樣的宋軍才有北伐的動力,畢竟有打回老家的意願。

當然在這個反對意見中,有一件事說的是切中當時宋軍要害了,也及時宋軍缺乏能征善戰的將領,南宋後期那些名將,比如孟珙、王堅等人還太年輕,尚未登上歷史舞臺。結果就發生了韓侂冑多次臨陣換將,宋軍戰事也是接連不順。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我們在來看看,開禧北伐初期的戰事推進,可以說韓侂冑極力推行的北伐還是佔到了便宜的。

《宋史。寧宗本紀》鎮江都統制陳孝慶復泗州,江州統制許進復新息縣。戊寅,光州忠義人孫成復褒信縣……(五月)丁亥,下詔伐金。

《金史。章宗本紀》上以宋兵方熾,東北新調之兵未集,河南之眾不足支,命河北、大名、北京、天山之兵萬五千屯真定、河間、清、獻等以為應。

北伐初期,宋軍接連攻城略地,有兩大原因,一個是南宋不宣而戰,打了金軍一個措手不及,同時金軍在南線防禦準備不足,需要從東北調集兵力,這都給了宋軍擴大戰果的時機,只是,宋軍的戰力還是老樣子,只能撿軟柿子捏,硬仗是一點都打不了。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因為當時韓侂冑制定的北伐戰略,戰線是撲的很廣的,由川蜀一帶沿長江一直到江淮一帶,也就是說,宋軍在三大戰場,西線川蜀,中線襄樊,東線江淮,三線出擊,尤其是以兩頭的東西兩線為主力,可是結果是,整場北伐戰役,宋軍能打的就一個,也就是畢再遇,其他各路宋軍那是什麼敗的方法都能有,戰後畢再遇成名了

《宋史。畢再遇傳》一旦邊事起,諸將望風奔衄,再遇威聲始著,遂為名將雲。可是其他各路宋軍妥妥的在打南宋的臉,以這樣宋軍的戰力,還想和金國爭取曾經的正統地位,簡直是開玩笑了。

《金史。章宗本紀》詔平章政事僕散揆領行省於汴,許以便宜從事。

《宋史。寧宗本紀》江州都統王大節引兵攻蔡州,不克,軍大潰……皇甫斌引兵攻唐州,敗績。興元都統秦世輔出師至城固縣,軍大亂……建康都統李爽攻壽州,敗績。

戰局走勢就是隻要金軍一反擊,宋軍就潰不成軍,關於這段歷史記載太過簡略,但是王大節攻打蔡州,沒打下來,宋軍就發生潰敗了,應該是金軍援軍將至或已至,城中金軍一反擊,宋軍就潰敗了吧,其他各路宋軍也是在攻城戰中遭受挫敗。

《金史。僕散揆傳》揆總大軍南伐,分兵為九路進。揆以行省兵三萬出潁、壽,至淮,宋人旅拒於水南。

《宋史。葉適傳》及金兵大入,一日,有二騎舉旗若將渡者,淮民倉皇爭斫舟纜,覆溺者眾,建康震動。

隨著金軍反擊,宋軍只能採取守勢,金軍一路攻入江淮的確,威脅南宋統治核心地區,而宋軍戰事不利,韓侂冑能做的就是,撤換前線主將,王大節、皇甫斌、鄧友龍等人先後被罷免,但是還是那個困境,當時南宋的確缺乏主將,所以臨陣換將也起不到扭轉就是的作用,歷史記載韓侂冑私下派人去金營議和,但是被人家果斷拒絕。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最終韓侂冑的希望只能寄託在吳曦身上,但是吳曦也是戲耍了韓侂冑一番,可以說韓侂冑對吳曦是寄予厚望的,川蜀之地的宋軍是有戰力的,而且吳曦的崛起就是韓侂冑一手扶植起來的,他本想以此拉攏吳曦,最起碼讓他在開禧北伐時期賣賣力,結果吳曦直接投奔了金國。

《宋史。叛臣。吳曦傳》曦至鎮,譖副都統制王大節,罷之,更不除副帥,而兵權悉歸於曦。開禧二年,朝廷議出師,詔曦為四川宣撫副使,仍知興州,聽便宜行事。自紹興末,王人出總蜀賦,移牒宣司,勢均禮敵。而侂胄以總計隸宣司,副使得節制按劾,而財賦之權又歸於曦。

韓侂冑罷免王大節讓其總攬軍權,命其為宣撫副使,總攬賦稅大權,在那段時間,吳曦儼然成為有實權的節度使了,韓侂冑還是太小看吳曦的野心了,以為給的夠多了,值得吳曦為自己賣一次命了,結果人家直接勾結金國,主動割讓關外階、成、和、鳳四州,讓金國冊封自己為蜀王,吳曦想關起門來過日子了,而且據險地扼守,等到宋金兩國死磕後,再趁機染指天下,他的算盤可是打的叮噹響,而韓侂冑則要打罵了“我從未見過 ,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江淮之地危在旦夕,吳曦又叛宋,開禧北伐已經徹底失敗,結果就是還是熟悉的味道,南宋朝廷內部主和派一下子佔據了上風,韓侂冑被史彌遠誅殺,人頭被獻給了金國,宋金再度簽訂和議,也就是嘉定和議。

《宋史。寧宗本紀》禮部侍郎史彌遠等以密旨命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誅韓侂冑於玉津園。

嘉定和議令南宋增歲幣為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另給金軍犒軍銀(賠款)三百萬兩。而南宋只能從百姓手裡去籌集賠款,不僅加重了南宋百姓的負擔,而且也更加挫敗了南宋的國力,那麼韓侂冑的罪過就更大了。

開禧北伐,為何從韓侂冑的出身就註定此次北伐必然失敗呢?

韓侂冑的人頭被送去金國,成為平息此次宋金軍事衝突的一個條件,韓侂冑這個人就算是個奸臣,但是以這種方式來打成和議絕對是屈辱的。

《四朝聞見錄》韓侂冑頭不足惜,但國體足惜。一個國家想要立足,想要昌盛,在外有強敵的情況下, 出路只有一個,那就是把對方打趴下,一味的屈辱低頭議和是沒用的,人家依舊是想打你打你,人家要啥你就給啥,我深切懷疑,金國若是無力提出索要南宋皇帝寵妃的要求,南宋都會照做的,畢竟肯定打不過,如果不是蒙古部落的崛起,單憑南宋,很難有所作為,北伐中原也就只能是說說了。

總的來說,開禧北伐,是在金國衰落但仍有實力的時候,韓侂冑是了給自己撈取政治資本也好,是有北伐之心也罷,但總歸是在訊息來源不確切的時候,在內部不支援且缺乏良將的情況下,發動的大規模北伐,雖然戰事初期取得了優勢,可是在金國緩過勁來後,宋軍的潰敗也便很快發生,南宋的內部能為令其無法成為一個在北伐事業上能夠有所成就的國家,更不要提韓侂冑一人強行推動的北伐了。

Top